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表面渗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27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4
一种可控表面渗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装置结构上由真空装置、表面渗氮控制机构和氮气供给结构组成,装置结构新颖,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氮化铁按旋转方向循环逐渐被吸附在图中多个圆环形金属零件表面上而产生氮化作用,使过去认为难处理的不锈钢、钛、钴等材料也能简单的施以优秀的表面硬化处理,可将氮化铁按旋转方向循环逐渐被吸附在多个圆环形金属零件表面上而产生氮化作用,解决了过去在氮化过程中,氮化铁吸附量无法控制和分布不均的问题,可进一步提高工件表面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表面渗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
,涉及一种渗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控表面渗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目前常用表面渗氮方法是为将工件放置于氮化炉内,预先将炉内抽成真空,将炉体接上阳极,工件接上阴极,两极间通以数百伏之直流电压,此时炉内之N2气体则发生光辉放电成正离子,向工作表面移动,在瞬间阴极电压急剧下降,使正离子以高速冲向阴极表面,将动能转变为气能,使得工件表面温度得以上升,因氮离子的冲击后将工件表面打出Fe.C.O.等元素飞溅出来与氮离子结合成氮化铁,由此氮化铁逐渐被吸附在工件上而形成氮化作用。目前,对不锈钢、钛、钴等材料难以进行渗氮处理,特别是在渗氮过程中发生光辉放电氮化铁被逐渐被吸附在工件表面上时,氮化铁逐渐被吸附量无法控制,容易出现氮化铁被吸附在某个工件表面上,甚至是某个工件表面上某一点,造成氮化在工件表面不均匀,渗氮后的零件表面的力学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表面渗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表面渗氮装置由真空装置、表面渗氮控制机构和氮气供给结构组成;/n所述真空装置由真空泵(2)、第一电磁阀(3)、金属管道(4)、第二电磁阀(5)、压力表(6)、真空室外壳(7)、绝缘内垫(8)、压盖(10)、支撑架(28)组成;所述金属管道(4)通过第一电磁阀(3)与所述真空泵(2)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5)和压力表(6)均设置在金属管道(4)上,所述真空室外壳(7)通过支撑架(28)支撑在地面(1)上,所述绝缘内垫(8)设置在所述真空室外壳(7)的内壁,所述绝缘内垫(8)的顶部设有飞檐(9),所述压盖(10)设置在飞檐(9)的上方,所述压盖(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表面渗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表面渗氮装置由真空装置、表面渗氮控制机构和氮气供给结构组成;
所述真空装置由真空泵(2)、第一电磁阀(3)、金属管道(4)、第二电磁阀(5)、压力表(6)、真空室外壳(7)、绝缘内垫(8)、压盖(10)、支撑架(28)组成;所述金属管道(4)通过第一电磁阀(3)与所述真空泵(2)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5)和压力表(6)均设置在金属管道(4)上,所述真空室外壳(7)通过支撑架(28)支撑在地面(1)上,所述绝缘内垫(8)设置在所述真空室外壳(7)的内壁,所述绝缘内垫(8)的顶部设有飞檐(9),所述压盖(10)设置在飞檐(9)的上方,所述压盖(10)上设有把手(11),所述绝缘内垫(8)的上部均匀设有第一圆通孔(15),所述真空室外壳(7)上设有与第一圆通孔(15)对应的第二圆通孔(16),所述绝缘内垫(8)的下部均匀设有第三圆通孔(24),所述真空室外壳(7)下部均匀设有与第三圆通孔(24)对应的第四圆通孔(25),所述真空室外壳(7)中部设有与金属管道(4)一端连接的第五圆通孔(26),绝缘内垫(8)中部设有与第五圆通孔(26)对应的第六圆通孔(27),所述真空室外壳(7)底部中心设有第九圆通孔(33),所述绝缘内垫(8)底部中心设有与第九圆通孔(33)对应的第十圆通孔(34);
所述表面渗氮控制机构由环形支撑架(13)、第一台阶电极(12)、台阶螺纹固定架(18)、第一螺母(20)、传动轴(21)、第二螺母(22)、圆盘(23)、电动机(32)、第二台阶电极(38)、台阶圆环(39)、轴承(40)、固定套(41)、轴承固定套(42)、金属梯形块(43)组成;所述第一台阶电极(12)插入至所述第一圆通孔(15)和第二圆通孔(16)内,所述第一台阶电极(12)的大端在绝缘内垫(8)内壁上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凸台,所述环形支撑架(13)架设在所述凸台上面,所述环形支撑架(13)上设有均匀分布螺纹孔(14),所述台阶螺纹固定架(18)连接在所述螺纹孔(14)内,金属零件(19)连接在所述台阶螺纹固定架(18)的小上台阶上并通过第一螺母(20)紧固,所述第二台阶电极(38)插入至所述第三圆通孔(24)和第四圆通孔(25)内,第二电极大台阶(49)在绝缘内垫(8)的内壁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凸台,真空室外壳(7)底部和绝缘内垫(8)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七圆通孔(30)和第八圆通孔(31),所述第八圆通孔(31)的上部设有轴承固定套(42),所述轴承(40)连接设置在所述轴承固定套(42)的上端,所述轴承(40)上端固定设有台阶圆环(39),所述台阶圆环(39)上端外侧与第二电极大台阶(49)在绝缘内垫(8)的内壁形成的凸台紧密接触,台阶圆环(39)上端内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环形凸台(47),环形凸台(47)内部设有半圆通孔(48),轴承固定套(42)底部中心设有第八圆通孔(31)对应的第十二圆通孔(46),在所述轴承固定套(42)的内部设有固定套(41),所述固定套(41)上部设有均匀分布梯形缺口(44),所述梯形缺口(44)内部设有均匀分布的金属梯形块(43),所述固定套(41)底部中心设有与第十二圆通孔(46)对应的第十一圆通孔(45),在真空室外壳(7)底部与第九圆通孔(33)对应的地方设有电动机(32),所述电动机(32)的传动轴(21)穿过第九圆通孔(33)和第十圆通孔(34),传动轴(21)上端与圆盘(23)中心的第十三圆通孔(51)紧密配合,并通过第二螺母(22)紧固,所述圆盘(23)外侧与台阶圆环(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康生陆素梅张志高吴宝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