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氏体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26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贝氏体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贝氏体模具钢的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C:0.50‑0.60%,Si:0.20‑0.25%,Mn:1.00‑1.50%,W:2.10‑3.00%,Mo:3.50‑5.00%,V:0.50‑1.00%,Co:0.60‑1.10%,P≤0.02%,RE:0.01‑0.10%,[RE]/[S]>3.0,[RE]×[S]<0.00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新型的化学元素成份的配比,获得了可具备二次强化效应的贝氏体模具钢,并使得到的贝氏体模具钢兼具优良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具有极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贝氏体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
,尤其涉及一种贝氏体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钢铁工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金钢,特别是热作模具钢和冷作模具钢,在模具投入服役之前,往往需要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以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通常情况下,在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钼、钒、钨等的合金钢在回火热处理时,合金碳化物会沉淀析出而提高合金钢的硬度,该过程称为二次硬化。二次硬化是模具钢强韧化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模具钢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或回火索氏体组织,热处理工艺一般为先淬火再进行回火调质处理。合金钢中二次硬化现象的研究对直接淬火的马氏体组织较多,模具钢的许多重要性质,如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红硬性、抗冷热疲劳性等,基本上都与马氏体组织的二次硬化效应析出的微细第二相颗粒有关。而贝氏体组织在合金钢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随着近年来关于贝氏体钢研究的发展,新型贝氏体钢因兼具较高强度和良好韧性,有望取代传统的马氏体耐磨钢和高锰钢并应用于模具、轴承、齿轮、刹车片及采矿系统等。且除了力学性能外,贝氏体钢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贝氏体模具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nC:0.50-0.60%,Si:0.20-0.25%,Mn:1.00-1.50%,W:2.10-3.00%,Mo:3.50-5.00%,V:0.50-1.00%,Co:0.60-1.10%,P≤0.02%,RE:0.01-0.10%,[RE]/[S]>3.0,[RE]×[S]<0.00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氏体模具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
C:0.50-0.60%,Si:0.20-0.25%,Mn:1.00-1.50%,W:2.10-3.00%,Mo:3.50-5.00%,V:0.50-1.00%,Co:0.60-1.10%,P≤0.02%,RE:0.01-0.10%,[RE]/[S]>3.0,[RE]×[S]<0.00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氏体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按所述模具钢预定成分进行冶炼,得到模具钢坯料;
b、将所述模具钢坯料加热到1050-1100℃保温20-40min,再以0.5-10℃/s的冷速冷却,得到贝氏体组织模具钢材料;
c、将所述贝氏体组织模具钢材料在500-680℃进行回火处理,得到贝氏体模具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氏体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冶炼方法依次包括熔炼、一次退火、锻造和球化退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爽石永亮王真时彦林杨晓彩高云飞王辰董中奇付箐媛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