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硬高强带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569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硬高强带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加工工程技术领域。该带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32%‑0.37%、Si:0.05%‑0.15%、Mn:0.5%‑0.8%、Ti:0.008%‑0.02%、Al:0.02%‑0.08%、B:0.0008%‑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方法包括炼钢、热轧、酸洗和单机架轧制工序,其中所述单机架轧制工序中,单机架工作辊辊面粗糙度为0.4‑0.7μm,采用6道次轧制,每道次的压下率为14%‑9%,每道次的轧制力为10000KN‑9500KN。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成品钢板型良好,纵向厚度偏差在5μm以内,抗拉强度可达980MPa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硬高强带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加工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轧硬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市场上对高强钢的强度等级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强度的提升,生产时所需的轧制力会变大,导致轧制过程中的生产稳定性及板型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常规的酸连轧轧制工艺并不能解决该问题,所以寻求一种实现高强钢的稳定轧制及板型质量控制的新型制造工艺将成为生产高强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轧硬高强带钢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炼钢—热轧—推拉式酸洗—单机架轧制工艺流程,通过选择合适的轧制道次、轧制力及压下率,成品钢板型良好,纵向厚度偏差在5μm以内,抗拉强度可达980MPa以上。技术方案:一种轧硬高强带钢,所述带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32%-0.37%、Si:0.05%-0.15%、Mn:0.5%-0.8%、Ti:0.008%-0.02%、Al:0.02%-0.08%、B:0.0008%-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优选的,所述带钢的纵向厚度为1.9mm,纵向厚度的最大偏差为5μm。优选的,所述带钢的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该轧硬高强带钢的制备方法包括炼钢、热轧、酸洗和单机架轧制工序,其中所述单机架轧制工序中,单机架工作辊辊面粗糙度为0.4-0.7μm,采用6道次轧制,每道次的压下率为14%-9%,每道次的轧制力为10000-9500kN。优选的,所述炼钢工序中,板坯拉速为1.0-1.4m/mim。优选的,所述热轧工序中,司炉温度为1200-1300℃,终轧温度为820-880℃,卷取温度为540-580℃。优选的,所述酸洗工序为推拉式酸洗,酸洗速度为90m/mim,酸液温度为60-90℃。优选的,所述每道次的压下率分别为14%、13%、12%、11%、11%和9%。优选的,所述每道次的轧制力分别为9600kN、10000kN、9800kN、9800kN、9500kN、9500kN。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轧硬高强带钢的化学组分中含有固溶强化元素Si和Mn,能够有效提升带钢基体的淬透性和强度;含有能够形成弥散强化粒子的Ti,能够细化晶粒,提高钢的焊接性能;含有脱氧元素Al,能够细化晶粒;含有微量的B,能够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这些组分的选择及其用量控制,使不同组分之间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成品带钢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利用了单机架轧制的独有特点:非连续生产,逐步压下,每道次参与板型控制,生产比较灵活。本专利技术基本不需要改造现有设备,只需改变现有工艺流程,即可生产出板型良好,力学性能优良的轧硬高强带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到的方法及控制措施依次在转炉炼钢机组、1450热轧机组、冷轧推拉式酸洗机组、单机架机组生产SAE1035高强带钢,预期成品规格1.9mm×1070mm。其实施方式如下:一种轧硬高强带钢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工艺条件如下:【1】炼钢,采用KR脱硫—转炉—精炼—连铸生产流程,成分C含量为0.32%-0.37%、Si含量为0.05%-0.15%、Mn含量为0.5%-0.8%、Ti含量为0.008%-0.02%、Al含量为0.02%-0.08%及B含量为0.0008%-0.002%,板坯拉速为1.0-1.4m/min。【2】热轧,司炉温度为1200-1300℃,终轧温度为820-880℃,卷取温度为540-580℃。【3】推拉式酸洗,酸洗速度为90m/min,1#、2#、3#、4#酸罐中酸液浓度分别为30-60g/L、50-80g/L、70-120g/L、120-160g/L,1#、2#、3#、4#酸罐中酸液温度为60-90℃。【4】单机架轧制,单机架工作辊辊面粗糙度为0.4-0.7μm,采用6道次轧制,每道次压下率控制分为9%-14%,每道次的轧制力设置为9500-10000kN。所得成品钢板型规整,表观平直,板凸度低,翘曲度低,裁切后残余应力较低,翘曲度变化小,无明显瓢曲和弯曲现象;纵向厚度偏差在5μm以内,抗拉强度在980MPa以上。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轧硬高强带钢钢水的化学成分如下表1所示:表1.钢水的化学成分实施例C(%)Si(%)Mn(%)Ti(%)Al(%)B(%)10.320.050.50.0080.020.000820.370.150.80.020.080.00230.340.100.60.010.050.00140.360.080.70.0150.040.001550.350.060.60.0120.030.001760.350.070.60.0130.030.0016根据预实验和炼钢工作原理,确定影响各实施例成品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轧制道次、轧制力及压下率,其具体工艺参数如下表2所示:表2.轧制道次、轧制力及压下率具体工艺参数其他主要工艺条件参数如下:表3.主要工艺参数实施例板坯拉速m/min司炉温度℃卷取温度℃酸液温度℃粗糙度μm11.01200830650.421.41300880900.731.21255850800.541.31220840700.651.21210820600.561.21210840650.5各实施例最终产品板型和力学性能如表4所示:表4.产品板型和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轧硬高强带钢的化学组分中含有固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硬高强带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32%-0.37%、Si:0.05%-0.15%、Mn:0.5%-0.8%、Ti:0.008%-0.02%、Al:0.02%-0.08%、B:0.0008%-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硬高强带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32%-0.37%、Si:0.05%-0.15%、Mn:0.5%-0.8%、Ti:0.008%-0.02%、Al:0.02%-0.08%、B:0.0008%-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硬高强带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的纵向厚度为1.9mm,纵向厚度的最大偏差为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硬高强带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的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硬高强带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炼钢、热轧、酸洗和单机架轧制工序,其中所述单机架轧制工序中,单机架工作辊辊面粗糙度为0.4-0.7μm,采用6道次轧制,每道次的压下率为14%-9%,每道次的轧制力为10000-9500k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允敏李冉汪剑飞刘凌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