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纯度酶改制甜菊糖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232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甜菊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纯度酶改制甜菊糖苷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甜菊糖苷与糊精溶解在水中;添加反应酶,搅拌均匀;在60‑70℃条件下反应24‑48h;添加糊精继续反应5h,添加量为糊精量的10%‑20%;升温至90‑105℃将酶灭活;冷却后,活性炭过滤,除去颜色和杂质;将溶液配制成合适浓度,过大孔吸附树脂,至溶液吸附完全,再用2倍吸附柱体积的水冲洗吸附柱;用4倍吸附柱体积的40%‑50%的乙醇溶液洗脱,将大孔吸附树脂树脂间的未反应的甜菊糖苷和酶改制甜菊糖苷混合物洗脱下来;流出液紫外吸光度大于0.1‑0.3时进行收集1‑1.5BV的流出液;将流出液浓缩后喷干,获得酶改制甜菊糖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纯度酶改制甜菊糖苷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甜菊糖
,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酶改制甜菊糖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甜菊糖苷(也称甜菊糖)是一种从天然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片中提取出来的多组分甜糖甙的混合物,是甜叶菊中的主要呈味物质,生产中用作食品甜味剂。甜菊糖苷主要包括甜菊甙、莱鲍迪甙A、莱鲍迪甙B、莱鲍迪甙C、莱鲍迪甙D、莱鲍迪甙E、杜克甙、甜菊双糖甙等八种糖甙。甜菊糖具有纯天然(来自纯天然植物甜叶菊)、高甜度(蔗糖的250~450倍)、低热量(仅为白糖的1/300)、使用经济(成本仅为蔗糖的三分之一)、稳定性好(耐热、耐酸、耐碱,不易出现分解现象)、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然而,天然甜菊糖的结构苷,无甜味且具有苦涩味,其中甜菊苷是甜菊糖苷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之一,后苦味明显,破坏了甜菊糖的口感,也限制了其更为广泛的工业应用。通常是对甜菊糖苷进行酶改制,即利用环糊精葡萄糖转移酶在甜菊糖苷分子上随机加一分子或多分子葡萄糖。目前现有的酶改制技术,操作复杂,最后获得的酶改制甜菊糖苷纯度不一,且含量较低,限制了酶改制甜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纯度酶改制甜菊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将甜菊糖苷与糊精溶解在水中;/n步骤S2:在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反应酶,搅拌均匀;/n步骤S3:将步骤S2的溶液在60-70℃条件下反应24-48h;/n步骤S4:待步骤S3的反应完成后,添加糊精继续反应5h,添加量为步骤S1中的糊精量的10%-20%;/n步骤S5:将步骤S4中的反应物升温至90-105℃,将酶灭活;/n步骤S6:冷却后,将步骤S5的反应溶液用活性炭过滤,除去颜色和杂质;/n步骤S7:将步骤S6中获得的溶液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的溶液,过大孔吸附树脂,直至溶液吸附完全,流速为1BV/h,再用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纯度酶改制甜菊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甜菊糖苷与糊精溶解在水中;
步骤S2:在步骤S1的溶液中添加反应酶,搅拌均匀;
步骤S3:将步骤S2的溶液在60-70℃条件下反应24-48h;
步骤S4:待步骤S3的反应完成后,添加糊精继续反应5h,添加量为步骤S1中的糊精量的10%-20%;
步骤S5:将步骤S4中的反应物升温至90-105℃,将酶灭活;
步骤S6:冷却后,将步骤S5的反应溶液用活性炭过滤,除去颜色和杂质;
步骤S7:将步骤S6中获得的溶液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的溶液,过大孔吸附树脂,直至溶液吸附完全,流速为1BV/h,再用2倍吸附柱体积的水冲洗吸附柱,洗掉残留的糊精;
步骤S8:用4倍吸附柱体积的体积分数为40%-50%的乙醇溶液洗脱,将大孔吸附树脂树脂间的未反应的甜菊糖苷和酶改制甜菊糖苷混合物洗脱下来,流速为0.5BV/h;流出液紫外吸光度大于0.1-0.3时收集1-1.5BV体积的流出液;
步骤S9:将流出液浓缩后喷干,获得酶改制甜菊糖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酶改制甜菊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甜菊糖苷与糊精的质量比为1:0.5-3,且甜菊糖苷的质量浓度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酶改制甜菊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爱琴周爱兵于茂兰张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史蒂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