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茶油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山茶油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山茶属山茶科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过滤。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物质。在使用现有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对山茶油进行加工时,只是将所有山茶籽原料统一进行加工,而不同尺寸规格的山茶籽的出油率和出油质量不一,因此,统一加工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山茶油加工工艺及其加工设备,能对山茶籽按照尺寸分类收集,并对不同尺寸的山茶籽分别进行加工,以利于生产出不同质量的山茶油。(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茶油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并存储山茶籽原料; >S2、将山茶籽按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收集并存储山茶籽原料;/nS2、将山茶籽按不同尺寸分类筛选;/nS3、对不同尺寸的山茶籽分别进行烘干处理;/nS4、利用冷榨机对烘干后的不同尺寸的山茶籽分别进行榨油处理;/nS5、对榨出的山茶油分类进行过滤处理;/nS6、将过滤的山茶油分类收集并进行包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收集并存储山茶籽原料;
S2、将山茶籽按不同尺寸分类筛选;
S3、对不同尺寸的山茶籽分别进行烘干处理;
S4、利用冷榨机对烘干后的不同尺寸的山茶籽分别进行榨油处理;
S5、对榨出的山茶油分类进行过滤处理;
S6、将过滤的山茶油分类收集并进行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1之前,预先对山茶籽原料进行清理,清理掉山茶籽中掺杂的叶子、树枝和泥土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4中,榨油完毕后,产生茶饼,将茶饼收集起来,对茶饼依次进行破碎、烘干、浸出、蒸发、汽提和浸出茶油处理。
4.一种山茶油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1)、筛分箱(2)、第一筛板(3)、第二筛板(4)、第三筛板(5)、连通管(20)、封堵板(22)、下料管(23)、烘干箱(24)、加热装置(32)、第一支腿(33)和第二支腿(34);筛分箱(2)横向一侧设置有出料口(201),出料口(201)由上至下并排设置有三个,筛分箱(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筛板(3)、第二筛板(4)和第三筛板(5)振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筛分箱(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封堵板(22)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封堵或解除封堵连通管(20)的移动驱动机构(21);进料斗(1)与筛分箱(2)顶部横向一侧连通,第一筛板(3)横向一端位于进料斗(1)下方,第一筛板(3)横向另一端由上至下逐渐倾斜,且该端位于出料口(201)处,第一筛板(3)、第二筛板(4)和第三筛板(5)均位于筛分箱(2)内部,第一筛板(3)、第二筛板(4)和第三筛板(5)由上至下平行设置,第一筛板(3)、第二筛板(4)和第三筛板(5)上均设置有筛孔,且第一筛板(3)、第二筛板(4)和第三筛板(5)的筛孔孔径逐渐减小;连通管(20)一端通过出料口(201)与筛分箱(2)连通,连通管(20)另一端与下料管(23)连通;下料管(23)底端与烘干箱(24)连通;烘干箱(24)上设置有搅拌装置,烘干箱(24)底部设置有排料阀(241);加热装置(32)设置在烘干箱(24)上;第一支腿(33)竖直方向两端分别与筛分箱(2)和烘干箱(24)连通;第二支腿(34)设置在烘干箱(24)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茶油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6)、驱动带轮(7)、皮带(8)、转动组件、连接皮带(91)、第一传动带轮(12)、传动皮带(13)、第二传动带轮(14)和弹性组件;转动组件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有三组,转动组件包括连接带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木贵,陈芳萍,
申请(专利权)人:漳平市大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