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可溶性聚苯并呋喃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合成5-取代苯并呋喃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16118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溶性聚苯并呋喃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合成5‑取代苯并呋喃的应用。该方法使用苯并呋喃为原料、多氟取代醇为溶剂、路易斯酸为聚合引发剂制备式I的聚合物。基于本方法制备的聚苯并呋喃聚合物不仅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且所有结构单元的化学反应活性和反应位点相同,在聚合物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得到高度选择性的官能团化聚合物式III。式III的热裂解反应可生成式IV的5‑取代苯并呋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溶性聚苯并呋喃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合成5-取代苯并呋喃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合成
,涉及可溶性聚苯并呋喃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合成5-取代苯并呋喃的应用。
技术介绍
高度交联的树脂状聚苯并呋喃是一类具有高玻璃转化温度、具有较高透明度的聚合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光学材料研究和应用。这类高分子在高氯化锡、烷基硼、烷基铝(Mizoteetal.PolymerChemistry,1966,4,869)、全氟苯基硼(Lianetal.DaltonTrans.2009,9033)、全氟苯基铝(Linetal.Macromolecules,2017,50,8449)等引发剂存在下,在甲苯、二氯甲烷等溶剂中在-100~-80℃的反应温度下可以通过苯并呋喃的聚合反应得到(Natta.Etal.Makromol.Chem.1961,43,68-75)。这些反应体系下制备的聚合物的特点是反应温度要求严苛或高分子产物为高度交联的树脂状聚合物,不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所以无法有效地对聚合物的苯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从而实现对聚合物的改性。r>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式I所示聚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聚合物;



所述式I中,n为10~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中,n为100-800。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式I所示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将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引发剂于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得到所述式I所示聚合物;



所述溶剂为多氟取代醇或含有多氟取代醇的混合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路易斯酸;具体选自盐酸、硫酸、乙酸、三氟乙酸、三氟甲磺酸、氢溴酸、氢碘酸和三氟化硼中至少一种;
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的投料摩尔用量的0.0~5%;具体为0.2%;
所述多氟取代醇为1,1,1,3,3,3-六氟异丙醇或2,2,2-三氟乙醇;
所述含有多氟取代醇的混合溶剂为混合溶剂a或混合溶剂b;
所述混合溶剂a由1,1,1,3,3,3-六氟异丙醇和二氯甲烷组成的混合液;所述1,1,1,3,3,3-六氟异丙醇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具体为10:1-1:1;
所述混合溶剂b由2,2,2-三氟乙醇和二氯甲烷组成的混合液;所述2,2,2-三氟乙醇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具体为10:1-1:1;
所述聚合反应步骤中,温度为-10~50℃;具体为0-25℃;时间为1~24小时。


5.一种制备式III所示聚苯并呋喃的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式I所示聚合物、亲电试剂和催化剂混匀于有机溶剂中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反应完毕得到所述式III所示聚苯并呋喃;
或者,在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方法之后,将所得反应产物、亲电试剂和催化剂混匀于有机溶剂中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反应完毕得到所述式III所示聚苯并呋喃;



所述式III中,R为C1-C18的烷基、酰基、C1-C18的烷氧基、硝基、芳基或卤素;
n为10~8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I中,所述C1-C10的烷氧基为-MeCO、-EtCO、-C5H11CO、-C7H15CO、-c-C6H11CO、-n-C17H25CO或-para-BrC6H4CO;
所述芳基为取代苯基或取代呋喃基;具体为或-PhCO;
所述卤素为氟、氯或溴;
R为F、Cl、Br或-NO2;
R为多取代时,取代位为对位、邻位和间位中至少一种;
R为单取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瑞茂卢乐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