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中小型无人机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环境考察、科普研究、农业领域、军事侦察、通讯中继等领域。而襟翼则是无人机必不可少的增升装置,用于辅助无人机的起飞增升和降落增阻作用。传统的襟翼操纵机构分别位于机翼两侧,能够驱动襟翼进行往复运动,但不能准确的保证两侧襟翼的同步、同角度运动,导致两侧气动载荷不一致,使机体产生倾斜或左右摇摆晃动。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344825.8”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襟副翼的复合运动机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襟副翼的复合运动机构,所述一体式襟副翼是将外侧后缘襟翼和副翼合成的整体翼面;该复合运动机构在机翼梁架上通过铰链四杆和襟副翼支撑杆一对襟副翼的前部提供支撑,并可在第一驱动力的作用下运动;在机翼梁架上还通过三角架和襟副翼支撑杆二对襟副翼的中部提供支撑,并可在第二驱动力的作用下运动。但是该方案通过该一体式襟副翼,实现原来的后缘襟翼增升和副翼横滚操纵的功能,但是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机构(1),所述驱动机构(1)固定设置于机体(4)的底部靠后侧位置;/n连接件(2),所述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与连接件(2)固定连接;/n传动杆(3),所述连接件(2)套设于传动杆(3)的中间位置,所述驱动机构(1)工作并通过连接件(2)驱动传动杆(3)转动,所述传动杆(3)的两端贯穿机体(4)的两侧壁;/n曲柄结构(5),所述曲柄结构(5)固定设置于传动杆(3)的两端;/n襟翼(6),所述襟翼(6)上设置有第三滑槽(601),所述曲柄结构(5)的一端延伸至第三滑槽(601)内,并与机体(4)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机构(1),所述驱动机构(1)固定设置于机体(4)的底部靠后侧位置;
连接件(2),所述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与连接件(2)固定连接;
传动杆(3),所述连接件(2)套设于传动杆(3)的中间位置,所述驱动机构(1)工作并通过连接件(2)驱动传动杆(3)转动,所述传动杆(3)的两端贯穿机体(4)的两侧壁;
曲柄结构(5),所述曲柄结构(5)固定设置于传动杆(3)的两端;
襟翼(6),所述襟翼(6)上设置有第三滑槽(601),所述曲柄结构(5)的一端延伸至第三滑槽(601)内,并与机体(4)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电机推杆(101)、卡板(102)、支座(103),其中,所述电机推杆(1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卡板(102),所述卡板(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座(103),所述支座(103)与曲柄结构(5)的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推动件(201)、摇臂(202),其中,所述推动件(20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销轴(2011),所述摇臂(202)对称设置并套设于传动杆(3)上并与传动杆(3)固定连接,且摇臂(20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推动件(201)相配合以容纳推动件(201)进入,所述摇臂(202)上沿着传动杆(3)的轴向还开设有第一滑槽(2021),所述销轴(2011)贯穿第一滑槽(2021)并在第一滑槽(2021)内往复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2021)包括第一弧形槽(20211)、矩形槽(20212)、第二弧形槽(20213),所述第一弧形槽(20211)的开放端口与矩形槽(20212)的一端相连接为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庆,吴斌,贺旭东,闫修,杨竣博,陶海峰,郭琳,荣海春,周喜军,陈声麒,王鑫,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