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元列车的自由解列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5811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4
一种基于单元列车的自由解列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列车驶向前方停靠站点时,获取需要进站停靠的单元列车,得到待停靠单元列车;步骤二、根据待停靠单元列车在整个列车中的位置,确定解列控制模型;步骤三、根据解列控制模型,对列车进行解列控制,使得待停靠单元列车驶入停站股道线路,列车中的其他单元列车驶入通过股道线路。本方法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只需改造进出站的信号联锁控制,且单元列车改动少,改造成本低,可行性高,其在实施过程中不涉及到站下车旅客在车厢内的转移,相较于现有技术,其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不仅有效的避免单元列车改造技术难题,而且可以大幅的降低单元列车的改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元列车的自由解列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单元列车的自由解列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中国,全国高铁总里程到2020年将会达3万多公里,可见高速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由于高铁具备出行经济、快捷、安全等特征,已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资源分布不均,这样也就导致了高铁运输从起始站到终点站往往都设置了多个中途站点,再加上每趟车前方的停靠站不一致,就会为高铁运营以及旅客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单元列车的自由解列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列车驶向前方停靠站点时,获取需要进站停靠的单元列车,得到待停靠单元列车;步骤二、根据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在整个列车中的位置,确定解列控制模型;步骤三、根据所述解列控制模型,对所述列车进行解列控制,使得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驶入停站股道线路,所述列车中的其他单元列车驶入通过股道线路。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元列车的自由解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步骤一、在列车驶向前方停靠站点时,获取需要进站停靠的单元列车,得到待停靠单元列车;/n步骤二、根据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在整个列车中的位置,确定解列控制模型;/n步骤三、根据所述解列控制模型,对所述列车进行解列控制,使得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驶入停站股道线路,所述列车中的其他单元列车驶入通过股道线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元列车的自由解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列车驶向前方停靠站点时,获取需要进站停靠的单元列车,得到待停靠单元列车;
步骤二、根据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在整个列车中的位置,确定解列控制模型;
步骤三、根据所述解列控制模型,对所述列车进行解列控制,使得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驶入停站股道线路,所述列车中的其他单元列车驶入通过股道线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
如果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为尾部单元列车,则将所述解列控制模型确定为尾部解列控制模型;
如果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为中部单元列车,则将所述解列控制模型确定为中部解列控制模型;
如果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为头部单元列车,则将所述解列控制模型确定为头部解列控制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尾部解列控制模型中,
获取列车头部距离道岔的距离,并判断该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预设距离,其中,如果达到,则启动单元列车解列,并对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进行解编码;
控制尾部单元列车与除所述尾部单元列车外的其他单元列车产生相对速度,使得列车头部行驶至所述道岔时,所述尾部单元列车与前一节单元列车之间的间隔距离达到第二预设距离;
当所述尾部单元列车与所述道岔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道岔动作,使得所述道岔指向所述停站股道线路,进而使得所述尾部单元列车驶入停站股道线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部解列控制模型中,
获取列车头部距离道岔的距离,并判断该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预设距离,其中,如果达到,则启动单元列车解列,并对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进行解编码;
控制中部单元列车与除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外的其他单元列车产生相对速度,使得列车头部行驶至所述道岔时,所述中部单元列车与头部单元列车之间的间隔距离达到第二预设距离;
当所述中部单元列车与所述道岔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道岔动作,使得所述道岔指向所述停站股道线路,进而使得所述中部单元列车驶入停站股道线路。


5.如权利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部解列控制模型中,
控制所述中部单元列车与尾部单元列车之间的相对速度,使得所述中部单元列车与所述道岔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中部单元列车与尾部单元列车之间的间隔距离达到第二预设距离;
当所述尾部单元列车与所述道岔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道岔动作,使得所述道岔指向所述通过股道线路,进而使得所述尾部单元列车驶入通过股道线路。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解列控制模型中,
获取列车头部距离道岔的距离,并判断该距离是否达到第一预设距离,其中,如果达到,则启动单元列车解列,并对头部单元列车进行解编码,控制所述道岔动作,使得所述道岔指向所述停站股道线路;
控制所述头部单元列车与除所述待停靠单元列车外的其他单元列车产生相对速度,使得列车头部行驶至所述道岔时,所述头部单元列车与中部单元列车之间的间隔距离达到第二预设距离;
当所述中部单元列车与所述道岔之间的距离达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道岔动作,使得所述道岔指向所述通过股道线路,进而使得除所述头部单元列车外的单元列车驶入通过股道线路。


7.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确定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S1=St+Se
其中,S1表示第一预设距离,St表示道岔转辙操作期间解列列车的运行距离,Se表示误差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文庆何海兴张朝阳白金磊熊佳远李卫红陈华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