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度调节系统和座椅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
,尤其涉及一种高度调节系统和座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在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车辆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汽车座椅进行多种评价与实验验证,汽车座椅的固定装置也呈现出多样化。随着汽车座椅的日新月异,结构不断变化改进,常规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已无法满足快速、通用、便捷的汽车座椅固定要求。所以有必要对汽车座椅的固定装置做出新的设计。当前的座椅固定工装有两种形式:1.采用4个支架用螺栓固定座椅的4个安装孔,固定过程需要多人配合,无法准确调整座椅角度,且固定过程中存在工具划伤座椅的风险。对前后座椅支脚高度差别较大的座椅类型,该方法无法调整到座椅的准确位置,需另外借助垫块,使得操作繁杂、固定牢固性下降。2.另外一种固定方式是由外向内侧压座椅滑轨实现座椅固定,虽然可以适应不同座椅滑轨宽度,但无法适应不同座椅滑轨长度,对于滑轨外壁非垂直类型的座椅无法施压,导致通用性不强,且向内压滑轨无法控制力度,容易造成座椅骨架变形,另外仅有Y向单侧力固定,Z向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调节电机、连杆组件、自锁组件和翻转组件,/n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运动后,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翻转组件上下翻转,/n所述自锁组件安装在所述连杆组件上,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带动所述连杆组件时,所述自锁组件解锁所述连杆组件,使所述连杆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翻转组件上下翻转;/n所述翻转组件被座椅向下压时,所述翻转组件带动所述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自锁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锁定。/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调节电机、连杆组件、自锁组件和翻转组件,
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运动后,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翻转组件上下翻转,
所述自锁组件安装在所述连杆组件上,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带动所述连杆组件时,所述自锁组件解锁所述连杆组件,使所述连杆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翻转组件上下翻转;
所述翻转组件被座椅向下压时,所述翻转组件带动所述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自锁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杆、滑块、滑轨和推拉杆,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所述第一丝杆带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丝杆用于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翻转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滑块滑动时带动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滑动,以带动所述翻转组件上下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组件安装在所述滑块内,并且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外;
所述第二丝杆被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带动时,带动所述自锁组件与所述滑轨分离解锁,所述第二丝杆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前后移动;
所述翻转组件被座椅向下压时,所述滑块带动所述自锁组件与所述滑轨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套筒和卡爪,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外;
当所述第二丝杆被所述高度调节电机带动时,所述第二丝杆带动所述套筒转动,所述套筒带动所述卡爪与所述滑轨分离解锁后,所述套筒不再转动,所述第二丝杆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并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滑动;
当翻转组件被座椅向下压时,所述推拉杆带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滑块带动所述套筒反向转动,所述套筒带动所述卡爪与所述滑轨锁定。
技术研发人员:黄训增,魏立刚,李源,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