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616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作平台,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属于航空发动机辅助生产工艺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工位高度可调节,装配作业空间紧凑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所述的工作平台包括载人升降系统和产品升降系统,在所述载人升降系统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穿过孔,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通过所述的穿过孔套接在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的外侧,航空发动机安装在产品升降系统上,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升降系统确定,航空发动机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确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作平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属于航空发动机辅助生产工艺装备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时,传装流通部分采用竖直重力装配的方式,需要借助高度固定的车架承载发动机和高度固定的梯步架承载工人才能完成作业。目前采用的工艺方案至少具有以下4个缺陷:1工位高度固定,无法提供最合理的操作工位和姿势;2需要携带机件反复爬高,机件有掉地风险;3车架不闭环,作业时安全风险高;4可移动车架数量多,占地面积大,现场布局紧促,管理困难。因此,提供一种具备升降功能的装置,替代现有车架与梯架组合的工艺装备来装配航空发动机整机,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位高度可调节,装配作业空间紧凑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所述的工作平台包括载人升降系统,在所述载人升降系统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穿过孔,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通过所述的穿过孔套接在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的外侧,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升降系统确定。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产品升降系统,航空发动机安装在产品升降系统上,装配过程的航空发动机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确定。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升降驱动系统,所述载人升降系统和所述产品升降系统的动力输入端均与所述的升降驱动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升降驱动系统为液压升降驱动系统,在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和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上均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液压升降驱动系统连接。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固定安装板,载人升降系统、产品升降系统和液压升降驱动系统均安装在所述的固定安装板上。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液压升降驱动系统还包括控制柜,液压推杆的升降通过所述的控制柜控制。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包括人字型支撑架、圆环形工作台和闭合式防护栏杆,在圆环形工作台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所述的穿过孔,所述的闭合式防护栏杆沿周向布置在圆环形工作台的外圆周上,所述的圆环形工作台通过人字型支撑架活动的支撑在固定安装板上,液压推杆的一端与人字型支撑架的铰轴连接,液压推杆的另一端支撑在固定安装板上。进一步的是,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包括产品支撑台和剪叉式升降支撑架,外径小于穿过孔内径的产品支撑台通过剪叉式升降支撑架布置所述的固定安装板上,产品支撑台通过液压推杆在剪叉式升降支撑架的配合上沿高方向可升降的穿过圆环形工作台的穿过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一个包括载人升降系统的工作平台,然后再在所述载人升降系统的几何中心处设置一个穿过孔,并将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通过所述的穿过孔套接在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的外侧,实现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升降系统确定的功能。这样,由于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通过穿过孔布置本申请增设的载人升降系统的几何中心处,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车架和梯步架分开设置,从而在装配时需要大量占用工作场地的技术问题,使本申请提供的工作平台的结构以及作业空间变得相对较为紧凑。再加上,由于本申请增设的载人升降系统,可以升降,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高度的梯步架无法提供相对合理的操作工位和姿势的技术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使装配操作更加方便、合理,同时闭合式防护栏杆还杜绝了人员作业过程中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的俯视图。图中标记为:载人升降系统1、穿过孔2、产品升降系统3、升降驱动系统4、液压推杆5、固定安装板6、控制柜7、圆环形工作台8、闭合式防护栏杆9、产品支撑台10、剪叉式升降支撑架11、人字型支撑架1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工位高度可调节,装配作业空间紧凑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所述的工作平台包括载人升降系统1,在所述载人升降系统1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穿过孔2,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1通过所述的穿过孔2套接在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的外侧,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升降系统1确定。本申请通过一个包括载人升降系统的工作平台,然后再在所述载人升降系统的几何中心处设置一个穿过孔,并将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通过所述的穿过孔套接在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的外侧,实现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升降系统确定的功能。这样,由于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通过穿过孔布置本申请增设的载人升降系统的几何中心处,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车架和梯步架分开设置,从而在装配时需要大量占用工作场地的技术问题,使本申请提供的工作平台的结构以及作业空间变得相对较为紧凑。再加上,由于本申请增设的载人升降系统,可以升降,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高度的梯步架无法提供相对合理的操作工位和姿势的技术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使装配操作更加方便、合理,同时闭合式防护栏杆还杜绝了人员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调整操作工位和姿势,本申请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产品升降系统3,装配过程的航空发动机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3确定。相应的,为了实现本申请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1和产品升降系统3沿高度方向的自动升降,本申请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升降驱动系统4,所述载人升降系统1和所述产品升降系统3的动力输入端均与所述的升降驱动系统4连接。为了保证升降的平稳性,此时所述的升降驱动系统4优选为液压升降驱动系统,在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1和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3上均设置有液压推杆5,所述液压推杆5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液压升降驱动系统连接。相应的,本申请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1包括人字型支撑架12、圆环形工作台8和闭合式防护栏杆9,在圆环形工作台8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所述的穿过孔2,所述的闭合式防护栏杆9沿周向布置在圆环形工作台8的外圆周上,所述的圆环形工作台8通过人字型支撑架12活动的支撑在固定安装板6上,液压推杆5的一端与人字型支撑架12的铰轴连接,液压推杆5的另一端支撑在固定安装板6上。本申请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3包括产品支撑台10和剪叉式升降支撑架11,外径小于穿过孔内径的产品支撑台10通过剪叉式升降支撑架11布置所述的固定安装板6上,产品支撑台10通过液压推杆5在剪叉式升降支撑架11的配合上沿高方向可升降的穿过圆环形工作台8的穿过孔2。当然,为了便于操作,所述的液压升降驱动系统还包括控制柜7,液压推杆5的升降通过所述的控制柜7控制。进一步的,为了使本申请所述的工作平台各个部件的布置相对较为方便、紧凑,以及保持相对的稳定,本申请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固定安装板6,载人升降系统1、产品升降系统3和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包括载人升降系统(1),在所述载人升降系统(1)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穿过孔(2),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1)通过所述的穿过孔(2)套接在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的外侧,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升降系统(1)确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包括载人升降系统(1),在所述载人升降系统(1)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穿过孔(2),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1)通过所述的穿过孔(2)套接在需要装配的航空发动机的外侧,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升降系统(1)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产品升降系统(3),装配过程的航空发动机的高程位置通过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3)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升降驱动系统(4),所述载人升降系统(1)和所述产品升降系统(3)的动力输入端均与所述的升降驱动系统(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系统(4)为液压升降驱动系统,在所述的载人升降系统(1)和所述的产品升降系统(3)上均设置有液压推杆(5),所述液压推杆(5)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液压升降驱动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还包括固定安装板(6),载人升降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积河湛文武谢东陈灿王良全郭在兵何跃宋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