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光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压力容器的封头在生产出后需要进行内表面的打磨抛光,先通过侧面夹紧定位机构将封头定位固定住,随后使抛光件伸入封头内并与封头内表面接触,最后封头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自转,同时抛光电机启动以进行抛光。呈半球形的封头难以在侧面夹紧定位时保证封头的平面是处于水平状态的,在封头自转以进行封头内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的过程中,有时抛光件接触不到封头内表面,有时抛光件又会与封头内表面碰撞,抛光效果差,抛光效率低,且封头在自转过程中容易发生脱离侧面夹紧定位机构,工件与抛光设备容易磕碰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于封头的抛光,且抛光效果较好的抛光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组件升降平移机构和工件定位旋转机构,所述抛光组件升降平移机构用于抛光组件的升降及平移,所述工件定位旋转机构包括转动板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板上设有至少三个夹紧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使转动板自转,若干夹紧块呈以转动板自转轴线为中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组件升降平移机构和工件定位旋转机构,所述抛光组件升降平移机构用于抛光组件的升降及平移,所述工件定位旋转机构包括转动板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板上设有至少三个夹紧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使转动板自转,若干夹紧块呈以转动板自转轴线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所述抛光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联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套设有呈围合形的砂带,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一端位于第一固定部内,所述第一伸缩部另一端伸至第一固定部外并与活动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组件升降平移机构和工件定位旋转机构,所述抛光组件升降平移机构用于抛光组件的升降及平移,所述工件定位旋转机构包括转动板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板上设有至少三个夹紧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使转动板自转,若干夹紧块呈以转动板自转轴线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所述抛光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联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套设有呈围合形的砂带,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一端位于第一固定部内,所述第一伸缩部另一端伸至第一固定部外并与活动架固定,所述第一伸缩部由同轴的伸缩杆及自转杆构成,所述自转杆能自转,且自转杆的自转轴线与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同轴设置,所述从动轮可转动固定于活动架上,活动架在第一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移动,并使砂带胀紧固定在主动轮及从动轮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为气缸;所述自转杆与伸缩杆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位于第一固定部内,伸缩杆的另一端伸至第一固定部外并与自转杆连接,所述自转杆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与活动架固定,所述伸缩杆远离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自转杆远离活动架的一端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环形槽及位于环形槽内的环形凸起;
所述伸缩杆位于第一固定部外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周向侧壁与自转杆周向侧壁间设有所述转动结构,所述固定块设有供自转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向周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形槽,所述自转杆位于通孔内的部分设有所述环形凸起,且通孔内设有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位于伸缩杆与自转杆之间;
所述从动轮和/或主动轮用于与砂带接触的面的中部向周向外侧延伸,以使从动轮和/或主动轮用于与砂带接触的面的横截面呈V形或圆弧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前侧,所述固定架后端与第一固定板可转动固定,所述固定架上下两端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固定板间连接有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固定部及第二伸缩部,第二伸缩部一端位于第二固定部内,第二伸缩部另一端位于第二固定部外,第二伸缩机构工作以调节第二伸缩部位于第二固定部外的长短,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后端与第一固定板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前端与固定架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前端受力以使第二伸缩部弹性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可转动固定于第二固定板前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下两端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固定板间连接有第三伸缩机构,所述第三伸缩机构包括第三固定部及第三伸缩部,第三伸缩部一端位于第三固定部内,第三伸缩部另一端位于第三固定部外,第三伸缩机构工作以调节第三伸缩部位于第三固定部外的长短,所述第三伸缩机构后端与第三固定板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三伸缩机构前端与第一固定板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的连接处位于第三伸缩机构后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处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在第三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第三伸缩机构前端受力以使第三伸缩部弹性收缩;
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前端与固定架前端可转动固定,第一固定板前侧固定有向前延伸的连接板,所述第三伸缩机构前端与连接板前端可转动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任秉文,徐向军,金晨辉,汤杭东,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