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槽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539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槽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液体恒温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体恒温槽温控技术领域,以解决恒温槽在不同温度点之间循环工作时,需频繁升降温,等待时间长,能耗高的问题,包括恒温槽体,还包括与恒温槽体连通的加热腔和制冷腔,加热腔通过第二双向泵向恒温槽体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高温工作介质,制冷腔通过第一双向泵向恒温槽体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低温工作介质。通过恒温槽体一侧的加热腔、制冷腔及第一双向泵和第二双向泵的设置,使恒温槽体内的介质保证均匀且恒定温度的同时还能迅速更换恒温槽体内冷热介质,中间等待时间短,耗能低,工作效率高。

A constant temperature bath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槽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恒温槽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液体恒温槽
,具体涉及液体恒温槽温控

技术介绍
液体恒温槽是温度计量领域最为常用的恒温源,广泛用于各类温度传感器、温度变送器、温度开关等温度敏感元件的校准和测试。其工作时通过专用的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或者制冷量,以使其内的工作介质保持温度恒定,从而为温度校准工作提供必要的恒温环境。一般使用的液体恒温槽波动范围约在0.1℃/10min以内。恒温槽是校准实验室中常用设备之一,恒温槽之所以能恒温,主要是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当恒温槽因对外散热而使工作介质降低时,恒温控制器就驱使恒温槽体内的加热器工作,待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它又使其停止加热,这样就使恒温槽保持恒定,此外还有很多恒温槽自带制冷压缩机,一边制冷,一边通过调整加热功率调节温度。恒温槽装置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大都包括感温元件、控制元件、加热元件、制冷元件四部分,由感温元件将温度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而输送给控制元件,再由控制元件发出指令,让加热元件、制冷元件工作或停止。申请号CN201410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槽,包括恒温槽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恒温槽体(1)连通的加热腔(8)和制冷腔(14),所述加热腔(8)通过第二双向泵(7)或至少两个单向泵的组合向恒温槽体(1)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高温工作介质,所述制冷腔(14)通过第一双向泵(11)或至少两个单向泵的组合向恒温槽体(1)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低温工作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槽,包括恒温槽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恒温槽体(1)连通的加热腔(8)和制冷腔(14),所述加热腔(8)通过第二双向泵(7)或至少两个单向泵的组合向恒温槽体(1)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高温工作介质,所述制冷腔(14)通过第一双向泵(11)或至少两个单向泵的组合向恒温槽体(1)内导入或导出循环流动的低温工作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8)内设置有第三加热器(9)和第三控温传感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14)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16),制冷蒸发器(15)和第二控温传感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14)内还设置有循环液泵(13),所述循环液泵(13)使所述低温工作介质在所述制冷腔(14)内循环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槽体(1)的顶部设置有槽盖(25),所述恒温槽体(1)内竖向设置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将所述恒温槽体(1)内分隔成一侧的的工作腔(3)和另一侧的搅拌腔(6),所述隔板(23)使所述工作腔(3)和所述搅拌腔(6)分隔成上部和下部连通的连通器,所述搅拌腔(6)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21)、第一控温传感器(19)和搅拌器(5);所述工作腔(3)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加热腔(8)和所述制冷腔(14)连通的第一管道(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3)上设置有溢流口(2),所述溢流口(2)通过第二管道(22)与所述制冷腔(14)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董卓郭沈辉乔文田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磐然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