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压铸DC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194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压铸DC转换器,涉及DC转换器的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空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电源线穿设的穿设槽,所述穿设槽与壳体的上端面相贯穿;还包括有从壳体的上端插入穿设槽处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包括压块以及连接块,所述压块共设置有两块,所述两块压块分别位于壳体的内侧且位于穿设槽处以及壳体的外侧且位于穿设槽处,所述连接块穿设于穿设槽中且分别与两侧的压块相连接,所述压块上且位于连接块的下侧均设置有供电源线穿设的穿线槽,所述穿线槽贯穿于压块的下侧,所述压块与电源线相互抵紧以保持电源线与穿设槽相互抵紧;所述安装空腔内注有密封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电源线不易被扯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压铸DC转换器
本技术涉及DC转换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压铸DC转换器。
技术介绍
DC转换器为转变输入电压后有效输出固定电压的电压转换器,其可以将一个直流电压(3.0V)转换成其他的直流电压(1.5V或5.0V),或可以将其称为开关电源或开关调整器。现有的DC转换器在对电源线的处理上,如图1所示,通常直接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供电源线2穿设的孔,电源线2直接从孔中穿设出壳体1中。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这种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拉扯电源线极易将电源线扯下,造成电源线与DC转换器的相互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线不易被扯出的铝压铸DC转换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铝压铸DC转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空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电源线穿设的穿设槽,所述穿设槽与壳体的上端面相贯穿;还包括有从壳体的上端插入穿设槽处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包括压块以及连接块,所述压块共设置有两块,所述两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压铸DC转换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空腔,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供电源线(2)穿设的穿设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槽(11)与壳体(1)的上端面相贯穿;还包括有从壳体(1)的上端插入穿设槽(11)处的压紧块(3),所述压紧块(3)包括压块(31)以及连接块(32),所述压块(31)共设置有两块,所述两块压块(31)分别位于壳体(1)的内侧且位于穿设槽(11)处以及壳体(1)的外侧且位于穿设槽(11)处,所述连接块(32)穿设于穿设槽(11)中且分别与两侧的压块(31)相连接,所述压块(31)上且位于连接块(32)的下侧均设置有供电源线(2)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压铸DC转换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供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空腔,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供电源线(2)穿设的穿设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槽(11)与壳体(1)的上端面相贯穿;还包括有从壳体(1)的上端插入穿设槽(11)处的压紧块(3),所述压紧块(3)包括压块(31)以及连接块(32),所述压块(31)共设置有两块,所述两块压块(31)分别位于壳体(1)的内侧且位于穿设槽(11)处以及壳体(1)的外侧且位于穿设槽(11)处,所述连接块(32)穿设于穿设槽(11)中且分别与两侧的压块(31)相连接,所述压块(31)上且位于连接块(32)的下侧均设置有供电源线(2)穿设的穿线槽(33),所述穿线槽(33)贯穿于压块(31)的下侧,所述压块(31)与电源线(2)相互抵紧以保持电源线(2)与穿设槽(11)相互抵紧;所述安装空腔内注有密封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压铸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2)与电源线(2)相互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压铸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2)的下侧与压块(31)上且位于穿线槽(33)的底部相平齐,且均呈与电源线(2)相抵接的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压铸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槽(11)呈腰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浩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鑫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