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源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电动汽车充电桩、飞机地面电源(此处的飞机地面可以为陆地,也可以为舰艇的甲板等等)等。现有的电源装置一般将所有的元件均集成于同一个支撑板或电路板上,在部分元件损坏时,不便于进行更换;现有的电源装置中各元件分布不合理,元件或模块之间的连线比较复杂,干扰比较严重,性能较差;同时,现有的电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所有的元件均暴露于所处的环境中,在恶劣环境(譬如,海洋环境等等)中使用时,使得核心元件容易被侵蚀损坏。现有的电源装置还存在散热缺陷问题,现有的散热方式一般包括如下两种:一是采用水冷散热,但水冷散热时水管接头处容易漏水,造成短路故障,影响可靠性;二是采用风冷散热,但风冷散热时风扇在吹风的同时,会把空气中的灰尘、盐雾一起吹至元器件表面,积聚后也容易造成短路故障,影响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源装置存在的不便于损坏元件的更换、干扰严重、性能较差、核心元件容易被侵蚀损坏、散热缺陷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机柜,所述电源机柜内设有至少一密封腔室及位于所述密封腔室背面的风道;若干个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及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基板位于所述密封腔室内,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风道内;电源转换电路,位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n电源机柜,所述电源机柜内设有至少一密封腔室及位于所述密封腔室背面的风道;/n若干个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及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基板位于所述密封腔室内,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风道内;/n电源转换电路,位于所述电源机柜内;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及交流交流转换电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至少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整流模块、第一逆变模块、第一滤波模块、第一变压器及第二整流模块,且所述第一滤波模块至少包括第一电容单元及第一电感单元,所述交流交流转换电路至少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三整流模块、第二逆变模块、第二滤波模块及第二变压器;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中的所述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第一逆变模块、所述第二整流模块、所述第一电容单元及所述交流交流转换电路中的所述第三整流模块、所述第二逆变模块均位于所述密封腔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电源机柜,所述电源机柜内设有至少一密封腔室及位于所述密封腔室背面的风道;
若干个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及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基板位于所述密封腔室内,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风道内;
电源转换电路,位于所述电源机柜内;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及交流交流转换电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至少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整流模块、第一逆变模块、第一滤波模块、第一变压器及第二整流模块,且所述第一滤波模块至少包括第一电容单元及第一电感单元,所述交流交流转换电路至少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三整流模块、第二逆变模块、第二滤波模块及第二变压器;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中的所述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第一逆变模块、所述第二整流模块、所述第一电容单元及所述交流交流转换电路中的所述第三整流模块、所述第二逆变模块均位于所述密封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机柜还包括:
机柜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面设有开口;
隔板,位于所述机柜壳体内,以于所述机柜壳体内隔离出所述密封腔室及所述风道;
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个窗口,所述窗口将所述密封腔室与所述风道相连通;
操作门,位于所述密封腔室远离所述风道的一侧,且一侧边与所述开口一侧的机柜壳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为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所述密封腔室的数量、所述操作门的数量及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密封腔室、所述操作门及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风道位于各所述密封腔室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为交流交流转换电路,所述密封腔室的数量、所述操作门的数量及所述交流交流转换电路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密封腔室、所述操作门及所述交流交流转换电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风道位于各所述密封腔室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及交流交流转换电路,所述密封腔室的数量及所述操作门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及所述交流交流转换电路与所述密封腔室及所述操作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风道位于各所述密封腔室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为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电感单元及所述第一变压器位于所述风道内;
所述窗口于所述隔板上呈两行两列排布,所述散热基板贴置于所述隔板的表面,且覆盖其中三个所述窗口,所述散热翅片经由所述窗口延伸至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第一逆变模块及所述第二整流模块贴置于所述散热基板的表面,所述第一滤波模块贴置于所述隔板的表面,且覆盖未设有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窗口,且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及所述第二整流模块位于底行,所述第一逆变模块及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位于顶行,所述第一整流模块与所述第一逆变模块位于同一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第二整流模块位于同一列;所述第一变压器位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还于所述机柜壳体内隔离出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位于所述密封腔室的下方,且与所述风道相连通;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还包括输入滤波模块、输入接口、输入配电模块、输出配电模块、输出接口及输出维修间接口;所述输入滤波模块、所述输入接口、所述输入配电模块、所述输出配电模块、所述输出接口及所述输出维修间接口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且所述输入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入配电模块与所述输入接口及所述输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配电模块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输出配电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出维修间接口与所述输出配电模块电连接;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中的所述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第一逆变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及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均位于所述输入接口、所述输入配电模块、所述输出配电模块、所述输出接口及所述输出维修间接口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中的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及所述第一逆变模块均包括电连接的驱动板、功率开关管单元及第一储能电容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鸿坚,王昭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鲲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