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018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及绝缘体,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对接部及容纳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及位于所述容纳部的第一接脚;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体包括覆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内壁的对接环。所述对接环贴覆在内壁,加强第一对接部的强度,增强插拔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9730378U号揭示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充电座、放电插头、充电插头;充电座包括:座体、设置于座体的第一内腔中的多个弹簧针、位于第一内腔两侧的第二内腔、设置于第二内腔中的充电母端子,放电插头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顶面的与弹簧针的分布对应设置的信号针、设置于本体顶面并分布于弹簧针两侧的放电端子、设置于本体侧面的电源针,电源针埋入本体中的部分与放电端子埋入本体中的部分电性接触,充电插头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一端的充电公端子。该充放电连接器既具有充电功能,又具有放电功能,且放电插头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具有较小的体积。此外,上述充放电连接的充电座具有弹簧针,其有利于在插接时提供缓冲,避免损坏。该电连接器的多个插接口一体成型形成,插入多个对接头后对每个插接口的强度要求较高。因此,希望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较高强度的对接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及绝缘体,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对接部及容纳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及位于所述容纳部的第一接脚;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体包括覆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内壁的对接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对接环贴覆第一对接部内壁,加强第一对接部的强度,增强插拔手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全部分解图。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中第二绝缘体及第二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图6所示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中第二绝缘体及第二端子的立体图。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沿虚线A-A方向的剖视图。图11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沿虚线B-B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中沿虚线C-C方向的剖视图。【元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端子收容部222第一方向X干涉部23第二方向Y卡勾231第三方向Z绝缘块232第一绝缘本体1干涉槽233第一对接部11绝缘体3收容腔110对接环31容纳部12竖直块32容纳腔120连接条33基部13第一端子4、4P、4S安装槽130第一接触部401第二绝缘本体2第一固定部402第二对接部21第一接脚403第一直线段211第二端子5、5P、5S斜线段212平板部51第二直线段213第二接触部501附加段214第二固定部502连接部22第二接脚503支撑部22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定义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X(前后方向),第二方向Y(上下方向)以及第三方向Z(左右方向),可沿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插接两种对接头。参图1至图3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4及绝缘体3,上述第一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4及绝缘体3构成输出端,可沿前后方向X对接以输出电源及信号;电连接器100同时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及第二端子5,上述第二绝缘本体2及第二端子5构成输入端,可沿上下方向Y对接以输入电源及信号。第一、第二端子通过电路板(未图示)相连,实现两者的电性传输。电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第二绝缘本体2,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上固持有第二端子5;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对接部21,所述第二端子5包括位于第二对接部的第二接触部501及第二接脚503,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第二方向Y延伸;(2)提供若干第一端子4,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401及第一接脚403,将第一端子4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放在预定的位置上(成型模具内),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40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接脚403与第二接脚503沿相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3)对所述第一端子4及第二绝缘本体2进行绝缘材料射出成型,形成第一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部11及容纳部12,所述第一接触部401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11,所述第一、第二接脚403、503则位于所述容纳部12内;将单独第二端子5直接植入成型模具中,端子会因结构问题形成歪斜现象,有成型模具无法合模及刮屑的风险,而将第二端子5插入第二绝缘本体2中,然后作为整体镶件的方式植入模具,则可规避此问题。(4)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再次进行绝缘材料的注塑成型形成绝缘体3,所述绝缘体3贴覆在所述第一对接部11的内壁。上述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绝缘体均由绝缘材料注塑形成,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由金属材料冲压形成。上述第一绝缘本体对第二绝缘本体2以及端子5整体进行第一次射出成型,绝缘体在第一绝缘本体内进行第二次射出成型,两次射出成型具有生产高效、质量稳定以及生产良率高等优势。以下详细介绍各绝缘本体以及端子的结构。参图4至图6所示,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3、位于前方的第一对接部11及位于后方的容纳部12,第一对接部11为由环壁围绕而形成的收容腔110,容纳部12为由环壁围绕而形成的腔体结构。具体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两个环壁110,两个环壁110横向(第三方向Z)彼此间隔开,每个环壁110向前贯穿,容纳部12为由方形环壁围绕而形成的容纳腔120。所述绝缘体3射出成型入第一绝缘本体1内,绝缘体3包括贴覆第一对接部21内壁的对接环31,对接环向前未超出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401的前方,向后抵接在所述收容腔120的后壁。绝缘体3包括位于对接环31后方且溶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竖直块32,可参图10至图12所示。每个对接环31后方延伸有两个对称的竖直块,绝缘体3包括位于所述环壁内的两个对接环31及连接对接环的连接条33,连接条位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绝缘体3包括位于对接环后方的一对竖直块32,连接条33连接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竖直块的底部。本技术的对接环31可以加强围设形成第一对接部11的环壁的强度,同时增强插拔力度;竖直部32及连接条33通过注塑溶入基部13从而固定在第一绝缘本体内,可保证对接环31在插拔测试中不会脱离第一绝缘本体。继续参图4至图6,第一端子4为针状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对接部11的第一接触部401及位于所述容纳部12的第一接脚403,每一环壁110内侧均容纳有一组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及绝缘体,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对接部及容纳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及位于所述容纳部的第一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体包括覆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内壁的对接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及绝缘体,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对接部及容纳部,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接触部及位于所述容纳部的第一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注塑成型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体包括覆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内壁的对接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位于所述对接环后方,且熔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竖直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对接环后方延伸有两个对称的竖直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为由环壁围绕而形成的收容腔,所述对接环向前未超出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方,向后抵接在所述收容腔的后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壁,每个所述环壁内形成一个收容腔,每个所述收容腔内设置有一组所述第一接触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位于所述环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言言杜小波张国华朱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