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90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包括外壳、旋钮、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电位器,所述电位器检测所述旋钮的转动,所述外壳设置有圆柱状的连接壳体,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还包括与所述旋钮相连的旋转架、连接于所述旋转架上的环形磁铁、与所述外壳固连且环绕于所述磁铁外部的线圈以及支撑所述旋转架的弹簧,所述旋钮和所述旋转架与所述连接壳体可旋转连接且可上下运动,所述线圈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可根据所述电位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线圈通电或断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钮开关在功能触发后能使线圈通电,通过磁力带动旋钮上下振动,从而主动给与使用者明确的触觉反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钮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
技术介绍
旋钮开关在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里广泛使用,其具有操作方便,节省空间等优点。然而,其仍存有一定的缺点,首先,目前的旋钮开关通常都只是机械式被动反馈开关(弹力提供被动的手感),在使用者操作时无法主动提供反馈使使用者识别出功能是否触发;虽然目前在按压式的按钮中,存在使用振动马达来提供振动反馈的技术,但是由于旋钮结构空间小,且旋钮在任何位置释放时需要自动回到挡位的位置,因而难以通过布置常规的振动马达来提供振动反馈;其次,常规的振动马达在振动时旋钮可能会发生偏移、转动,影响客户在使用时的触觉反馈体验,特别是汽车行驶时,需要通过汽车上的屏幕来识别旋钮的功能有没有触发是非常危险的,因而该缺陷在汽车上的旋钮开关上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旋钮开关,其能够在使用时提供主动反馈,便于识别功能是否触发。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包括外壳、旋钮、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电位器,所述电位器检测所述旋钮的转动,所述外壳设置有圆柱状的连接壳体,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还包括与所述旋钮相连的旋转架、连接于所述旋转架上的环形磁铁、与所述外壳固连且环绕于所述磁铁外部的线圈以及支撑所述旋转架的弹簧,所述旋钮和所述旋转架与所述连接壳体可旋转连接且可上下活动,所述线圈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可根据所述电位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线圈的通电状况。>此外,本技术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旋钮设置有内孔和位于所述内孔内的环肩,所述连接壳体设置有外凸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环肩上方,所述阻挡部阻碍所述环肩向上脱离所述连接壳体。所述外壳开设有环绕于所述连接壳体外部环形槽,所述旋转架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的底面和所述阻挡部配合限定所述旋转架和所述旋钮的上下位置。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固连的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开设有环绕于所述磁铁外部的线圈槽,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线圈槽内。所述旋转架底部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还包括顶柱,所述弹簧驱动所述顶柱与所述复位槽抵接。所述复位槽包括顶部以及自所述顶部向两侧扩大延伸的倾斜部。所述旋转架包括上环体和与所述上环体相连的下环体,所述上环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下环体的直径,所述旋钮与所述上环体卡扣连接,所述磁铁套设于所述上环体上且夹紧于所述旋钮和所述下环体之间。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可旋转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电位器和所述旋转架之间。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开设有槽口,所述旋转架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外壳内的拨动杆,所述拨动杆配接于所述槽口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通过将旋钮和旋转架设置成能够相对外壳上下移动的形式,并在旋转架上设置磁铁,在外壳上设置环绕磁铁的线圈,使得旋钮旋转到位功能被触发后,电路板能够控制线圈通电,从而驱动磁铁上下移动,主动给与使用者一个明确的触觉反馈,操作感更好,使用更为方便可靠;另外,在驾驶汽车时,驾驶员可以通过获得的反馈判断功能是否触发,无需通过观察屏幕来识别旋钮功能是否触发,更为安全;2.本技术的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在旋转架底部设置有复位槽,同时设置有顶柱和驱动顶柱抵接复位槽的弹簧,能够在旋钮失去手的驱动力后自动复位,且不会因为振动、颠簸等原因使旋钮意外转动、偏移,导致功能被意外触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A-A部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旋转架及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上壳体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主视图。图8是图7中B-B部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线圈与磁铁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于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包括外壳1、与外壳1可旋转连接的旋钮2、与旋钮2相连的旋转架3、固定在外壳1内的电路板4、连接在电路板4上的电位器5以及连接于电位器5和旋转架3之间的连接杆6。外壳1包括相互卡扣连接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之间形成内腔10a,以提供容纳其他部件的空间。进一步参考图3,上壳体10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连接壳体100,连接壳体100整体呈圆柱状,与旋转架3、旋钮2可旋转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壳体100外周设置有外凸的阻挡部101,旋钮2设置有内孔20以及凸出于内孔2O内壁的环肩21,连接壳体100插设于内孔20内,且阻挡部101位于环肩21上方,可防止旋钮2与连接壳体100脱离。为方便旋钮2的安装,在阻挡部101两侧各开设有一个第一切槽101a,安装时,只需将旋钮2对准连接壳体100后向下压,即可迫使阻挡部101向内收缩变形,并在环肩21离开后恢复形变,从而卡住旋钮2。如图4和图5所示,旋转架3包括上环体30和下环体31,上环体30和下环体31整体均呈圆环状,本实施例中,下环体31的直径大于上环体30的直径。上环体30设置有与连接壳体100外周配接的安装孔300,能够绕着连接壳体100轴线转动。上环体30与旋钮2卡扣连接,具体的,上环体30上设置有若干外凸的卡扣301,在旋钮2上设置有与卡扣301相配接的卡扣孔22,通过卡扣301与卡扣孔22的卡扣连接,在卡扣连接之后,旋转架3的上端面与环肩21的下端面接触,使得旋钮2与旋转架3相互固定,两者形成的整体能够同时绕着连接壳体100轴线转动。如图6所示,在上壳体10上位于连接壳体100外部设置有圆环状的环形槽102,环形槽102与连接壳体100同轴线且沉入内腔10a内,旋转架3的下环体31容纳于环形槽102内,旋钮2与旋转架3整体由阻挡部101和环形槽102的底面限位,但是阻挡部101和环形槽102底面并不限定死旋钮2和旋转架3的上下位置,旋钮2和旋转架3能够在环形槽102底部和阻挡部101之间上下运动。如图5和图6所示,下环体31设置有向下延伸至内腔10a内的拨动杆310,相应的,在环形槽102上开设有圆弧形的弧形孔102a以避让拨动杆310,旋钮2能够转动的极限角度可以由弧形孔102a的弧度决定。参考图5至图8,下环体31底部开设有多个复位槽311,本技术的旋钮开关还包括顶柱7和弹簧70,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配合形成有容纳顶柱7和弹簧70的导向孔71,导向孔71自内腔10a连通至环形槽102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包括外壳(1)、旋钮(2)、电路板(4)和与所述电路板(4)电连接的电位器(5),所述电位器(5)检测所述旋钮(2)的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置有圆柱状的连接壳体(100),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还包括与所述旋钮(2)相连的旋转架(3)、连接于所述旋转架(3)上的环形磁铁(32)、与所述外壳(1)固连且环绕于所述磁铁(32)外部的线圈(81)以及支撑所述旋转架(3)的弹簧(70),所述旋钮(2)和所述旋转架(3)与所述连接壳体(100)可旋转连接且可上下活动,所述线圈(81)与所述电路板(4)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可根据所述电位器(5)的信号控制所述线圈(81)的通电状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包括外壳(1)、旋钮(2)、电路板(4)和与所述电路板(4)电连接的电位器(5),所述电位器(5)检测所述旋钮(2)的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置有圆柱状的连接壳体(100),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还包括与所述旋钮(2)相连的旋转架(3)、连接于所述旋转架(3)上的环形磁铁(32)、与所述外壳(1)固连且环绕于所述磁铁(32)外部的线圈(81)以及支撑所述旋转架(3)的弹簧(70),所述旋钮(2)和所述旋转架(3)与所述连接壳体(100)可旋转连接且可上下活动,所述线圈(81)与所述电路板(4)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可根据所述电位器(5)的信号控制所述线圈(81)的通电状况。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设置有内孔(20)和位于所述内孔(20)内的环肩(21),所述连接壳体(100)设置有外凸的阻挡部(101),所述阻挡部(101)位于所述环肩(21)上方,所述阻挡部(101)阻碍所述环肩(21)向上脱离所述连接壳体(10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开设有环绕于所述连接壳体(100)外部环形槽(102),所述旋转架(3)设置于所述环形槽(102)内,所述环形槽(102)的底面和所述阻挡部(101)配合限定所述旋转架(3)和所述旋钮(2)的上下位置。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1)内且与所述外壳(1)固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涛王振兴俞艳青张明明姚振岭刘君严学庆
申请(专利权)人:立胜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