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储能结构及具有其的假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866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储能结构及具有其的假肢。一种减震储能结构,包括:外壳;非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设于所述外壳中,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外壳设置;第一转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具有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蓄能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转套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在所述第一转轴受到驱动力时,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转套相对所述外壳反向转动,所述蓄能机构受到所述第一转套的第一连接部施加的作用力发生形变蓄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减震效果好,兼具储能作用的减震储能结构及具有其的假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储能结构及具有其的假肢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储能结构及具有其的假肢。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疾病等原因,膝下截肢的人逐渐增多,而穿戴踝关节假肢可以达到对人体缺失功能大代偿。现有踝关节假肢多为被动式,利用脚板自身变形量来满足残肢所需要的回弹力,运动起来较为死板、僵硬、灵活性较差。对于上下楼梯的爬行,上下斜坡的行走基本需要装配者残端和胯部的身体摆动提供动力,行动起来比较吃力,导致残疾人士在正常生活中带来很多不便。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9220587U公开了一种液压仿生踝关节,包括固定座、液压缓冲机构和四棱台结构件,当仿生踝关节进行跖曲运动/背曲运动时,转子带动活动翼片压缩第一液压腔/第二液压腔,第一液压腔/第二液压腔内的液压介质经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流向第二液压腔/第一液压腔,从而为仿生踝关节提供跖曲运动/背曲运动时的阻尼力。这种通过液压介质的流动提供的阻尼力的缓冲减震效果较差,只能起到辅助减震作用,且不具备储能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n非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设于所述外壳(1)中,且所述第一转轴(2)和所述第二转轴(3)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外壳(1)设置;/n第一转套(4),设于所述第一转轴(2)上,具有沿所述外壳(1)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n蓄能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转套(4)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轴(3)之间,在所述第一转轴(2)受到驱动力时,所述外壳(1)绕所述第二转轴(3)转动,所述第一转轴(2)带动所述第一转套(4)相对所述外壳(1)反向转动,所述蓄能机构受到所述第一转套(4)的第一连接部施加的作用力发生形变蓄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
非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设于所述外壳(1)中,且所述第一转轴(2)和所述第二转轴(3)的至少一端贯穿所述外壳(1)设置;
第一转套(4),设于所述第一转轴(2)上,具有沿所述外壳(1)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
蓄能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转套(4)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轴(3)之间,在所述第一转轴(2)受到驱动力时,所述外壳(1)绕所述第二转轴(3)转动,所述第一转轴(2)带动所述第一转套(4)相对所述外壳(1)反向转动,所述蓄能机构受到所述第一转套(4)的第一连接部施加的作用力发生形变蓄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转轴(3)上的第二转套(5),所述第二转套(5)具有沿所述外壳(1)的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转轴(2)未受到驱动力时,所述第一转套(4)和所述第二转套(5)相对所述外壳(1)的圆心对称设置,所述蓄能机构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一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机构为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套(4)和所述第二转套(5)交叉连接的两个第一弹性件(6),在所述第一转轴(2)带动所述第一转套(4)转动时,所述第二转轴(3)和所述第二转套(5)同向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亮李国富张志强郭俊超杨荣云晓龚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