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78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包括本体和弹性杆,本体表面设有1-7号开口;本体中心设有球形腔;各开口处的本体表面分别印有与各开口的序号相一致的阿拉伯数字;1、2号开口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孔,3、4号开口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孔,5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三连接孔,6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四连接孔,7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五连接孔;1、2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一种颜色,3、4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二种颜色,5、6、7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三种颜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趣味性强,能够利用幼儿对孔洞的好奇心,使幼儿在玩耍中进行多种认知训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认知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教具。
技术介绍
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寓教于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这就要求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寓教于乐的玩教具,使幼儿在玩耍中获得知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训练儿童认知能力的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包括本体、若干弹珠和弹性杆,本体呈立方体或球体;本体表面设有1号开口、2号开口、3号开口、4号开口、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本体中心设有球形腔;各开口处的本体表面分别印有与各开口的序号相一致的阿拉伯数字;本体内于1号开口和2号开口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孔,本体内于3号开口和4号开口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孔,本体内于5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三连接孔,本体内于6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四连接孔,本体内于7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五连接孔;1号开口和2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一种颜色,3号开口和4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二种颜色,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三种颜色;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相同,弹性杆的直径小于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弹性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长度,弹性杆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中任意两个连接孔的长度与球形腔的直径的总和长度;各弹珠的直径相同并均与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相适应,各弹珠的直径总和大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长度,各弹珠的直径总和大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中任意两个连接孔的长度与球形腔的直径的总和长度。本体内沿各连接孔分别设有一排发音簧片,各发音簧片均伸入相应的连接孔,同一连接孔处的发音簧片的固有频率相同;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处的发音簧片的固有频率依次升高;弹性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击打发音簧片的金属球,金属球的直径大于弹性杆的直径;金属球紧贴任一连接孔的孔壁时,金属球压弯与其相接触的发音簧片,弹性杆正对的发音簧片与弹性杆之间距有间隙。球形腔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的连通处分别固定有铁环,球形腔内设有用于吸附在铁环上的磁性球。各弹珠的表面分别印有顺序排列的阿拉伯数字。本体内沿各连接孔分别设有一排发音簧片,各发音簧片均伸入相应的连接孔,同一连接孔处的发音簧片的音高规则排列,以恒定速度将弹性杆或弹珠送入一个连接孔时,该连接孔处的发音簧片发出预定的乐曲声音。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幼儿天生对孔洞具有好奇心,多数孩童具有探索墙壁孔洞的经历。本技术结构简单,趣味性强,能够利用幼儿对孔洞的好奇心,使幼儿在玩耍中进行多种认知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自主玩耍一会儿,然后对幼儿进行多种认识训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认知水平。1、训练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引导幼儿什么是相同的颜色,弹性杆或弹珠从一个颜色的开口伸进去,必然只能从另一具有同样颜色的开口伸出来。原理讲过之后,可以请幼儿预测,刚刚伸入一个开口的弹性杆或弹珠,可能会从哪个开口伸出来。幼儿预测正确后进行表扬和鼓励。2、训练幼儿对阿拉伯数字的认知。给幼儿讲授阿拉伯数字1-7的形状,使幼儿初步认识1-7;然后请幼儿预测,刚刚伸入一个编号的开口的弹性杆或弹珠,可能会从哪个编号的开口伸出来。幼儿预测正确后进行表扬和鼓励。3、训练幼儿对声音频率(音高)的认知。在幼儿玩耍一段时间本技术的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看一下,当前弹性杆或弹珠是从5号开口进去的,进去时发出特定音高的声音。然后教师在幼儿看不到的情况下,从6号开口或4号开口伸进去,伸进去时发出或者音高更高(从6号开口伸入)的声音或者音高更低(从4号开口伸入)的声音,让幼儿猜测教师是从6号开口还是4号开口伸入弹性杆或弹珠的。幼儿预测正确后进行表扬和鼓励。铁环和磁性球的设置,能够在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之间随机性封闭一个开口,使另外两个开口能够相互导通。具体地,可以先使用弹性杆将磁性球从铁环上捅下来落入球形腔内部,然后用手摇动本体,使磁性球随机吸附到第三或第四或第五连接孔与球形腔连接处的铁环上,从而在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之间形成随机封闭和随机导通。在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之间形成随机封闭和随机导通,可以在进行颜色认知训练和阿拉伯数字认知训练时,改变通路的确定性,在一次游戏中,保证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之间只有确定的两个开口能够相互导通;在下一次游戏中,又能改变这种导通性,从而避免幼儿完全背记住开口序号的对应关系而失去预测的趣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实线圆或实线椭圆位于图1视向中的可见部分;图1中的虚线圆或虚线椭圆位于图1视向中的不可见部分;图2是弹性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弹性杆伸入一个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弹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包括本体2、若干弹珠19和橡胶制成的弹性杆1,本体2呈立方体或球体;本体2表面设有1号开口11、2号开口12、3号开口13、4号开口14、5号开口15、6号开口16和7号开口17;本体2中心设有球形腔3;各开口处的本体2表面分别印有与各开口的序号相一致的阿拉伯数字,即1号开口11处的本体2表面印有阿拉伯数字1,7号开口17处的本体2表面印有阿拉伯数字7。图1中的本体2为立方体,1号开口设置在本体的底面,2号开口设置在本体的右侧面;3号开口设置在本体的左侧面;4号开口设置在本体的顶面;5号开口设置在本体的正面;6号开口设置在本体的后侧面;7号开口设置在本体的右侧面。本体2内于1号开口11和2号开口1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孔4,本体2内于3号开口13和4号开口1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孔5,本体2内于5号开口15与球形腔3之间设有第三连接孔6,本体2内于6号开口16与球形腔3之间设有第四连接孔7,本体2内于7号开口17与球形腔3之间设有第五连接孔8;1号开口11和2号开口12的轮廓线为第一种颜色(如红色),3号开口13和4号开口14的轮廓线为第二种颜色(如蓝色),5号开口15、6号开口16和7号开口17的轮廓线为第三种颜色(如蓝色);第一至第五连接孔4、5、6、7和8的孔径相同,弹性杆1的直径小于第一至第五连接孔4、5、6、7和8的孔径,弹性杆1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孔4和第二连接孔5的长度,弹性杆1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孔6、第四连接孔7和第五连接孔8中任意两个连接孔的长度与球形腔3的直径的总和长度。各弹珠19的直径相同并均与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相适应,各弹珠19的直径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若干弹珠和弹性杆,本体呈立方体或球体;本体表面设有1号开口、2号开口、3号开口、4号开口、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本体中心设有球形腔;各开口处的本体表面分别印有与各开口的序号相一致的阿拉伯数字;/n本体内于1号开口和2号开口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孔,本体内于3号开口和4号开口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孔,本体内于5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三连接孔,本体内于6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四连接孔,本体内于7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五连接孔;/n 1号开口和2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一种颜色,3号开口和4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二种颜色,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三种颜色;/n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相同,弹性杆的直径小于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弹性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长度,弹性杆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中任意两个连接孔的长度与球形腔的直径的总和长度;各弹珠的直径相同并均与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相适应,各弹珠的直径总和大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长度,各弹珠的直径总和大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中任意两个连接孔的长度与球形腔的直径的总和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幼儿弹珠进洞玩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若干弹珠和弹性杆,本体呈立方体或球体;本体表面设有1号开口、2号开口、3号开口、4号开口、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本体中心设有球形腔;各开口处的本体表面分别印有与各开口的序号相一致的阿拉伯数字;
本体内于1号开口和2号开口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孔,本体内于3号开口和4号开口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孔,本体内于5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三连接孔,本体内于6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四连接孔,本体内于7号开口与球形腔之间设有第五连接孔;
1号开口和2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一种颜色,3号开口和4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二种颜色,5号开口、6号开口和7号开口的轮廓线为第三种颜色;
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相同,弹性杆的直径小于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弹性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长度,弹性杆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中任意两个连接孔的长度与球形腔的直径的总和长度;各弹珠的直径相同并均与第一至第五连接孔的孔径相适应,各弹珠的直径总和大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长度,各弹珠的直径总和大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中任意两个连接孔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