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634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包括电动机2、传动轮3、活塞集成4、转动接头5和三通压断阀64等;位于基板1背面下部的电动机轴穿过基板1与传动轮3固定连接;轴承8固定在基板1上部,转动接头5的轴颈53插入轴承8的内孔固定使之能以该轴颈为中心左右摆动;活塞杆44的下端与传动轮3活动连接,上端与转动接头5相接后经液路接头62、三通接头63和三通压断阀64把液流通道分成两路,一路接样品杯,另一路接溶血素瓶。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却能有效控制溶血素的加入量和加入时间,很适合在中档的血液细胞分析仪中使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检验分析仪器,尤其涉及用于血液分析仪的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在医院临床应用的血液细胞分析仪,主要用来做血液的常规检测,它可给出血液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三分类)、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等血液的基本参数,以及由这些参数演算出来的一些具有临床意义的参数,如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等。血液细胞分析仪必须配备溶血素加入装置。现有血液细胞分析仪加入溶血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手工加入,缺点是不易控制加入量,不易控制自溶血素加入到开始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而白血球的各种表现参数恰恰是随溶血素的加入量以及加入时间而变化的,所以手工加入溶血素难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另一种是将溶血素的自动加入与稀释器做在一起,这虽然解决了溶血素加入量的问题,但加入时间仍不易控制。有一种高档机型,溶血素的加入量靠一定的真空度和限流阀来实现,其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限流阀的开通时间方便地控制溶血素的加入量,但这种高档机型结构复杂,造价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而又能有效控制溶血素加入量和加入时间的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设计一种用于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包括基板、电动机、传动轮、活塞集成、转动接头、液路接头、三通接头、液路软管,以及三通压断阀和轴承;电动机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基板的背面下部,电动机轴穿过基板下部的孔插入前面传动轮的中心孔内固定;轴承固定在基板上部的轴承孔内,转动接头的后部轴颈插入该轴承的内孔中固定,转动接头内并有液流通道;活塞集成的活塞杆下端借助销轴与传动轮近边缘处活动连接,在电动机驱动下该活塞杆上下移动;活塞集成的上端密封紧固在转动接头的一个液流通道口处并能以其轴颈为中心左右摆动,转动接头的另一个液流通道口经液路接头连至三通接头,令液流通道有两条支路,该两支路的液流软管经三通压断阀后,分别接样品杯和溶血素瓶;电动机接上电源后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再带动活塞杆上、下运动;在后半周,活塞杆从上向下运动,三通压断阀的电磁阀处于不加电的正常状态,接样品杯的液路软管被切断,接溶血素瓶的液路软管被导通,装置从溶血素瓶吸入溶血素;在前半周,活塞杆从下向上运动,三通压断阀的电磁阀处于加电状态,接溶血素瓶的液路软管被切断,接样品杯的液路软管被导通,装置将溶血素注入样品杯。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基板1的结构图;图3是图1中传动轮3的结构图;图4是图1中转动接头5的结构图;图5是图1中销轴36的结构图;图6是所述轴承盖81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是所述基板1的结构图,它是整个溶血素加入装置的支架,该装置的所有部件都固定在它的上面;上部的大圆孔11是轴承8的安装孔,环绕该孔11对称分布的四个小孔12用于把轴承盖81和轴承8固定在基板1之上;下部的圆孔13使电动机减速输出轴22能穿过基板1与传动轮3连接;基板1周边还有一些起固定作用的小螺孔。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包括基板1、电动机2、传动轮3、活塞集成4、转动接头5、行程开关9、液路接头62、三通接头63、液路软管68和69,以及三通压断阀64和轴承8;电动机2借助螺钉21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基板1的背面下部,电动机输出轴22穿过基板1下部的孔13插入前面传动轮3的D形孔内用螺钉35固定;轴承8借助轴承盖81和螺母82固定在基板1上部的轴承孔11内,转动接头5的后部轴颈53插入该轴承8的内孔中固定,转动接头5内并有液流通道54;活塞集成4的活塞杆44下端借助销轴36与传动轮3近边缘处34活动连接,在电动机2驱动下该活塞杆44上下移动;活塞集成4的上端旋入转动接头5的一个具有内螺纹孔的液流通道口51密封固定并能以转动接头5的轴颈53为中心左右摆动;转动接头5的另一个有内螺纹孔的液流通道口52经液路接头62连至三通接头63,令液流通道54有两条支路,该两支路的液流软管68和69经三通压断阀64后,分别接样品杯和溶血素瓶。图1中的电动机2采用同步电机,当同步电动机2接上电源后,电动机2带动传动轮3转动,传动轮3再带动活塞集成4的活塞杆44上、下运动;在活塞运动的后半周,活塞杆44从上向下运动,三通压断阀64的电磁阀处于不加电的正常状态,液路软管68被切断,液路软管69被导通,装置从溶血素瓶吸入溶血素;在活塞运动的前半周,活塞杆44从下向上运动,三通压断阀64的电磁阀处于加电状态,液路软管69被切断,液略软管68被导通,装置将溶血素注入样品杯。如图3所示,所述传动轮3沿中心轴线有一D形透孔32;传动轮3中央部位有圆柱形凸台,其侧面有一与中心轴线垂直且通到D形透孔32的内螺纹孔33,螺栓35旋入该孔33即把传动轮3固定在电动机输出轴22上;传动轮3接近边缘处有一小圆孔34,销轴36穿过该孔使传动轮3与活塞杆44的下端活动连接;传动轮3的右上侧有一行程开关9,行程开关9左侧设有一带弹簧的小圆柱91,传动轮3每转动一周,其右上侧的行程开关9左侧的小圆柱91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向左翘起落入传动轮3边缘的半圆形缺口31一次,行程开关9通过此半圆形缺口31感应活塞的行程并把信息传递给血液细胞分析仪的电路控制系统。所述转动接头5呈四级阶梯圆柱形,顶部最小的圆柱体为轴颈53,插入轴承8的内孔固定,底部最大圆柱体的侧表面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内小外大的半孔51和52,两个半孔51和52在圆柱中心轴线相交形成直角形的液流通道54;两个半孔51和52的上部有内螺纹(图4),活塞集成4的上端及液路接头6的其中一端分别与之密封旋配。所述销轴36(图5)的中部为光滑的圆柱体362,头部为六角形螺帽361,尾部为带外螺纹的螺杆363,尾部螺杆363的直径比中部的光滑圆柱体362的直径小。销轴36穿过活塞集成4的活塞杆44下端的圆孔和传动轮3近边缘处的圆孔34后用螺母37锁紧,从而形成传动轮3与活塞杆44下端的可活动连接。所述轴承盖81(图6)是圆环形薄板,在接近外边缘处有四个相对圆心均匀对称分布的小圆孔811用于把轴承盖81固定在基板1之上。本技术的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一般被固定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壳体内并与血液细胞分析仪连成一体,其电源与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并受其指挥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却能有效控制溶血素的加入量和加入时间,很适合在中档的血液细胞分析仪中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包括基板(1)、电动机(2)、传动轮(3)、活塞集成(4)、转动接头(5)、液路接头(62)、三通接头(63)、液路软管(68)和(69),以及三通压断阀(64)和轴承(8),其特征在于电动机(2)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基板(1)的背面下部,电动机(2)的减速输出轴(22)穿过基板(1)下部的孔(13)插入前面传动轮(3)的中心孔内固定;轴承(8)固定在基板(1)上部的轴承孔(11)内,转动接头(5)的后部轴颈(53)插入该轴承(8)的内孔中固定,转动接头(5)内并有液流通道(54);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血素自动加入装置,包括基板(1)、电动机(2)、传动轮(3)、活塞集成(4)、转动接头(5)、液路接头(62)、三通接头(63)、液路软管(68)和(69),以及三通压断阀(64)和轴承(8),其特征在于:电动机(2)固定在竖直放 置的基板(1)的背面下部,电动机(2)的减速输出轴(22)穿过基板(1)下部的孔(13)插入前面传动轮(3)的中心孔内固定;轴承(8)固定在基板(1)上部的轴承孔(11)内,转动接头(5)的后部轴颈(53)插入该轴承(8)的内孔中固定,转动接头(5)内并有液流通道(54);活塞集成(4)的活塞杆(44)下端借助销轴(36)与传动轮(3)近边缘处(34)活动连接,在电动机(2)驱动下该活塞杆(44)上下移动;活塞集成(4)的上端密封紧固在转动接头(5)的一个液流通道口(51)处并能以其轴颈(53)为中心左右摆动,转动接头(5)的另一个液流通道口(52)经液路接头(62)连至三通接头(63),令液流通道(54)有两条支路,该两支路的液流软管(68)和(69)经三通压断阀(64),分别接样品杯和溶血素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翔袁有安党福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