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342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箱体一侧侧面较高位置设有进水口,箱体另一侧侧面底部设有出水口,微孔增氧设备包括进氧管和微孔增氧气泡条,箱体外部设有进氧管,箱体内底部设有微孔增氧气泡条,箱体内底部设有PVC方管,PVC方管两侧内壁设有第一置物架,PVC方管两侧的第一置物架下方设有第二置物架,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上设有植物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层抱卵孵化装置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的抱卵虾容纳量,并能利用有限空间,扩大幼虾的活动区域,本装置运输方便、容易操作、能够改善抱卵虾及苗种的培育生境,提升卵孵化率、单位面积孵化量及苗种质量。

An efficient hatching device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Procambarus clark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克氏原螯虾属甲壳纲十足目蝲蛄科,因近年来小龙虾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仅在湖北省,小龙虾的苗种需求量便已达100亿尾,但现有市场苗种短缺,导致苗种价格高,渔民的养殖成本高,限制了克氏原螯虾养殖行业的发展;现有的克氏原螯虾苗种场苗种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单位水体抱卵虾容纳量低,一般不超过16尾/m2,且抱卵虾的孵化率、出苗率低。克氏原螯虾均在水体底部活动,但是一个养殖场所的底部面积有限,且养殖场所中的上层区域几乎闲置,浪费资源,为了初步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养殖户会在水泥池中种植水葫芦等植物,为克氏原螯虾提供一个途径去利用水泥池内部的更多空间,但种植大量水葫芦,则导致夜间池塘的耗氧量过大,养殖水体底部缺氧,抱卵虾及其腹部的卵块缺氧,从而影响亲虾存活率及孵化率等,如果只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又达不到充分利用养殖空间的效果,而且克氏原螯虾抱卵孵化期间易出现克氏原螯虾个体间相互攻击的现象,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该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通过多层PVC方管堆叠而成的孵化器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的抱卵虾容纳量,提升卵的孵化率及单位面积的孵化量,PVC方管的尺寸适合抱卵虾的大小,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又能让抱卵虾自由通行;通过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上的植物纤维可为幼虾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大量幼虾攀附,改善苗种培育生境;通过变径短管便捷地连接多个孵化器,构造开放式多层结构,方便前期运输、安装装置及后期回收装置;网片的设置在孵化前期可防止雌虾的损失,方便残饵、粪便的流出,孵化后期可在冲洗箱体内异物时,防止幼虾的损失。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箱体、微孔增氧设备和孵化器,所述箱体一侧侧面较高位置设有进水口,所述箱体另一侧侧面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微孔增氧设备包括进氧管和微孔增氧气泡条,所述箱体外部设有进氧管,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微孔增氧气泡条,所述孵化器包括PVC方管、第一置物架、第二置物架和植物纤维,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变径短管,所述变径短管两侧设有PVC方管,所述PVC方管两侧内壁设有第一置物架,所述PVC方管两侧内壁的第一置物架下方设有第二置物架,所述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上设有植物纤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VC方管上方设有把手,相邻两组所述孵化器之间设有变径短管并通过变径短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孵化器由多个PVC方管堆叠而成,所述PVC方管呈等腰三角形堆叠,所述PVC方管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0cm,每层所述PVC方管与其上/下层、左/右侧的PVC方管通过强力胶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径短管形状呈一端大另一端小,所述变径短管较大一端与PVC方管端部紧密套接,所述变径短管较小一端与另一组所述PVC方管端部嵌入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水口处设有网片,所述网片在孵化前期网孔边长为1.5cm,所述网片在孵化后期网孔边长为0.3cm。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通过强力胶与PVC方管两侧内壁固定,所述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分别由四组短板构成,所述植物纤维与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的四组短板通过强力胶横向分层固定在短板之间,所述第一置物架短板长宽为5cm和2cm,所述第二置物架短板长宽为2cm和2cm,所述第一置物架设置在距PVC方管底部8cm处,所述第二置物架设置在距PVC方管底部6cm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体底部呈向出水口倾斜状设置且倾斜角度不大于10°。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克氏原螯虾雌虾放入本装置中;步骤二、每日全池均匀撒泼足量的饲料,每72小时换水一次,通过箱体底部倾斜的角度及进水排水的水流,将残饵和粪便流动到出水口排出本箱体,其中换水量为箱体容积的1/3;步骤三、当全部幼虾均出膜,将已完成抱卵孵化的亲虾捕出,转移至经消毒处理的水泥池中加强培育,而后售卖;步骤四、将孵化出的幼虾在本装置内继续进行初级培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多层PVC方管堆叠而成的孵化器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的抱卵虾容纳量,提升卵的孵化率及单位面积的孵化量,PVC方管的尺寸适合抱卵虾的大小,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又能让抱卵虾自由通行;通过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上的植物纤维可为幼虾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大量幼虾攀附,改善苗种培育生境;通过变径短管便捷地连接多个孵化器,构造开放式多层结构,方便前期运输、安装装置及后期回收装置;网片的设置在孵化前期可防止雌虾的损失,方便残饵、粪便的流出,孵化后期可在冲洗箱体内异物时,防止幼虾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孵化器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孵化器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PVC方管结构图。其中:1、箱体;2、微孔增氧设备;3、孵化器;4、进水口;5、出水口;6、进氧管;7、微孔增氧气泡条;8、PVC方管;9、变径短管;10、第一置物架;11、第二置物架;12、植物纤维;13、把手;14、网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箱体1、微孔增氧设备2和孵化器3,所述箱体1一侧侧面较高位置设有进水口4,所述箱体1另一侧侧面底部设有出水口5,所述微孔增氧设备2包括进氧管6和微孔增氧气泡条7,所述箱体1外部设有进氧管6,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微孔增氧气泡条7,所述孵化器3包括PVC方管8、第一置物架10、第二置物架11和植物纤维12,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变径短管9,所述变径短管9两侧设有PVC方管8,所述PVC方管8两侧内壁设有第一置物架10,所述PVC方管8两侧内壁的第一置物架10下方设有第二置物架11,所述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上设有植物纤维12,所述箱体1长宽高分别为200cm、100cm、60cm,箱体1底部微孔增氧气泡条7间隔距离为50cm。所述PVC方管8上方设有把手13,相邻两组所述孵化器3之间设有变径短管9并通过变径短管9可拆卸连接,单个所述孵化器3由多个五层五列的PVC方管8(最顶层除外)呈等腰三角形堆叠,每层有两个所述PVC方管8,所述PVC方管8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0cm,每层所述PVC方管8与其上/下层、左/右侧的PVC方管8通过强力胶连接。所述变径短管9形状呈一端大另一端小,所述变径短管9较大一端与PVC方管8端部紧密套接,所述变径短管9较小一端与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微孔增氧设备(2)和孵化器(3),所述箱体(1)一侧侧面较高位置设有进水口(4),所述箱体(1)另一侧侧面底部设有出水口(5),所述微孔增氧设备(2)包括进氧管(6)和微孔增氧气泡条(7),所述箱体(1)外部设有进氧管(6),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微孔增氧气泡条(7),所述孵化器(3)包括PVC方管(8)、第一置物架(10)、第二置物架(11)和植物纤维(12),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PVC方管(8),所述PVC方管(8)两侧内壁设有第一置物架(10),所述PVC方管(8)两侧内壁的第一置物架(10)下方设有第二置物架(11),所述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上设有植物纤维(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微孔增氧设备(2)和孵化器(3),所述箱体(1)一侧侧面较高位置设有进水口(4),所述箱体(1)另一侧侧面底部设有出水口(5),所述微孔增氧设备(2)包括进氧管(6)和微孔增氧气泡条(7),所述箱体(1)外部设有进氧管(6),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微孔增氧气泡条(7),所述孵化器(3)包括PVC方管(8)、第一置物架(10)、第二置物架(11)和植物纤维(12),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PVC方管(8),所述PVC方管(8)两侧内壁设有第一置物架(10),所述PVC方管(8)两侧内壁的第一置物架(10)下方设有第二置物架(11),所述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上设有植物纤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VC方管(8)上方设有把手(13),相邻两组所述孵化器(3)之间设有变径短管(9)并通过变径短管(9)可拆卸连接,所述孵化器(3)由多个PVC方管(8)堆叠而成,所述PVC方管(8)呈等腰三角形堆叠,所述PVC方管(8)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0cm,每层所述PVC方管(8)与其上/下层、左/右侧的PVC方管(8)通过强力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短管(9)形状呈一端大另一端小,所述变径短管(9)较大一端与PVC方管(8)端部紧密套接,所述变径短管(9)较小一端与另一组所述PVC方管(8)端部嵌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为覃丽蓉黄丰张堂林刘家寿王英雄苑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