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28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包括径向支撑组件和底座;底座为L形结构,其竖直面上开有与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连接的轴承孔,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能够安装在轴承孔内,并相对底座转动;径向支撑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导引头相对于底座进行转动时,径向支撑组件的顶部对导引头起到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结构简单可靠;支撑机构高度可调,支撑高度调节完毕后可以自锁;允许被支撑件转动时存在误差,对被支撑件的磨损小;支撑位置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的导引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载光电探测设备结构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调试过程中的导引头,保证导引头调试时能够精确转动。
技术介绍
在进行导引头光电调试时,为了测试光学探测器俯仰和横滚两个方向的视场角大小,要求导引头可以绕自身轴线转动,在两个正交方向可以锁定,并且保证其轴线与测试光线一致。为了实现此目标,在设计其调试机构时,需要选用一个径向支撑机构,常用的支撑机构有固定式支撑、压紧式支撑等,但这些支撑结构或结构复杂,或普适性差,难以满足大批量多型号导引头光电调试的繁重调试工作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在满足结构空间大小的同时,能够通过上下调节保证导引头的机械回转轴线与其固定底座平行,引入的柔性环节和滚动摩擦设计也不会对导引头产生多余的应力,使得导引头在平滑转动的同时外壁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径向支撑组件和底座;所述底座为L形结构,其竖直面上开有与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连接的轴承孔,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能够安装在轴承孔内,并相对底座转动;所述径向支撑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底面上;且径向支撑组件安装位置处的底座底面法线与所述轴承孔轴线垂直相交;所述径向支撑组件包括滚轮、滚轮轴、柔性支架、第一螺柱、调节螺母、第二螺柱;所述柔性支架具有对称的两个支臂,滚轮通过滚轮轴和滚轮挡圈固定在柔性支架的支臂上,滚轮中间装有滚动轴承,使滚轮能够绕滚轮轴自由旋转;第一螺柱的顶部平面固定安装在柔性支架的底面上,第二螺柱的底面安装在底座上,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的旋向相反,且同轴对齐后通过调节螺母安装在一起,通过转动调节螺母能够实现第一螺柱与第二螺柱的同轴靠近或远离运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组件在底座底面上的安装位置沿平行于所述轴承孔轴线的方向上可调。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柱、第二螺柱以及调节螺母之间的螺纹能够自锁。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柱具有轴向通孔,第二螺柱前端具有能够与第一螺柱轴向通孔间隙配合的光杆,光杆长度不大于第一螺柱轴向通孔长度。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柱的轴向通孔为“D”型孔,第二螺柱前端光杆为截面形状为“D”型的光杆。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母中部开有观察孔。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支撑结构简单可靠;支撑机构高度可调,支撑高度调节完毕后可以自锁;允许被支撑件转动时存在误差,对被支撑件的磨损小;支撑位置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的导引头。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的工作分解示意图;其中:10-导引头、20-径向支撑组件、30-底座、40-螺钉。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组件处于缩短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组件处于伸长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其中:21-滚轮、22-滚轮轴、23-柔性支架、24-第一螺柱、25-沉头螺钉、26-调节螺母、27-第二螺柱、28-滚轮挡圈、29-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调试过程中的导引头,保证导引头10调试时能够精确转动,同时可以适应径向支撑组件20与导引头10之间的配合误差,并能减小导引头10转动时外壁的磨损。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包括径向支撑组件20和底座30。底座30为L形结构,其竖直面上开有与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连接的轴承孔,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能够安装在轴承孔内,并相对底座30转动;径向支撑组件20的底部用螺钉40固定安装在底座30底面上,且径向支撑组件20安装位置处的底座30底面法线与所述轴承孔轴线垂直相交;在导引头10相对于底座30进行转动时,径向支撑组件20的顶部对导引头起到支撑作用。如果不使用径向支撑组件20,导引头10为悬臂安装方式,会由于自重产生较大的变形,影响转动精度,使用径向支撑组件20后,导引头10变为两端支撑,可以保证转动的精度。底座30上安装径向支撑组件20的安装孔设计为多组,根据导引头10长度和重量分布的不同,可以沿平行于轴承孔轴线的方向调整径向支撑组件20的安装位置,以便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径向支撑组件20包括滚轮21、滚轮轴22、柔性支架23、第一螺柱24、沉头螺钉25、调节螺母26、第二螺柱27、滚轮挡圈28、螺母29。径向支撑组件20通安装在顶部的滚轮21支撑导引头10。柔性支架23具有对称的两个支臂,滚轮21通过滚轮轴22和滚轮挡圈28固定在柔性支架23的支臂上。滚轮21的外壁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可以减小滚轮21对导引头10外壁的磨损。滚轮21中间装有滚动轴承,滚轮21的外壁与滚动轴承的外圈通过胶接的方式连接,滚动轴承的内圈两端分别被滚轮轴22和滚轮挡圈28压紧,滚轮21能够绕滚轮轴22自由旋转,从而保证径向支撑组件20在支撑导引头10时对导引头10产生滚动摩擦,同样可以减小导引头10外壁的磨损。滚轮轴22穿过柔性支架23上的圆孔,将滚轮21安装在柔性支架23上,滚轮21相对于柔性支架23可以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滚轮轴22的尾部设计有螺纹,使用螺母29紧固;滚轮轴22的头部设计为非圆柱形,可以嵌入到柔性支架23相应的凹槽内,凹槽可卡住滚轮轴22的头部,拧紧螺母29时,滚轮轴22不会发生转动,无需使用额外的工具。柔性支架23设计时选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在径向支撑组件20在支撑导引头10时,柔性支架23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量,适应径向支撑组件20与导引头10之间的配合误差。第一螺柱24的顶部用沉头螺钉25固定在柔性支架23上,第二螺柱27通过螺钉40安装在底座30上,第一螺柱24和第二螺柱27通过调节螺母26安装在一起。第一螺柱24与调节螺母26通过右旋螺纹配合,第二螺柱27与调节螺母26通过左旋螺纹配合。当调节螺母26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螺柱24和第二螺柱27相互远离,带动柔性支架23远离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径向支撑组件和底座;所述底座为L形结构,其竖直面上开有与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连接的轴承孔,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能够安装在轴承孔内,并相对底座转动;所述径向支撑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底面上;且径向支撑组件安装位置处的底座底面法线与所述轴承孔轴线垂直相交;/n所述径向支撑组件包括滚轮、滚轮轴、柔性支架、第一螺柱、调节螺母、第二螺柱;/n所述柔性支架具有对称的两个支臂,滚轮通过滚轮轴和滚轮挡圈固定在柔性支架的支臂上,滚轮中间装有滚动轴承,使滚轮能够绕滚轮轴自由旋转;/n第一螺柱的顶部平面固定安装在柔性支架的底面上,第二螺柱的底面安装在底座上,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的旋向相反,且同轴对齐后通过调节螺母安装在一起,通过转动调节螺母能够实现第一螺柱与第二螺柱的同轴靠近或远离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引头调试用径向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径向支撑组件和底座;所述底座为L形结构,其竖直面上开有与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连接的轴承孔,待调试导引头尾部能够安装在轴承孔内,并相对底座转动;所述径向支撑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底面上;且径向支撑组件安装位置处的底座底面法线与所述轴承孔轴线垂直相交;
所述径向支撑组件包括滚轮、滚轮轴、柔性支架、第一螺柱、调节螺母、第二螺柱;
所述柔性支架具有对称的两个支臂,滚轮通过滚轮轴和滚轮挡圈固定在柔性支架的支臂上,滚轮中间装有滚动轴承,使滚轮能够绕滚轮轴自由旋转;
第一螺柱的顶部平面固定安装在柔性支架的底面上,第二螺柱的底面安装在底座上,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的旋向相反,且同轴对齐后通过调节螺母安装在一起,通过转动调节螺母能够实现第一螺柱与第二螺柱的同轴靠近或远离运动。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炜秦晓科郭营锋时光煜王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