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缪洪生专利>正文

探测管棒板材及轮箍的超声波无盲区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030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探测管棒板材及轮箍的超声波无盲区探头,本探头具有并联的两块压电晶片,各压电晶片的下方具有延迟块,压电晶片所在平面与延迟块底面之间所夹锐角相等。本探头使用时,所输出的两束超声波频率相等,双向发射、双向接收,故相互叠加得到加强,不仅两束波之间无阻塞现象,而且使探测范围加大,还使分辩率大大提高,基本上消除了上盲区。(*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波无损探测金属材料及制品是否有气孔、夹灰、裂缝等缺陷所用设备的部件。已有的超声波探伤用探头,一种是常规的直探头,这种探头对于探测材料的远场区的部分、效果很好,若探测材料近距离的情况则效果较差,一是直探头的盲区较大,因而不能发现材料近表面的缺陷,二是负载始波占宽较大,故很难识别近距离的缺陷。为探测材料近距离情况,往往采用双晶片探头,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这种探头具有两片相对设置、倾角相同的压电晶片,其中一片晶片(4a)用于发射超声波,另一晶片(5a)用于接收超声波,在每片晶片的下方都有一块延迟块(2a,3a),两个延迟块之间用隔声层(6a)隔离。这种结构的探头,用于探测材料近距离的情况时,效果较好,一是由于探头的晶片与被测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折射角,故有横波生成,因而使盲区减小,二是发射晶片和接收晶片分别由两片晶片各自承担且延迟块之间有隔声层隔离,不仅不会引起阻塞现象,而且使负载始波占宽减小,因而这种探头用于探测材料近距离状况时效果较好,但是因为有隔离层的存在以及超声波入射角等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解决消除上盲区(如图1的1a)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探测管棒板材及轮箍的超声波无盲区探头,具有外壳(1)和接线座(8),接线座(8)固定在外壳(1)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两块形状相同的延迟块(2,3),延迟块(2,3)的基本形状是棱柱体,以该棱柱体的一个侧面作为延迟块(2,3)的底面,延迟块(2,3)设在外壳(1)内且位于其下方,两块延迟块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本探头还具有并联的两块压电晶片(4,5),在延迟块(2,3)的与底面相对的朝外的一面的外侧各设有一片压电晶片(4,5),压电晶片(4,5)所在平面与各自延迟块(2,3)底面所夹锐角基本相等,误差不大于0.5度,且所夹锐角的范围是36°~48°,两片压电晶片(4,5)的同一极性的两个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洪生
申请(专利权)人:缪洪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