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739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包括外防护框、底架和支架,所述的外防护框两侧靠近底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所述的底架两侧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所述的外防护框与底架通过固定螺母在安装槽内进行固定安装,所述的外防护框内套接有承重框,所述的承重框底端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底端螺纹安装有支撑杆;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转架和第二转架,经过在承重框两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且配合设备箱的计算,实现了其在使用是承重框的质量情况,能够实现隧道出渣后电瓶车装载渣土过程中的自动称重及时反馈出渣情况,为判断施工质量并进行施工指导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装置
,具体为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施工中,盾构机切削土体并通过电瓶车装载渣土排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渣土重量就代表了施工开挖过程的实际出土量。通过计算渣土重量(即实际出土量)和理论出土量的差值,可以判断地层损失情况以及过程中的超欠挖情况,从而根据这一数据判断施工质量并指导下一步的施工。目前现场施工中多通过操作人员肉眼观测电瓶车装载量粗略判断隧道出渣量,随机性强,准确性差,无法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现有研究中,有针对出渣的皮带传输系统的研究,解决了架设高支撑带来的周期和成本问题;也有对电瓶车的溜车问题的研究,解决了电瓶车运输过程中溜车问题。但上述研究多为针对隧道出渣的传输系统的成本和运输过程的研究,并未考虑出渣量称重问题,有所不足。综上,目前隧道出渣称重方面研究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包括外防护框、底架和支架,所述的外防护框两侧靠近底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所述的底架两侧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所述的外防护框与底架通过固定螺母在安装槽内进行固定安装,所述的外防护框内套接有承重框,所述的承重框底端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底端螺纹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底端镶嵌在垫板内,所述的垫板下方的底架上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内腔,所述的内腔内均匀焊接有弹簧,所述的弹簧顶端与垫板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底架下表面焊接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两侧均焊接有电机支架,两个所述的电机支架上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的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的第一电机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螺栓安装有第一转架,所述的第二电机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螺栓安装有第二转架,所述的第一转架与第二转架上均焊接有杆体,所述的第一转架与第二转架的杆体相互错开。优选的,所述的承重框内套接有吊板,所述的吊板顶端开设有吊装孔。优选的,所述的底架低端四角处均通过转轴与螺栓转动链接有轮子。优选的,所述的承重框一侧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设备箱,所述的设备箱与四个压力传感器电线连接;其中,所述的设备箱用于检测压力并将压力数据转换为重量数据。优选的,所述的垫板呈梯形结构,所述的支撑杆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的承重框低端突出外防护框,所述的吊板顶端突出外防护框,所述的承重框底端焊接有防护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转架和第二转架,在实际使用时大大加强了其整体在使用时的动力强度,并且在使用时加强了其整体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其在使用时出现溜车的情况发生,经过在承重框两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且配合设备箱的计算,实现了其在使用是承重框的质量情况,能够实现隧道出渣后电瓶车装载渣土过程中的自动称重及时反馈出渣情况,为判断施工质量并进行施工指导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斗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斗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称重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转架与第二转架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1-外防护框;11-安装槽;12-固定螺母;13-承重框;14-吊板;15-压力传感器;16-支撑杆;17-设备箱;2-底架;21-转轴;22-轮子;23-内腔;24-弹簧;25-垫板;3-支架;31-第一转架;32-第二转架;33-电机支架;34-第一电机;35-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包括外防护框1、底架2和支架3,所述的外防护框1两侧靠近底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11,所述的底架2两侧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11,所述的外防护框1与底架2通过固定螺母12在安装槽11内进行固定安装,所述的外防护框1内套接有承重框13,所述的承重框13底端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5底端螺纹安装有支撑杆16。其中,经过压力传感器15来检测其称重框13的压力,其弹簧挤压的力量在设定是设为0压力状态。所述的支撑杆16底端镶嵌在垫板25内,所述的垫板25下方的底架2上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内腔23,所述的内腔23内均匀焊接有弹簧24,所述的弹簧24顶端与垫板25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底架2下表面焊接有支架3,所述的支架3两侧均焊接有电机支架33,两个所述的电机支架33上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34和第二电机35,所述的第一电机34与第二电机35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的第一电机34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3螺栓安装有第一转架31,所述的第二电机35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3螺栓安装有第二转架32,所述的第一转架31与第二转架32上均焊接有杆体,所述的第一转架31与第二转架32的杆体相互错开。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机34与第二电机35之间分别通过导线与车头的电源电性链接,所述的第一转架31与第二转架32分别用于为车辆提供动力,其动力为经过第一电机34与第二电机35旋转,带动第一转架31与第二转架32旋转支撑轨道中的枕木来实现其前进动力。所述的承重框13内套接有吊板14,所述的吊板14顶端开设有吊装孔;所述的底架2低端四角处均通过转轴21与螺栓转动链接有轮子22;所述的承重框13一侧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设备箱17,所述的设备箱17与四个压力传感器15电线连接。其中,所述的设备箱17用于检测压力并将压力数据转换为重量数据。其中,设备箱17中有可充电电池,用于为设备箱17提供能源,所述的设备箱17表面安装有显示屏用于显示质量数据。其中,经过吊板14方便其取出其内部的渣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力伸缩杆来实现车箱翻斗的过程,现有技术中的翻斗在使用时需要人工进行铲土,是的在使用时,多大加大了其劳动力而且降低了其运输进程。所述的垫板25呈梯形结构,所述的支撑杆16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承重框13低端突出外防护框1,所述的吊板14顶端突出外防护框1,所述的承重框13底端焊接有防护架。其中增加防护架是的其整体的承重效果大大增加。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渣土投入到承重框13内经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其整体压力,并且将其压力数据传输至设备箱17中,经过计算与处理后得到其质量数据,并且由设备箱17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结构,其中整体动力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包括外防护框(1)、底架(2)和支架(3),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外防护框(1)两侧靠近底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11),所述的底架(2)两侧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11),所述的外防护框(1)与底架(2)通过固定螺母(12)在安装槽(11)内进行固定安装,所述的外防护框(1)内套接有承重框(13),所述的承重框(13)底端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5)底端螺纹安装有支撑杆(16);/n所述的支撑杆(16)底端镶嵌在垫板(25)内,所述的垫板(25)下方的底架(2)上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内腔(23),所述的内腔(23)内均匀焊接有弹簧(24),所述的弹簧(24)顶端与垫板(25)下表面接触;/n所述的底架(2)下表面焊接有支架(3),所述的支架(3)两侧均焊接有电机支架(33),两个所述的电机支架(33)上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34)和第二电机(35),所述的第一电机(34)与第二电机(35)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的第一电机(34)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3)螺栓安装有第一转架(31),所述的第二电机(35)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3)螺栓安装有第二转架(32),所述的第一转架(31)与第二转架(32)上均焊接有杆体,所述的第一转架(31)与第二转架(32)的杆体相互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电瓶车出渣自动称重装置,包括外防护框(1)、底架(2)和支架(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防护框(1)两侧靠近底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11),所述的底架(2)两侧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三个安装槽(11),所述的外防护框(1)与底架(2)通过固定螺母(12)在安装槽(11)内进行固定安装,所述的外防护框(1)内套接有承重框(13),所述的承重框(13)底端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5)底端螺纹安装有支撑杆(16);
所述的支撑杆(16)底端镶嵌在垫板(25)内,所述的垫板(25)下方的底架(2)上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内腔(23),所述的内腔(23)内均匀焊接有弹簧(24),所述的弹簧(24)顶端与垫板(25)下表面接触;
所述的底架(2)下表面焊接有支架(3),所述的支架(3)两侧均焊接有电机支架(33),两个所述的电机支架(33)上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34)和第二电机(35),所述的第一电机(34)与第二电机(35)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的第一电机(34)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3)螺栓安装有第一转架(31),所述的第二电机(35)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3)螺栓安装有第二转架(32),所述的第一转架(31)与第二转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朝栋晋智毅刘子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