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包括套设于立杆外部的套筒、套设在套筒外部且与套筒固定连接的圆环套、与圆环套的外部和套筒的外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若干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置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支撑机构呈圆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个支撑机构和套筒的设置,使立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防大风倾覆,且套筒与立杆拆卸方便,便于收纳和多次循环利用,套筒的设置,可适用不同直径的立杆,适用范围广,为施工作业区提供了有效的隔离,增加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也随之而增加,对此不仅需要我们在作业时对工人加强安全教育管理,更需要我们进行更加规范的安全防护设施搭设,施工过程中,为保证作业安全,需在立杆上拉警示带或拦网隔离,将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隔离开,并预留出安全区域,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为保证立杆安装便捷、防大风倾覆等,立杆底部的支座尤为重要,现有的立杆底座一般与立杆底部固定,且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拆卸不方便,容易倾斜或被大风吹倒。因此,提供一种与地面接触面积大且便于与立杆拆卸的便携式拉网立杆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的便携式拉网立杆支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包括套设于立杆外部的套筒、套设在套筒外部且与套筒固定连接的圆环套、与圆环套的外部和套筒的外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若干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置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支撑机构呈圆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圆环套连接的支撑杆、与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机构、与支撑杆底部连接的垫板,支撑杆的顶部通过第一耳板与圆环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耳板与套筒的下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和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垫板上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第二耳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固定孔,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五固定孔。所述套筒上设有用于固定立杆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套筒上的螺纹孔、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栓,螺栓的端部与立杆的外表面接触并将立杆与套筒固定。所述套筒的内径大于立杆的直径。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多个支撑机构和套筒的设置,使立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防大风倾覆,且套筒与立杆拆卸方便,便于收纳和多次循环利用,套筒的设置,可适用不同直径的立杆,适用范围广,为施工作业区提供了有效的隔离,增加安全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机构与套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套筒1、圆环套2、支撑机构3、固定机构4、支撑杆5、垫板6、连接机构7、第一耳板8、第二耳板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第一固定孔12、第二固定孔13、第三固定孔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包括套设于立杆外部的套筒1、套设在套筒1外部且与套筒1固定连接的圆环套2、与圆环套2的外部和套筒1的外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若干支撑机构3,所述套筒1的内径大于立杆的直径,便于立杆放入套筒1内,圆环套2位于套筒1的上部,圆环套2内表面与套筒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圆环套2采用内径为46mm、壁厚为3mm、长度为40mm的钢管,套筒1采用内径为40mm、壁厚为3mm、长度为160mm的钢管,支撑机构3拆卸方便,使用完毕后收纳方便,支撑机构3设置四个,四个支撑机构3呈圆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支撑机构3之间的夹角为90°,四个支撑机构3在套筒1的外表面均匀分布,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使立杆在四周的受力均匀,防止大风将立杆吹倒。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与圆环套2连接的支撑杆5、与支撑杆5连接的连接机构7、与支撑杆5底部连接的垫板6,支撑杆5采用不锈钢方管,支撑杆5的尺寸为320mm*宽30mm*厚30mm,垫板6采用钢板,垫板6为圆形,垫板6的直径为60mm,厚度为3mm,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和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13,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13为螺纹孔,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与第二耳板9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0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固定孔,第二连接板11的另一端设有第五固定孔,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为内螺纹孔,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均采用尺寸为140mm*30mm*3mm的钢板,支撑杆5的顶部通过第一耳板8与圆环套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0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耳板9与套筒1的下部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耳板8与圆环套2的外表面焊接,第二耳板9与套筒1的外表面焊接,第一耳板8和第二耳板9上设有使螺栓穿过的通孔,支撑杆5的顶部通过螺栓组件与第一耳板8固定连接,即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12和第一耳板8上的通孔,将支撑杆5的顶部与第一耳板8固定,第一连接板10的一端端部和第二连接板11的一端端部通过螺栓组与第二耳板9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0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组件与支撑杆5的中部固定连接,即螺栓穿过第五固定孔、第六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13,将第一连接板10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1的另一端与支撑杆5的中部固定,增强了支撑杆5的牢固性,使用完毕后,通过拆卸螺栓组件,将支撑杆5、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与套筒1分离,便于携带和收纳,操作方便。所述套筒1上设有用于固定立杆的固定机构4,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位于套筒1上的螺纹孔、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栓,螺栓的端部与立杆的外表面接触并将立杆与套筒1固定,当立杆直径较小时,立杆放入套筒1内,立杆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立杆会出现晃动,此时拧动螺栓,使螺栓的端部压紧立杆的侧面,避免立杆在套筒1内晃动,使用完毕后,松动螺栓,将立杆从套筒1内拔出,长时间不用时,将支撑杆5、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上的螺栓组件拆卸,将支撑杆5、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进行收纳,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实施例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包括套设于立杆外部的套筒1、套设在套筒1外部且与套筒1固定连接的圆环套2、与圆环套2的外部和套筒1的外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若干支撑机构3,所述套筒1的内径大于立杆的直径,便于立杆放入套筒1内,圆环套2位于套筒1的上部,圆环套2内表面与套筒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圆环套2采用内径为46mm、壁厚为3mm、长度为40mm的钢管,套筒1采用内径为40mm、壁厚为3mm、长度为160mm的钢管,支撑机构3拆卸方便,使用完毕后收纳方便,支撑机构3设置三个,三个支撑机构3呈圆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支撑机构3之间的夹角为120°,四个支撑机构3在套筒1的外表面均匀分布,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使立杆在四周的受力均匀,防止大风将立杆吹倒。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与圆环套2连接的支撑杆5、与支撑杆5连接的连接机构7、与支撑杆5底部连接的垫板6,支撑杆5采用不锈钢方管,支撑杆5的尺寸为320mm*宽30mm*厚30mm,垫板6采用钢板,垫板6为圆形,垫板6的直径为60mm,厚度为3mm,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和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立杆外部的套筒、套设在套筒外部且与套筒固定连接的圆环套、与圆环套的外部和套筒的外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若干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置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支撑机构呈圆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立杆外部的套筒、套设在套筒外部且与套筒固定连接的圆环套、与圆环套的外部和套筒的外部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若干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置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支撑机构呈圆环形设置,相邻两个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圆环套连接的支撑杆、与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机构、与支撑杆底部连接的垫板,支撑杆的顶部通过第一耳板与圆环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耳板与套筒的下部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拦网立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王作亮,张传浩,侯振国,杨澎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