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压路机本体,所述压路机本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机罩,所述发动机机罩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腔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箱内腔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热机构和热循环机构的配合,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固定箱的内腔进行加热,随后热量经由加热孔传送至发动机机罩的内腔,随后导热油经由蛇形管传送至管道内,从而传送至加热箱内,便于使用者对导热油进行循环,解决了传统压路机用加热装置无法对发动机进行循环加热,从而导致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热不良状态,同时会极大的缩短发动机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同其他任何门类的土木工程一样,道路工程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特性,按服务范围及其在国家道路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国道(全国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线;省道(区域性公路);县、乡道(地方性公路)和城市道路。在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用者通常使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快速压实,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低温使压路机发动机启动的曲轴转速不高,进气管温度和气体流速都低,燃油的雾化质量差,从而使发动机很难启动,使用者需要用到加热装置对压路机的发动机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然而传统压路机用加热装置对发动机的加热效果差,而且无法对发动机进行循环加热,从而导致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热不良状态,同时会极大的缩短发动机的寿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解决了传统压路机用加热装置无法对发动机进行循环加热,从而导致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热不良状态,同时会极大的缩短发动机寿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压路机本体,所述压路机本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机罩,所述发动机机罩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腔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箱内腔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油管,所述加热箱内腔左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油管,所述发动机机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加热箱顶部的右侧和固定箱的内腔均设置有热循环机构。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棒、导热油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箱内腔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两侧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加热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箱的内腔灌注有导热油,所述加热箱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热循环机构包括水泵、吸液管、通液管、蛇形管和管道,所述加热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端连通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至加热箱的内腔,所述水泵的右端连通管有通液管,所述通液管的右端贯穿至固定箱的内腔并连通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远离通液管的一端连通有管道,所述管道远离蛇形管的一端贯穿固定箱并贯穿至加热箱的内腔。优选的,所述进油管左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油管的顶部连通有第二阀门。优选的,所述发动机机罩内腔顶部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加热孔,所述发动机机罩内腔正面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吸液管的表面从上至下均依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且第一固定件的背面与加热箱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蛇形管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且第二固定件的底部与发动机机罩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加热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块,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右侧与压路机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1、本技术通过加热机构和热循环机构的配合,使用者通过加热棒将加热箱内的导热油进行快速加热,此时使用者通过水泵将导热油经由吸液管传送至蛇形管内,随后导热油在蛇形管内移动,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固定箱的内腔进行加热,随后热量经由加热孔传送至发动机机罩的内腔,防止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低温使压路机发动机启动的曲轴转速不高,进气管温度和气体流速都低,燃油的雾化质量差,从而使发动机很难启动,随后导热油经由蛇形管传送至管道内,从而传送至加热箱内,便于使用者对导热油进行循环,防止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热不良状态,同时极大的延长了发动机的寿命,解决了传统压路机用加热装置无法对发动机进行循环加热,从而导致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热不良状态,同时会极大的缩短发动机寿命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加热棒、导热油和温度传感器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加热箱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加热箱内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水泵、吸液管、通液管、蛇形管和管道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导热油进行循环加热,增加了装置的加热效果,防止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热不良状态,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进油管和出油管的开关进行控制,通过加热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热量传送至发动机机罩内,从而对发动机进行升温,通过散热孔的配合,防止发动机机罩内的温度过高,从而对发动机造成损坏,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配合,增加了吸液管和蛇形管的稳定性,通过导流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导热油进行导流,防止导热油在加热箱内腔的底部积聚,通过限位块的配合,增加了加热箱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加热箱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固定箱的结构俯视剖面图。图中标号:1、压路机本体;2、发动机机罩;3、加热箱;4、进油管;5、出油管;6、热循环机构;61、水泵;62、吸液管;63、通液管;64、蛇形管;65、管道;7、固定箱;8、加热孔;9、加热机构;91、加热棒;92、导热油;93、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加热箱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固定箱的结构俯视剖面图,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压路机本体1,所述压路机本体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机罩2,所述发动机机罩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箱3,所述加热箱3的内腔设置有加热机构9,所述加热箱3内腔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油管4,所述加热箱3内腔左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油管5,所述发动机机罩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7,所述加热箱3顶部的右侧和固定箱7的内腔均设置有热循环机构6。所述加热机构9包括加热棒91、导热油92和温度传感器93,所述加热箱3内腔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加热棒91,所述加热棒91两侧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加热箱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箱3的内腔灌注有导热油92,所述加热箱3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93,通过加热棒91、导热油92和温度传感器93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加热箱3内的导热油92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93对加热箱3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热循环机构6包括水泵61、吸液管62、通液管63、蛇形管64和管道65,所述加热箱3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61,所述水泵61的左端连通有吸液管62,所述吸液管62远离水泵61的一端贯穿至加热箱3的内腔,所述水泵61的右端连通管有通液管63,所述通液管63的右端贯穿至固定箱7的内腔并连通有蛇形管64,所述蛇形管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压路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路机本体(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机罩(2),所述发动机机罩(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箱(3),所述加热箱(3)的内腔设置有加热机构(9),所述加热箱(3)内腔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油管(4),所述加热箱(3)内腔左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油管(5),所述发动机机罩(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7),所述加热箱(3)顶部的右侧和固定箱(7)的内腔均设置有热循环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压路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路机本体(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机罩(2),所述发动机机罩(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箱(3),所述加热箱(3)的内腔设置有加热机构(9),所述加热箱(3)内腔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油管(4),所述加热箱(3)内腔左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油管(5),所述发动机机罩(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7),所述加热箱(3)顶部的右侧和固定箱(7)的内腔均设置有热循环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9)包括加热棒(91)、导热油(92)和温度传感器(93),所述加热箱(3)内腔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加热棒(91),所述加热棒(91)两侧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加热箱(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箱(3)的内腔灌注有导热油(92),所述加热箱(3)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9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路机用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机构(6)包括水泵(61)、吸液管(62)、通液管(63)、蛇形管(64)和管道(65),所述加热箱(3)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61),所述水泵(61)的左端连通有吸液管(62),所述吸液管(62)远离水泵(61)的一端贯穿至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宗明,马毓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思拓瑞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