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337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包括压路机本体,所述压路机本体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机构、辅助机构、转矩传感器、控制器、压轮支架和后压轮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带动后压轮进行转向,与此同时转矩传感器测定方向盘与第一旋转轴之间传递的转矩,并且将其转矩大小转化为电压值信号,传送至控制器,随后电机带动蜗杆进行旋转,便于使用者辅助第二旋转轴进行旋转,从而对后压轮进行快速转向,后压轮重量占据压路机整体重量小,所需要的扭力小,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解决了传统压路机转向机构耗能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同其他任何门类的土木工程一样,道路工程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特性,按服务范围及其在国家道路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国道(全国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线;省道(区域性公路);县、乡道(地方性公路)和城市道路。在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用者使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压实,然而传统压路机转向机构耗能较多,传统压路机转向机构大多是直接对前车架压轮进行转向,前车架压轮占据压路机整体重量的比重大,此时转向机构需要巨大的扭力,才能对压路机进行转向,使用者在对扭力增加的同时,会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的消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解决了传统压路机转向机构耗能较多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包括压路机本体,所述压路机本体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包括压路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路机本体(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4),所述固定箱(4)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辅助机构(9),所述固定箱(4)的内腔设置有旋转机构(3),所述压路机本体(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箱(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旋转机构(3)的底部贯穿固定箱(4)并固定连接有压轮支架(10),所述压轮支架(10)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后压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路机转向机构,包括压路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路机本体(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4),所述固定箱(4)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辅助机构(9),所述固定箱(4)的内腔设置有旋转机构(3),所述压路机本体(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箱(4)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旋转机构(3)的底部贯穿固定箱(4)并固定连接有压轮支架(10),所述压轮支架(10)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后压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路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第一旋转轴(31)、方向盘(32)、主动轮(33)、从动轮(34)和第二旋转轴(35),所述固定箱(4)内腔顶部的左侧嵌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圈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31),所述第一旋转轴(31)的顶部贯穿固定板(6)并固定连接有方向盘(32),所述第一旋转轴(3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外圈嵌设于固定箱(4)内腔底部的左侧,所述第一旋转轴(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轮(33),所述主动轮(33)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轮(34),所述从动轮(3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轴(35),所述第二旋转轴(3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轴承,且第三轴承的外圈嵌设于固定箱(4)内腔顶部的右侧,所述固定箱(4)内腔底部的右侧嵌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二旋转轴(35)的底部贯穿第四轴承的内圈并与压轮支架(10)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路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宗明马毓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思拓瑞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