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燃油车的冷却系统主要包括风扇、散热器、中冷器及冷凝器,其中,中冷器用以降低增压空气的进气温度、并提高进气密度,从而可提高发动机体积功率,而降低燃油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但是,现有的冷却系统因各部件之间布置不合理,导致冷却效果较差。且中冷器通常经由螺栓螺接于散热器上,其在装配时需要打紧螺栓,耗费工时较多;另外,装配线上螺栓种类较多,容易出现错装、漏装问题,同时,采用螺栓螺母不仅增加了成本,也易生锈而增大了失效风险,且也不便于对中冷器进行后期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冷却结构,其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且便于中冷器于散热器上的拆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冷却结构,包括散热器,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一侧的风扇,以及相对于所述风扇,连接于所述散热器另一侧的中冷器和冷凝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冷凝器上下布置,并于所述中冷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卡接端与勾连端,且因所述勾连端和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连接于所述散热器(1)一侧的风扇(4),以及相对于所述风扇(4),连接于所述散热器(1)另一侧的中冷器(2)和冷凝器(3),所述中冷器(2)和所述冷凝器(3)上下布置,并于所述中冷器(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卡接端(22)与勾连端,且因所述勾连端和所述卡接端(22)依次构成与所述散热器(1)的勾连及卡接,而构成所述中冷器(2)于所述散热器(1)上的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连接于所述散热器(1)一侧的风扇(4),以及相对于所述风扇(4),连接于所述散热器(1)另一侧的中冷器(2)和冷凝器(3),所述中冷器(2)和所述冷凝器(3)上下布置,并于所述中冷器(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卡接端(22)与勾连端,且因所述勾连端和所述卡接端(22)依次构成与所述散热器(1)的勾连及卡接,而构成所述中冷器(2)于所述散热器(1)上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连端为于所述中冷器(2)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的两个,且所述勾连端包括于所述中冷器(2)上外伸设置的连接柱(21),并对应于各端的所述连接柱(21),于所述散热器(1)上形成有勾槽(11),各所述连接柱(21)勾连于对应的所述勾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1)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勾槽(11)的截面与所述连接柱(21)适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勾槽(11)的开口的位置构造有引导所述连接柱(21)进入所述勾槽(11)内的引导斜面(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端(22)为于所述中冷器(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的两个,并对应于各端的所述卡接端(22),于所述散热器(1)上构造有具有卡孔的卡座(12);所述卡接端(22)包括与所述中冷器(2)固连的连接座(221),以及固连于所述连接座(221)上的卡头(222),所述卡头(222)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卡头主体,且两所述卡头主体可相对合拢以穿过所述卡孔,并随两所述卡头主体的相对张开而可卡置于所述卡座(12)的一侧;且于所述连接座(221)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弹性挡板(23),所述弹性挡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沙沙,田宇星,王恒,乔龙,牛荣平,常瑞征,李宗,祖亮,李文娟,姚文天,王美芳,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