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269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本方案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系统及汽车,以实现汽车空调混合进风。该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内循环风门,所述内循环风门用于在第一电机的带动下控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开闭;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外循环风门,所述外循环风门用于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控制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开闭;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门和所述外循环风门之间,以将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形成的内循环风道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隔离开;所述内循环风门和所述外循环风门围绕同一轴线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当前汽车空调箱的进风只有两种模式,分别为内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无法实现内、外循环混合进风的模式。如图1所示,为现有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设计中,汽车空调箱包括外循环进风口1、内循环进风口2、风门3、第一限位挡板4、第二限位挡板5、风门轴6、空调滤网7、鼓风机8、出风箱9。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内循环进风口2与所述乘员舱连通,所述风门3用于控制内、外循环进风口的开闭,为外部空气直接进入乘员舱,所述风门3会控制内、外循环进风口全开或者全关;所述第一限位挡板4、第二限位挡板5用于所述风门3的限位及密封作用;所述风门3采用电机驱动,电机轴与所述风门轴6同轴;所述风门轴6下方设置有所述空调滤网7,所述空调滤网7下方设置有所述鼓风机8,所述鼓风机为汽车空调箱进风的动力源;所述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还包括所述出风箱9,所述出风箱9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外循环进风口2连通,所述出风箱9后设置有加热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内循环进风口(12)和外循环进风口(11);/n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内循环风门(32),所述内循环风门(32)用于在第一电机的带动下控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的开闭;/n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外循环风门(31),所述外循环风门(31)用于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控制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的开闭;/n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隔板(20),所述隔板(20)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门(32)和所述外循环风门(31)之间,以将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开启时所形成的内循环风道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内循环进风口(12)和外循环进风口(11);
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内循环风门(32),所述内循环风门(32)用于在第一电机的带动下控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的开闭;
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外循环风门(31),所述外循环风门(31)用于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控制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的开闭;
设置在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的隔板(20),所述隔板(20)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门(32)和所述外循环风门(31)之间,以将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开启时所形成的内循环风道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开启时所形成的外循环风道隔离开;
所述内循环风门(32)和所述外循环风门(31)围绕同一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41)和第二限位挡板(42);
在所述内循环风门(32)运动至使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关闭的位置处时,所述第一限位挡板(41)对所述内循环风门(32)进行限位;
在所述外循环风门(31)运动至使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关闭的位置处时,所述第二限位挡板(42)对所述外循环风门(31)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箱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有空调滤网(60),所述空调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游典黄国平康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