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55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以及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板以及位于上模座板下端的上模板,上模座板上设置有两端贯穿的主流道,上模板上设置有与主流道相连通的分流道,上模板下端还设置有两个型腔,两型腔的进料口上分别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上端口均连通分流道;下模包括下模底板、下模垫板、侧板、下顶板、上顶板、顶杆、顶管、盖板、下模板以及型芯,型芯有两个均设置于下模板上,且两型芯分别正对于两型腔,合模后,型腔与型芯之间的空隙形成成型注塑件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提高生产效率,对此在上模板上设置两个型腔,下模板上设置两个型芯,从而能够一次性生产出两件注塑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装置,具体是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针对不同的注塑产品,其注塑模具也各不相同,主要不同点在于模具本身以及顶出机构、冷却机构等等。对于注塑件来说,生产效率决定了生产成本,现有的一些注塑模具一般只具有一个注塑口,一次性只能注塑一件产品,由于模具体积一般较为固定,因此对于较小的产品而言,一次生产一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而且还浪费注塑模具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以提高注塑件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下模,其中,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板以及位于上模座板下端的上模板,所述上模座板上设置有两端贯穿的主流道,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分流道,所述上模板下端还设置有两个型腔,两所述型腔的进料口上分别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上端口均连通所述分流道;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底板、下模垫板、侧板、下顶板、上顶板、顶杆、顶管、盖板、下模板以及型芯,所述侧板有两块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的上端两侧,所述盖板设置于两所述侧板上端,所述下模垫板固定于所述下模底板上,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上下设置,且均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型芯有两个均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且两所述型芯分别正对于两所述型腔,合模后,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之间的空隙形成成型注塑件的空腔,所述型芯上有竖直设置的通孔,所述顶管下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上,其上端穿过所述盖板后嵌入到所述通孔内并延伸至所述型芯的上端面上,所述顶杆有两个,其下端均固定于所述下模垫板上,其上端穿过所述下顶板、所述上顶板以及顶管后与所述顶管的上端齐平,所述下模底板和所述下模垫板上还设置有供顶出机构的顶针嵌入以推动所述下顶板和所述上顶板上移,并通过所述顶管将注塑件向上顶出的顶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提高生产效率,对此在上模板上设置两个型腔,下模板上设置两个型芯,从而能够一次性生产出两件注塑件;注塑方法如下: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主流道内,随后从分流道流向两个进料管内,最后通过两个进料管将熔融塑料灌入到型芯与型腔之间的空腔内,并在空腔内形成注塑件,开模时,上模移动,使型腔脱离型芯,随后顶出机构上的顶针嵌入到顶孔内后,将下顶板向上推动,一定时间后,下顶板与上顶板相接触,并且将上顶板向上再顶出一端距离,其中,上顶板移动时,会推动顶管向上移动,进而将注塑件向上顶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垫板上有竖直设置的且用以导向所述下顶板和所述上顶板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导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柱使得上顶板和下顶板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以避免发生错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侧板的上端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下端面形成支撑面,所述上顶板的两侧端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侧板上设置开口,通过该开口对上顶板进行限位,以防止其下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侧抽芯装置,所述侧抽芯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下模板上端的前方和后方的两块滑块,开模后两所述滑块相向自动滑移,两所述滑块侧端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所述型腔下端设置有两块导向块,合模时,两所述导向块通过所述导向面导向两所述滑块对向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侧抽芯装置上的两块滑块设置为合模时在导向块的作用下使得两滑块对向滑动,以达到合模的目的,在开模时滑块可自动向外移动,从而提高了侧抽芯效率,进而提高注塑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提高生产效率,对此在上模板上设置两个型腔,下模板上设置两个型芯,从而能够一次性生产出两件注塑件;注塑方法如下: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主流道内,随后从分流道流向两个进料管内,最后通过两个进料管将熔融塑料灌入到型芯与型腔之间的空腔内,并在空腔内形成注塑件,开模时,上模移动,使型腔脱离型芯,随后顶出机构上的顶针嵌入到顶孔内后,将下顶板向上推动,一定时间后,下顶板与上顶板相接触,并且将上顶板向上再顶出一端距离,其中,上顶板移动时,会推动顶管向上移动,进而将注塑件向上顶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上模;11、上模座板;12、上模板;13、主流道;14、分流道;15、型腔;151、导向块;16、进料管;2、下模;21、下模底板;211、顶孔;22、下模垫板;221、导柱;23、侧板;231、开口;24、下顶板;25、上顶板;26、顶杆;27、顶管;28、盖板;29、下模板;20、型芯;3、侧抽芯装置;31、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模1以及下模2,其中,上模1包括上模座板11以及位于上模座板11下端的上模板12,上模座板11上设置有两端贯穿的主流道13,上模板12上设置有与主流道13相连通的分流道14,上模板12下端还设置有两个型腔15,两型腔15的进料口的上端分别设置有进料管16,两进料管16的上端口均连通分流道14;下模2包括下模底板21、下模垫板22、侧板23、下顶板24、上顶板25、顶杆26、顶管27、盖板28、下模板29以及型芯20,侧板23有两块且分别设置于下模底板21的上端两侧,盖板28设置于两侧板23上端,下模垫板22固定于下模底板21上,上顶板25和下顶板24上下设置,且均位于两侧板23之间,下模板29设置于盖板28上,型芯20有两个均设置于下模板29上,且两型芯20分别正对于两型腔15;合模后,型腔15与型芯20之间的空隙形成成型注塑件的空腔,型芯20上有竖直设置的通孔,顶管27下端固定于上顶板25上,其上端穿过盖板28后嵌入到通孔内并延伸至型芯20的上端面上,顶杆26有两个,其下端均固定于下模垫板22上,其上端穿过下顶板24、上顶板25以及顶管27后与顶管27的上端齐平,下模底板21和下模垫板22上还设置有供顶出机构的顶针嵌入以推动下顶板24和上顶板25上移,并通过顶管27将注塑件向上顶出的顶孔211。为提高生产效率,对此在上模板12上设置两个型腔15,下模板29上设置两个型芯20,从而能够一次性生产出两件注塑件;注塑方法如下: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主流道13内,随后从分流道14流向两个进料管16内,最后通过两个进料管16将熔融塑料灌入到型芯20与型腔15之间的空腔内,并在空腔内形成注塑件,开模时,上模1移动,使型腔15脱离型芯20,随后顶出机构上的顶针嵌入到顶孔211内后,将下顶板24向上推动,一定时间后,下顶板24与上顶板25相接触,并且将上顶板25向上再顶出一端距离,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以及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板(11)以及位于上模座板(11)下端的上模板(12),所述上模座板(11)上设置有两端贯穿的主流道(13),所述上模板(12)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流道(13)相连通的分流道(14),所述上模板(12)下端还设置有两个型腔(15),两所述型腔(15)的进料口上分别设置有进料管(16),所述进料管(16)的上端口连通所述分流道(14);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底板(21)、下模垫板(22)、侧板(23)、下顶板(24)、上顶板(25)、顶杆(26)、顶管(27)、盖板(28)、下模板(29)以及型芯(20),所述侧板(23)有两块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21)的上端两侧,所述盖板(28)设置于两所述侧板(23)上端,所述下模垫板(22)固定于所述下模底板(21)上,所述上顶板(25)和所述下顶板(24)上下设置,且均位于两所述侧板(23)之间,所述下模板(29)设置于所述盖板(28)上,所述型芯(20)有两个均设置于所述下模板(29)上,且两所述型芯(20)分别正对于两所述型腔(15);合模后,所述型腔(15)与所述型芯(20)之间的空隙形成成型注塑件的空腔,所述型芯(20)上有竖直设置的通孔,所述顶管(27)下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25)上,其上端穿过所述盖板(28)后嵌入到所述通孔内并延伸至所述型芯(20)的上端面上,所述顶杆(26)有两个,其下端均固定于所述下模垫板(22)上,其上端穿过所述下顶板(24)、所述上顶板(25)以及顶管(27)后与所述顶管(27)的上端齐平,所述下模底板(21)和所述下模垫板(22)上还设置有供顶出机构的顶针嵌入以推动所述下顶板(24)和所述上顶板(25)上移,并通过所述顶管(27)将注塑件向上顶出的顶孔(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流道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以及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板(11)以及位于上模座板(11)下端的上模板(12),所述上模座板(11)上设置有两端贯穿的主流道(13),所述上模板(12)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流道(13)相连通的分流道(14),所述上模板(12)下端还设置有两个型腔(15),两所述型腔(15)的进料口上分别设置有进料管(16),所述进料管(16)的上端口连通所述分流道(14);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底板(21)、下模垫板(22)、侧板(23)、下顶板(24)、上顶板(25)、顶杆(26)、顶管(27)、盖板(28)、下模板(29)以及型芯(20),所述侧板(23)有两块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下模底板(21)的上端两侧,所述盖板(28)设置于两所述侧板(23)上端,所述下模垫板(22)固定于所述下模底板(21)上,所述上顶板(25)和所述下顶板(24)上下设置,且均位于两所述侧板(23)之间,所述下模板(29)设置于所述盖板(28)上,所述型芯(20)有两个均设置于所述下模板(29)上,且两所述型芯(20)分别正对于两所述型腔(15);合模后,所述型腔(15)与所述型芯(20)之间的空隙形成成型注塑件的空腔,所述型芯(20)上有竖直设置的通孔,所述顶管(27)下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25)上,其上端穿过所述盖板(28)后嵌入到所述通孔内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王凯利许攀攀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埃科法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