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29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换夹具,包括:底板、定位板和压板组件,定位板设置在底板上;压板组件设置在底板上,并与定位板相配合以固定待加工工件;定位板上背离底板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用于与待加工工件上朝向底板一侧的凸起结构相适配,并容置待加工工件的凸起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设有凹槽的定位板,以与具有凸起结构的待加工工件相适配,从而实现定位板对待加工工件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且通过压板组件与底板及定位板配合,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夹持,以实现快换夹具对待加工工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保证了快换夹具对待加工工件的稳固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换夹具
本技术涉及夹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换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生产需要,需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工件进行数控加工,然而,对于结构部件复杂的待加工工件,在其朝向工作台的一侧不够平整时,比如待加工工件朝向工作台的一侧具有多处呈板状的凸起结构时,不易将其固定在铣床的工作台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稳固地将具有较多呈板状的凸起部位的待加工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换夹具,包括:底板;定位板,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和压板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定位板相配合以固定待加工工件;所述定位板上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与所述待加工工件上朝向所述底板一侧的凸起结构相适配,并容置所述待加工工件的所述凸起结构。由此,通过设置设有凹槽的定位板,且凹槽与待加工工件的呈板状的凸起结构相适配;待加工工件上朝向底板一侧的呈板状的凸起结构容置于凹槽内,以增加待加工工件与定位板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定位板通过凹槽实现对待加工工件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快换夹具还包括压板组件,通过压板组件与底板及定位板配合,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夹持,以实现快换夹具对待加工工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保证快换夹具的夹紧力,且进一步保证了待加工工件与快换夹具的稳固连接,保证了待加工工件稳固地设置在工作台上。可选地,所述定位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底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内。可选地,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用于容置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相适配的所述待加工工件上的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均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底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可选地,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用于容置与所述第五凹槽和所述第六凹槽相适配的所述待加工工件上的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所述第五凹槽和所述第六凹槽的槽底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上方。可选地,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七凹槽和第八凹槽,用于容置与所述第七凹槽和所述第八凹槽相适配的所述待加工工件上的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八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五凹槽、所述第六凹槽连通;所述第七凹槽和所述第八凹槽的槽底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七凹槽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底的上方。可选地,所述底板和/或所述定位板上还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压板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压板,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以将所述压板安装在所述底板或所述定位板上的设置位置。可选地,所述定位板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板本体和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呈柱状结构,且所述定位销凸设于所述定位板本体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可选地,所述定位销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部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呈圆锥台状,并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板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大端连接。可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设有沉槽,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沉槽内,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沉槽同轴设置。可选地,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底板本体上的吊环,所述吊环位于所述底板本体朝向所述定位板的一侧,且所述吊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吊环在所述底板本体上呈斜对角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快换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快换夹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快换夹具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夹具本体;11-底板;111-底板本体;112-吊环;12-定位板;121-定位板本体;122-定位销;1221-导向部;1222-定位部;123-沉槽;124-第一连接部;125-第二连接部;126-第三连接部;13-固定孔;14-基准孔;2-压板组件;21-压板;22-连接件;3-凹槽;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33-第三凹槽;34-第四凹槽;35-第五凹槽;36-第六凹槽;37-第七凹槽;38-第八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向,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向,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向,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向,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且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快换夹具,包括:底板11、定位板12和压板组件2,定位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压板组件2设置在底板11上,并与定位板12相配合以固定待加工工件;定位板12上背离底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3;凹槽3用于与待加工工件上朝向底板11一侧的凸起结构相适配,并容置待加工工件的凸起结构。在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数控加工时,即对待加工工件进行铣削加工时,由于待加工工件受到的切削力度较大,待加工工件由于受到切削带来的振动的力度也较大,为保证待加工工件稳定地固定在工作台上,需要使用夹具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夹紧,以确保数控加工的精度;快换夹具包括夹具本体1和压板组件2,夹具本体包括底板11和定位板12;对于夹具本体1,定位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底板11与定位板12均呈长方体状的板状结构,凹槽3设置在定位板12背离底板11的一侧;在使用快换夹具时,底板11的位于竖直方向向下(即图1或图3中Z轴负方向)的一侧与铣床的工作台贴合设置,底板11的位于竖直方向向上(即图1或图3中Z轴正方向)的一侧与定位板12的位于竖直方向向下的一侧贴合设置,且底板11与工作台可拆卸连接(比如使用螺钉或螺栓连接),底板11与定位板12之间可为固定连接(比如焊接、一体成型等)或者可拆卸连接(比如螺纹连接、插接等)。进一步地,对于具有呈板状的凸起结构的待加工工件,在其具有凸起结构的一侧朝向工作台设置时,通过设置设有凹槽3的夹具本体1,凹槽3与待加工工件的凸起结构相适配(即待加工工件的凸起结构的形状与凹槽3的形状相同或相类似,且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小于或等于凹槽3的由定位板12背离底板11的一侧朝向挡板11方向凹陷的深度),即将待加工工件设置在夹具本体1上时,待加工工件上朝向夹具本体1一侧的呈板状的凸起结构容置于凹槽3内,以增加待加工工件与夹具本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夹具本体1通过凹槽3实现对待加工工件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快换夹具还包括压板组件2,在使用快换夹具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夹紧时,先将待加工工件设置在夹具本体1上,再通过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1);/n定位板(12),其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n和压板组件(2),其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并与所述定位板(12)相配合以固定待加工工件;/n所述定位板(12)上背离所述底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用于与所述待加工工件上朝向所述底板(11)一侧的凸起结构相适配,并容置所述待加工工件的所述凸起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1);
定位板(12),其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
和压板组件(2),其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并与所述定位板(12)相配合以固定待加工工件;
所述定位板(12)上背离所述底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用于与所述待加工工件上朝向所述底板(11)一侧的凸起结构相适配,并容置所述待加工工件的所述凸起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2)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底板(1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包括第一凹槽(31)、第二凹槽(32)、第三凹槽(33)和第四凹槽(34),用于容置与所述第一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2)、所述第三凹槽(33)和所述第四凹槽(34)相适配的所述待加工工件上的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凹槽(31)和所述第三凹槽(33)均与所述第二凹槽(32)、所述第四凹槽(34)连通;所述第一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2)、所述第三凹槽(33)和所述第四凹槽(34)的槽底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还包括第五凹槽(35)和第六凹槽(36),用于容置与所述第五凹槽(35)和所述第六凹槽(36)相适配的所述待加工工件上的所述凸起结构;所述第五凹槽(35)与所述第一凹槽(31)连通、所述第六凹槽(36)与所述第三凹槽(33)连通;所述第五凹槽(35)和所述第六凹槽(36)的槽底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五凹槽(35)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1)的槽底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还包括第七凹槽(37)和第八凹槽(38),用于容置与所述第七凹槽(37)和所述第八凹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友军孙鹏陈佳伟吴建鹏臧金龙何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安宇迪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