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振明专利>正文

移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05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移液器,包括壳体、活塞和驱动活塞运动的活塞驱动杆,所述壳体内设有内腔,壳体下端可套设吸液尖且吸液尖内部与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活塞设于内腔中,且可在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还设有齿轮,齿轮中央有孔且设有内螺纹,壳体上开有齿轮操作孔,所述活塞驱动杆上部设有螺纹且与齿轮的内螺纹相配合。特点是可使用于自动控制的液体制样设备,取样时液体只进入可更换的吸液尖,而不进入移液器内腔,特别适合于批量液体制样。(*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取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制样装置上使用的移液器。在生化、免疫实验及微量化学分析时,需要对各种化学试剂、生物制剂、无菌制剂、放射性同位素及传染性、毒性和腐蚀性液体进行定量加液,且常常需要较大批量地制取各种实验样品。目前常用的是手动精密移液量具,包括壳体、活塞、驱动活塞运动的活塞驱动杆和精密手动定量限位装置,活塞上固定有推杆,推杆上部设有推端固定套,推端固定套下方设有回位弹簧,活塞驱动杆下端与推端固定套接触,上端穿出壳体并设有手动按键,使用时,在壳体下端根据需要套上一定规格的吸液尖,调整手动定量限位装置至需要值,按下活塞驱动杆,活塞向下运动排出空气,吸液尖浸入液体后,放松活塞驱动杆,活塞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回弹而吸入定量液体;另一种是泵吸式自动控制移液器,取样时利用自动控制的吸液泵定量吸取液体,从另一端注入样品管。前一种结构具有定量精确,取样液体只进入吸液尖,再取样时只需更换吸液尖的优点,但缺点是手动操作,每次取样都要调整取样定量限位装置,使用较麻烦,特别是制备样品较多时,手动操作工作量很大,且易因手放松按键速度不同而造成定量误差;后一种结构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批量制样时操作较简单,但是泵吸式取样液体经过取样管,更换样品时需要清洗取样管,清洗不干净易造成污染,即使清洗干净了,也可能因残留的水造成样品浓度发生偏差。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自动控制的液体制样设备,该设备不能采用泵吸式工作,因而相应地需要一种能自动控制的移液器。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用于自动控制的液体制样设备的移液器,取样时液体只进入可更换的吸液尖,而不进入移液器内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液器,包括壳体、活塞和驱动活塞运动的活塞驱动杆,所述壳体内设有内腔,壳体下端可套设吸液尖且吸液尖内部与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活塞设于内腔中,且可在内滑动,所述壳体的内腔上部还设有齿轮,齿轮中央有孔且设有内螺纹,壳体上开有齿轮操作孔,所述活塞驱动杆上部设有螺纹且与齿轮的内螺纹相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下端可套设吸液尖且吸液尖内部与所述内腔相连通”是指现有手动式移液器使用的可更换的吸液尖,该吸液尖为中空结构,利用摩擦力套设在移液器壳体的下端,中空处与移液器的内腔相通,因而可利用内腔活塞运动形成的真空吸取液体。所述“活塞驱动杆上部设有螺纹且与齿轮的内螺纹相配合”是指活塞驱动杆上设有螺纹而构成螺杆,与齿轮的内螺纹形成类似于蜗轮蜗杆的结构,当齿轮转动时,可带动活塞驱动杆上下运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活塞驱动杆驱动活塞运动的结构至少有两种,一种是所述活塞驱动杆的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通过齿轮转动带动设有螺纹的活塞驱动杆上下运动,而直接驱动活塞运动;另一种方案是还设有与活塞固定连接的推杆,推杆上部设有推端固定套,推端固定套下方设有回位弹簧,所述活塞驱动杆下端与推端固定套接触,当齿轮带动活塞驱动杆向下运动时,活塞驱动杆的下端推动推端固定套,进而推动活塞下行,当齿轮带动活塞驱动杆向上运动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推端固定套紧贴活塞驱动杆上行,从而带动活塞上行。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壁纵向设有滑槽,活塞驱动杆上固定有滑动销,滑动销的一端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活塞驱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接长杆,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孔,所述接长杆从孔中穿过,接长杆的上端设有挡光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齿轮通过轴承固定在壳体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部分别设有定位槽和夹持槽,所述壳体上部左右两侧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凸起。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带螺纹的联接套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运动的腔体位于下壳体内,所述齿轮通过轴承安装于上壳体的内腔,所述上壳体的内壁纵向设有滑槽,活塞驱动杆上固定有滑动销,滑动销的一端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本技术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实际上是一种自动控制的配液制样设备上的部件,在自动制样设备上,可以设置数控的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本移液器壳体上部的齿轮通过齿轮操作孔相啮合,因而可以利用数控机构控制齿轮的转动,进而控制活塞驱动杆上下移动的距离,也就确定了吸入或放出的液体的量,活塞驱动杆驱动活塞运动的原理已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说明。可以通过在自动控制设备上设置卡位来取下吸液尖,因而不需要象手动移液器一样设置吸液尖脱卸机构。为了保证活塞驱动杆上下运动时不产生转动,在壳体内壁纵向设置了滑槽,对活塞驱动杆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出于自动控制时零位确定的需要,在活塞驱动杆的上端利用接长杆加设了挡光片,用于自动检测活塞的位置,自动检测方法并不仅限于挡光片,也可在活塞运动腔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出于自动控制设备自动更换移液器的需要(如高粘度液体的移液器与一般液体的移液器略有不同),在壳体的上部设置了定位槽用于悬挂移液器,两侧设置了与悬挂处配合的定位结构用于固定移液器,此外还设置了夹持槽用于机械手夹持移液器并保证驱动齿轮的啮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技术采用了齿轮的内螺纹驱动螺杆的结构,使自动控制移液成为可能,对于批量制样有极好的应用效果。2、由于本技术采用易更换的吸液尖移液,避免了原有泵吸式自动设备二次污染、清洗困难和清洗积水影响浓度等问题,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3、本技术设计了挡光片、定位槽和夹持槽等结构,便于在自动控制设备上使用。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其中、上壳体;、下壳体;、联接套;、活塞;、活塞驱动杆;、内腔;、齿轮;、齿轮操作孔;、螺纹;、推杆;、推端固定套;、回位弹簧;、轴承;、滑槽;、滑动销;、接长杆;、孔;、挡光片;、定位槽;、夹持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移液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活塞4和驱动活塞4运动的活塞驱动杆5,上壳体1和下壳体2间通过带螺纹的联接套3固定连接,所述上、下壳体内设有内腔6,下壳体2下端可套设吸液尖且吸液尖内部与所述内腔6相连通,所述活塞4设于下壳体2的内腔6中,且可在内滑动,活塞4上固定连接有推杆10,推杆10上部设有推端固定套11,推端固定套11下方设有回位弹簧12,所述上壳体1的内腔6上部还设有齿轮7,齿轮7通过轴承13固定在上壳体1上,齿轮7中央有孔且设有内螺纹,上壳体1上开有齿轮操作孔8,所述活塞驱动杆5上部设有螺纹9且与齿轮7的内螺纹相配合,活塞驱动杆5下端与推端固定套11接触;所述上壳体1内壁纵向设有滑槽14,活塞驱动杆5上固定有滑动销15,滑动销15的一端可在滑槽14内上下滑动,所述活塞驱动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接长杆16,所述上壳体1顶部设有孔17,所述接长杆16从孔17中穿过,接长杆16的上端设有挡光片18;所述上壳体1上部分别设有定位槽19和夹持槽20,上壳体1上部左右两侧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凸起。本实施例设置了上下壳体,可以利用原手动式移液器的下壳体、活塞、推杆及同位簧等部件,实施时较为方便。实施例二参见实施例一的一种移液器,其中活塞驱动杆5较长,上半部设有螺纹9,下端与活塞4直接固定连接,因而省略了推端固定套11、回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液器,包括壳体、活塞[4]和驱动活塞[4]运动的活塞驱动杆[5],所述壳体内设有内腔[6],壳体下端可套设吸液尖且吸液尖内部与所述内腔[6]相连通,所述活塞[4]设于内腔[6]中,且可在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腔[6]上部还设有齿轮[7],齿轮[7]中央有孔且设有内螺纹,壳体上开有齿轮操作孔[8],所述活塞驱动杆[5]上部设有螺纹[9]且与齿轮[7]的内螺纹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明徐渭渔林贤刚
申请(专利权)人:王振明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