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配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84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相变材料复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复配搅拌装置,包括承载组件、加热组件和搅拌组件。承载组件包括维护筒和承载筒,承载筒能够用于承载相变材料和辅助剂,维护筒和承载筒之间围合形成加热腔;加热组件用于对相变材料和辅助剂进行加热,加热组件包括设于加热腔内的加热介质和用于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搅拌组件用于对相变材料和辅助剂进行研磨搅拌,搅拌组件包括立设于承载筒内侧的搅拌杆、至少一个与搅拌杆连接的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搅拌杆转动以带动搅拌叶转动的搅拌驱动器,搅拌叶的形状与承载筒的形状相对应。该复配搅拌装置可实现充分、均匀的复配搅拌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复配效率,可适用于批量生产相变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配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相变材料复配
,尤其涉及一种复配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相变材料是一种能够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物质状态并提供潜热的物质,因而,其可作为能量存储器,并被广泛应用于节能、温度控制等领域。相关行业内,多通过在相变材料中添加成核剂和增稠剂并进行搅拌的方式,以提高相变材料的粘稠度,减小其过冷度,并防止其出现分相问题,从而可提高相变材料的储能密度和使用寿命。然而,传统多采用人工完成上述复配环节,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复配效率低、搅拌不充分、搅拌均匀度差、不利于批量生产相变材料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配搅拌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变材料的复配效率低、搅拌不充分、搅拌均匀度差、不利于批量生产相变材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配搅拌装置,用于复配搅拌相变材料和至少一种辅助剂,包括:承载组件,包括呈筒状设置的维护筒和呈筒状设置且设于所述维护筒内部的承载筒,所述承载筒能够用于承载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所述维护筒和所述承载筒之间围合形成加热腔;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热腔内的加热介质和用于对所述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进行研磨搅拌,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立设于所述承载筒内侧的搅拌杆、至少一个与所述搅拌杆连接的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转动以带动所述搅拌叶转动的搅拌驱动器,所述搅拌叶的形状与所述承载筒的形状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筒的筒底与所述维护筒的筒底相贴设置,所述承载组件于所述承载筒的筒底开设有贯通所述承载筒和所述维护筒设置的通料口。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筒于其筒壁上开设有贯通设置的循料口,所述复配搅拌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包括输送三通阀、输送泵和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通料口的开关阀,所述输送三通阀包括循料输送管、通料输送管和用于出料的出料输送管,所述循料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循料口连接,所述通料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料口连接,所述输送泵与所述通料输送管连接;其中,在所述循料输送管和所述通料输送管相连通时,所述开关阀开启所述通料口,且所述输送泵驱动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依次经过所述循料口、所述循料输送管、所述通料输送管和所述通料口并输送回所述承载筒内;在所述通料输送管和所述出料输送管相连通时,所述开关阀开启所述通料口,且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从所述通料口经所述通料输送管和所述出料输送管输送出所述承载筒。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筒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设置,所述搅拌叶包括沿所述搅拌杆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搅拌部和第二搅拌部,所述第一搅拌部的截面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截面形状、尺寸相对应,所述第二搅拌部的截面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截面形状、尺寸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共同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筒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维护筒的筒底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维护筒包括维护外壁、维护内壁及设于所述维护外壁和所述维护内壁之间的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能够用于对所述加热介质进行保温。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加热介质的液体表面高度的液位仪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加热介质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器。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上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搅拌驱动器可拆卸连接的接驳件。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维护筒的筒口的盖合件,所述盖合件于其上侧面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设置且用于供所述搅拌杆穿过的搅拌通孔,所述盖合件还于其上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搅拌通孔错位设置且用于加料的加料口。进一步地,所述盖合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盖合部和第二盖合部,所述第一盖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盖合部和所述第二盖合部的连接处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二盖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盖合部和所述第二盖合部的连接处做旋转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复配搅拌装置能够用于对相变材料和至少一种如成核剂和增稠剂等的辅助剂进行复配搅拌。具体地,通过将相变材料和适量的各辅助剂置入承载筒内,并通过搅拌驱动器驱动搅拌杆转动,以带动形状与承载筒的形状相对应的搅拌叶转动,即可对相变材料和辅助剂进行充分、均匀地研磨搅拌,还通过加热器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以为相变材料和辅助剂的研磨搅拌作业提供所需的温度环境。该复配搅拌装置可实现充分、均匀的复配搅拌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复配效率,可适用于批量生产相变材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配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盖合件的顶视图;图3为图1提供的A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承载组件110维护筒111维护外壁112维护内壁113保温结构120承载筒121第一承载部122第二承载部101通料口130支撑件140盖合件141搅拌通孔142加料口143第一盖合部144第二盖合部200加热组件210加热介质220加热器230液位仪240温度检测器300搅拌组件310搅拌杆311接驳件320搅拌叶321第一搅拌部322第二搅拌部330搅拌驱动器400输送组件410输送三通阀411循料输送管412通料输送管413出料输送管420输送泵430开关阀500万向轮600排液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配搅拌装置,用于复配搅拌相变材料和至少一种辅助剂,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组件,包括呈筒状设置的维护筒和呈筒状设置且设于所述维护筒内部的承载筒,所述承载筒能够用于承载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所述维护筒和所述承载筒之间围合形成加热腔;/n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热腔内的加热介质和用于对所述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n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进行研磨搅拌,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立设于所述承载筒内侧的搅拌杆、至少一个与所述搅拌杆连接的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转动以带动所述搅拌叶转动的搅拌驱动器,所述搅拌叶的形状与所述承载筒的形状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配搅拌装置,用于复配搅拌相变材料和至少一种辅助剂,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组件,包括呈筒状设置的维护筒和呈筒状设置且设于所述维护筒内部的承载筒,所述承载筒能够用于承载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所述维护筒和所述承载筒之间围合形成加热腔;
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热腔内的加热介质和用于对所述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进行研磨搅拌,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立设于所述承载筒内侧的搅拌杆、至少一个与所述搅拌杆连接的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转动以带动所述搅拌叶转动的搅拌驱动器,所述搅拌叶的形状与所述承载筒的形状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筒的筒底与所述维护筒的筒底相贴设置,所述承载组件于所述承载筒的筒底开设有贯通所述承载筒和所述维护筒设置的通料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筒于其筒壁上开设有贯通设置的循料口,所述复配搅拌装置还包括:
输送组件,包括输送三通阀、输送泵和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通料口的开关阀,所述输送三通阀包括循料输送管、通料输送管和用于出料的出料输送管,所述循料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循料口连接,所述通料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料口连接,所述输送泵与所述通料输送管连接;
其中,在所述循料输送管和所述通料输送管相连通时,所述开关阀开启所述通料口,且所述输送泵驱动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依次经过所述循料口、所述循料输送管、所述通料输送管和所述通料口并输送回所述承载筒内;
在所述通料输送管和所述出料输送管相连通时,所述开关阀开启所述通料口,且所述相变材料和所述辅助剂从所述通料口经所述通料输送管和所述出料输送管输送出所述承载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智勇张榜崔小敏赖伟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