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85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解决了单一绕竖轴方向转动的搅拌对混合醚各组分形成的分层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反应槽,反应槽内设有隔板I,反应槽的内部空间被隔板I分割为初级混合室和破层混合室,初级混合室位于破层混合室上方;反应槽的上部设有密封用的槽盖,槽盖上设有与初级混合室连通的进料管口和药剂管口;初级混合室内设有绕竖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槽盖上固定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I的驱动机构I,破层混合室内设有绕水平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I,反应槽的侧面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II旋转的驱动机构II。经切割、破碎后的混合液体各组分完全混合,祛除各组分分层的表面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学反应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均被烃基取代的化合物称为醚。醚类化合物都含有醚键。醚是由一个氧原子连接两个烷基或芳基所形成,醚的通式为:R–O–R。它还可看作是醇或酚羟基上的氢被烃基所取代的化合物。混合醚在与其他药剂反应时,由于混合醚中含有的醚单胺、醚二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等不同种类的醚,它们的密度、溶水性等都有差异,放置一段时间后各组分之间就会形成带有表面张力的分层,而这些分层的表面张力不利于药剂与混合醚各组分之间充分混合,使得反应效果较差,目前常用办法是采用搅拌杆绕竖轴方向转动以对混合醚搅拌,同时添加药剂,绕竖轴方向转动的搅拌方式对混合醚各组分因密度、自重等因素而形成的分层混合效果并不好,想要达到药剂与混合醚的各组分完全混合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单一绕竖轴方向转动的搅拌对混合醚各组分形成的分层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槽,反应槽内设有隔板I,反应槽的内部空间被隔板I分割为初级混合室和破层混合室,初级混合室位于破层混合室上方;反应槽的上部设有密封用的槽盖,槽盖上设有与初级混合室连通的进料管口和药剂管口;初级混合室内设有绕竖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槽盖上固定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I的驱动机构I,破层混合室内设有绕水平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I,反应槽的侧面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II旋转的驱动机构II,反应槽的底部设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有截止阀。所述驱动机构I包括电机I和设在电机I转轴上的减速机I;搅拌机构I包括竖向设在初级混合室内的加长杆,加长杆的上端与减速机I的转轴固定连接,加长杆上固定设有若干个横向的搅拌杆I。所述驱动机构II包括电机II和设在电机II转轴上的减速机II;搅拌机构II包括两个旋转座,左侧的旋转座转动设在反应槽的左侧壁体上,右侧的旋转座与减速机II的转轴固定连接,两个旋转座通过若干个横向的搅拌杆II连接。所述搅拌杆II在旋转座上均匀分布。所述搅拌杆I为钢条编织而成的带有网格的管状结构;搅拌杆II和搅拌杆I的结构相同。所述初级混合室的壁体和隔板I的上端面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柱头。所述隔板I的上端面从边缘处向排料管口I倾斜。所述进料管口上设有调节阀I和流量计I,药剂管口上设有调节阀II和流量计II。所述反应槽的下部设有隔板II,反应槽的内部空间被隔板I和隔板II分割成初级混合室、破层混合室和送料通道,送料通道位于破层混合室下方,排料管与送料通道的左侧连通;隔板II的右侧设有用于连通破层混合室和送料通道的排料管口II,隔板II的上端面从左到右向下倾斜;送料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螺旋送料轴;螺旋送料轴的右端设有从动齿轮,减速机II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链条配合。所述螺旋送料轴包括轴杆和螺旋分布在轴杆上的三角叶片,三角叶片的尖角朝外。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在上部的初级混合室内设置绕竖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对混合醚各组分和药剂进行绕竖轴方向转动的搅拌,在下部的破层混合室内设置绕水平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I,对经水平向搅拌后的混合醚各组分和药剂进行绕水平轴旋转的搅拌,绕水平轴旋转的搅拌对混合醚内的分层界面进行垂直切割破碎,使混合醚各组分和药剂达到快速完全混合的效果,提高反应效率,降低反应时间。同时,因搅拌杆为钢条编织而成的带有网格的管状结构,使得在搅拌时,搅拌杆上的网状结构对混合醚内的组分破碎达到颗粒级,混合效果更好。在反应槽底部设置送料通道,在送料通道内设置螺旋送料轴,螺旋送料轴上的三角叶片推动送料通道内的混合液体向排料管口II处流动,同时三角叶片也对送料通道内的混合液体进行第三次切割破碎。经三次切割、破碎后的混合液体各组分完全混合,完全祛除各组分的分层所形成的表面张力,便于后续的处理、反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槽,2、初级混合室,3、破层混合室,4、送料通道,5、进料管口,6、调节阀I,7、流量计I,8、药剂管口,9、调节阀II,10、流量计II,11、驱动机构I,12、加长杆,13、搅拌杆I,14、隔板I,15、电磁阀,16、柱头,17、旋转座,18、搅拌杆II,19、驱动机构II,20、固定座,21、隔板II,22、排料管口II,23、螺旋送料轴,24、链条,25、排料管,26、截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反应槽1,反应槽1内设有隔板I14和隔板II21,隔板I14位于隔板II21上方,反应槽1的内部空间被隔板I14和隔板II21分割成初级混合室2、破层混合室3和送料通道4,初级混合室2位于破层混合室3上方,送料通道4位于破层混合室3下方;反应槽1的上部设有密封用的槽盖,槽盖上设有与初级混合室2连通的进料管口5和药剂管口8,进料管口5上设有可以精确调节流量的调节阀I6和流量计I7,药剂管口8上设有调节阀II9和流量计II10。槽盖上固定设有驱动机构I11,驱动机构I11包括电机I和设在电机I转轴上的减速机I;初级混合室2内设有绕竖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搅拌机构I包括竖向设在初级混合室2内的加长杆12,加长杆12的上端与减速机I的转轴固定连接,加长杆12上固定设有若干个横向的搅拌杆I13。搅拌杆I13为钢条编织而成的带有网格的管状结构。初级混合室2的壁体和隔板I14的上端面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柱头16,柱头16用于对靠近初级混合室2壁体和隔板I14的液体进行阻挡、破碎。隔板I14的上端面从边缘处向排料管口I倾斜。反应槽1的侧面设有驱动机构II19,驱动机构II19包括电机II和设在电机II转轴上的减速机II;破层混合室3内设有绕水平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I,搅拌机构II包括两个旋转座17,左侧的旋转座17转动设在反应槽1的左侧壁体上,右侧的旋转座17与减速机II的转轴固定连接,两个旋转座17通过若干个横向的搅拌杆II18连接。搅拌杆II18在旋转座17上均匀分布。搅拌杆II18和搅拌杆I13的结构相同。反应槽1的底部设有排料管25,排料管25上设有截止阀26。排料管25与送料通道4的左侧连通;隔板II21的右侧设有用于连通破层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槽(1),反应槽(1)内设有隔板I(14),反应槽(1)的内部空间被隔板I(14)分割为初级混合室(2)和破层混合室(3),初级混合室(2)位于破层混合室(3)上方;反应槽(1)的上部设有密封用的槽盖,槽盖上设有与初级混合室(2)连通的进料管口(5)和药剂管口(8);初级混合室(2)内设有绕竖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槽盖上固定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I的驱动机构I(11),破层混合室(3)内设有绕水平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I,反应槽(1)的侧面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II旋转的驱动机构II(19),反应槽(1)的底部设有排料管(25),排料管(25)上设有截止阀(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槽(1),反应槽(1)内设有隔板I(14),反应槽(1)的内部空间被隔板I(14)分割为初级混合室(2)和破层混合室(3),初级混合室(2)位于破层混合室(3)上方;反应槽(1)的上部设有密封用的槽盖,槽盖上设有与初级混合室(2)连通的进料管口(5)和药剂管口(8);初级混合室(2)内设有绕竖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槽盖上固定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I的驱动机构I(11),破层混合室(3)内设有绕水平轴旋转的搅拌机构II,反应槽(1)的侧面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II旋转的驱动机构II(19),反应槽(1)的底部设有排料管(25),排料管(25)上设有截止阀(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I(11)包括电机I和设在电机I转轴上的减速机I;搅拌机构I包括竖向设在初级混合室(2)内的加长杆(12),加长杆(12)的上端与减速机I的转轴固定连接,加长杆(12)上固定设有若干个横向的搅拌杆I(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II(19)包括电机II和设在电机II转轴上的减速机II;搅拌机构II包括两个旋转座(17),左侧的旋转座(17)转动设在反应槽(1)的左侧壁体上,右侧的旋转座(17)与减速机II的转轴固定连接,两个旋转座(17)通过若干个横向的搅拌杆II(18)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醚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杆II(18)在旋转座(17)上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红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镓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