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69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8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脱泡机构,包括:脱泡罐,用于盛放需要脱泡的液体;缓冲结构,与脱泡罐以及真空泵连通;真空泵,与脱泡罐以及缓冲结构连通;管道结构,连接脱泡罐、缓冲结构以及真空泵,用于输送流体;控制阀门,设置于管道结构上,用于控制管道结构的通断。本申请的脱泡机构能够率先在缓冲结构内形成负压状态,并利用缓冲结构的负压与真空泵工,将脱泡罐内的气体抽出,提高脱泡罐内形成负压的效率,有利于实现快速脱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泡机构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泡机构。
技术介绍
在化学用品生产的过程中,因为后续生产步骤的需求或生产标准的要求需要将液体内产生的气泡除去。以化纤行业为例,在生产粘胶纤维时,由于粘胶在生产步骤中不可避免与空气接触,导致粘胶内含有较多的空气,而在粘胶中会形成较多的气泡。为了确保粘胶纤维的质量,在生产纤维的工序前,要首先对粘胶中的气泡进行脱泡处理。传统的脱泡方式是将液体静置,等待气泡自然破裂。由于这种方法效率过低,不能满足高效率的生产需求,因此脱泡机因运而生。常见的脱泡机通过在盛有液体的容器内形成负压,而使液体内的气泡破裂。其中,用于形成负压的设备通常为真空泵。然而,对于容积较大的容器(即盛放液体的容器)而言,小型真空泵的工作效率较低,且脱泡所需的时间较长,而大型真空泵则会增加脱泡成本,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对于容积较小的容器,采用大型真空泵则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脱泡机构,包括:脱泡罐,用于盛放需要脱泡的液体;缓冲结构,与所述脱泡罐以及所述真空泵连通;真空泵,与所述脱泡罐以及所述缓冲结构连通;管道结构,连接所述脱泡罐、所述缓冲结构以及所述真空泵,用于输送流体;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管道结构上,用于控制所述管道结构的通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阀门的调节,可以先在缓冲结构内形成负压状态。之后,调节控制阀门,脱泡罐与真空泵以及缓冲结构处于连通状态,利用真空泵将脱泡罐内的气体抽出,从而在脱泡罐内形成负压。并且,缓冲结构内部率先形成的负压能够加强气体流动,从而提高脱泡罐内气体流出并形成负压的效率,使得脱泡罐盛放的物质(液体或胶体)内的气泡在压力的作用下破裂,从而实现快速脱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推导出其他的附图中未出现的关联结构。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中脱泡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中脱泡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C-C面剖开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包括两个缓冲罐的脱泡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包括两个缓冲罐的脱泡机构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中缓冲罐结构内设置压强传感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脱泡罐;1a-罐体;1a1-开口;1b-密封盖;1c-第一密封圈;2-缓冲结构;2a-缓冲罐;2a1-罐盖;2a2-围壁;2a3-罐底;2a4-第二密封圈;2b-连接管道;2c-通断阀门;3-真空泵;4-管道结构;4a-第一管道;42-第二管道;43-第三管道;5-控制阀门;5a-第一阀门;5b-第二阀门;5c-第三阀门;5d-三通阀;6-压强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脱泡机构,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脱泡罐1,用于盛放需要脱泡的液体;缓冲结构2,与脱泡罐1以连接;真空泵3,与脱泡罐1以及缓冲结构2连接;管道结构4,连接脱泡罐1、缓冲结构2以及真空泵3,用于输送流体;控制阀门5,设置于管道结构4上,用于控制管道结构4的通断。在本申请中,需要脱泡的液体盛放于脱泡罐1内,通常脱泡罐1采用不锈钢或不锈铁等抗压能力较强的金属材料制成,确保罐内处于负压状态时,脱泡罐1能够抵抗大气压力的作用。并且,控制阀门5能够调节管道结构4的通断状态,从而使得真空泵3能够在不同的步骤中与不同的结构连通,进而利用缓冲结构2在脱泡过程中提高脱泡罐1内形成负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脱泡的效率。具体来说,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脱泡机构进行脱泡时,首先将需要脱泡的液体注入脱泡罐1内,再通过控制阀门5封闭脱泡罐1,并使脱泡罐1处于密封的状态。之后,调节控制阀门5,连通真空泵3与缓冲结构2,并使用真空泵3抽出缓冲结构2内的气体,使缓冲结构2内形成负压。在缓冲结构2形成理想负压之后,调节控制阀门5,使脱泡罐1连通真空泵3和缓冲结构2。由于缓冲结构2内处于理想负压状态,脱泡罐1内的气体除了被真空泵3抽离脱泡机构外,还有一部分会在压力作用下快速流入缓冲结构2内,从而提高了脱泡罐1内形成负压的效率,缩短了脱泡所需的时间。为了防止缓冲结构2内的气体回流而导致的增加真空泵3抽吸脱泡罐内气体的负担,在数秒后,调节控制阀门5,使得脱泡罐1与缓冲结构2断开、仅与真空泵3连通。并且,在真空泵3的作用下,脱泡罐1内的气压进一步减小,液体内溶解的气体从液体中释放,由于气泡内的气压大于脱泡罐1内的气压,因此气泡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破裂,从而实现高效地脱泡。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管道结构4至少包括第一管道4a,第二管道4b以及第三管道4c。其中,第一管道4a与脱泡罐1连接,第二管道4b与真空泵3连接,第三管道4c与缓冲结构2连接,且第二管道4b和第三管道4c连接于第一管道4a。通过第一管道4a、第二管道4b和第三管道4c分别连接不同的结构,能够确保不同管道之间相互独立,减小不同管道之间的气体流动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并且,不同的设备连接不同的管道,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辨认,提高操作的准确率。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管道4b与第三管道4c可以交汇于第一管道4a上的同一处。值得一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辨认,第一管道4a、第二管道4b以及第三管道4c上还可以设置标识,通常的标识可以是数字、汉字、字母及颜色等。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2至少包括一个缓冲罐2a,缓冲罐2a与第三管道4c连接。其中,缓冲罐2a内能够在真空泵3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并且在脱泡的步骤中,加速脱泡罐1内的气体流出,从而提高脱泡罐1内形成负压的效率。通常,缓冲罐2a可以为一体形成的整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3所示,以缓冲罐的个数为1进行说明。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为了提高缓冲罐2a的适用性,缓冲罐2a可以设计为可拆装的结构,即缓冲罐2a包括罐盖2a1、围壁2a2和罐底2a3,并通过螺纹、螺母等安装件进行安装。同时,为了确保缓冲罐2a的密封性,可在不同部件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2a4,具体地第二密封圈2a4设置于罐盖2a1与围壁2a2之间以及围壁2a2与罐底2a3之间。值得一提的,在本申请中脱泡罐1也可以采用可拆装的设计,为了确保密封性,同样可在各部件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2a4,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二密封圈2a4通常设置与密封槽内,从而密封罐体结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脱泡罐,用于盛放需要脱泡的液体;/n缓冲结构,与所述脱泡罐以及真空泵连通;/n真空泵,与所述脱泡罐以及所述缓冲结构连通;/n管道结构,连接所述脱泡罐、所述缓冲结构以及所述真空泵,用于输送流体;/n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管道结构上,用于控制所述管道结构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脱泡罐,用于盛放需要脱泡的液体;
缓冲结构,与所述脱泡罐以及真空泵连通;
真空泵,与所述脱泡罐以及所述缓冲结构连通;
管道结构,连接所述脱泡罐、所述缓冲结构以及所述真空泵,用于输送流体;
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管道结构上,用于控制所述管道结构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脱泡罐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缓冲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至少包括一个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泡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缓冲罐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通断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朱勇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北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