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忠专利>正文

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16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技术属农业节水技术领域。该技术主要解决:在干旱沙化地区建设人造湿地,实现节水农业生产,营造森林,培植果园,实施塑料大棚种植,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为南水北调工程作配套工程。技术要点:每块湿地的体积为上口:长100米,宽22米,深3米;底面积:底长98米,宽20米,沟槽深3米,在底部和四周铺上聚乙烯塑料膜,在内部分别填上沙土、黄土、植被土构成湿地本体,并在湿地本体底部铺设地井道,两端与地井相连,而后在植被土内距两侧边线5米处分别平行铺设水气管道,管道终端与水气道阀门连接,水气道阀门设置在地上1米处,与水气道垂直。该湿地配上水井和供水设备即可成为富泽良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技术》(以下简称人造湿地)属农林业节水植被技术
技术介绍
1.人造湿地形状《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技术》中所述的人造湿地本体形状为纵、横截面均为倒梯形,深度为3米,上口宽20米,长100米,下底宽18米,长98米的长方体。本体下层为砂土,中层为黄土或粘土,上层为用于种植的肥沃土壤。本文称为植被土。2.人造湿地的供排水系统在砂层土下部埋设由混凝土制成的直径为50cm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砂灰管。本文称地井道。在地井道两端设有地井,并与地井道相连。主要用于砂土内的水分能及时进入砂灰管内便于排出多余水分。在植被土的中上部埋设有灰塑复合管道。(本文称水气道)该管道外面是直径为30cm透气性良好的砂灰管,壁厚为5cm,砂灰管内设有直径10cm、壁厚为5mm的聚乙烯塑料管。在塑料管水平面45度处,每隔1.5-2米位置打上一组10mm的喷水气孔,每一组4-6孔,利用该构造将水气经塑料管注入到砂灰管内,水气利用砂灰管良好渗透性向周围土壤输送水分或空气,保障湿地具有良好的墒情。3.人造湿地的保墒系统在湿地本体底部和四周均铺设有经牢固粘结为一体的聚乙烯塑料膜,厚度为(1-1.5)微米。本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技术》属于农、林业节水植被技术领域。该技术有以下特征:①地下覆膜保墒功能利用聚乙烯塑料膜具有不透气和不降解的性质,经过粘接一次性埋设在湿地的底部,四周和顶部以底膜、侧膜、上地膜的形式,构成该湿地的保墒系统。②地下管网控墒功能利用埋设在该湿地本体内的地井道,水气道良好的透气、透水性配以地井、水气道阀门和供、排水设施构成地下管网控墒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湿地植被的实际需要及时用水泵从地井将水抽出或从水气道阀处将水气注入地下,完成调墒功能。由于该湿地具有保墒功能和控墒功能,经过人工的精心管理和维护,即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营造森林,培植果园,实现节水农业生产的目标。内灌式人造湿地植...

【技术特征摘要】
《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技术》属于农、林业节水植被技术领域。该技术有以下特征①地下覆膜保墒功能 利用聚乙烯塑料膜具有不透气和不降解的性质,经过粘接一次性埋设在湿地的底部,四周和顶部以底膜、侧膜、上地膜的形式,构成该湿地的保墒系统。②地下管网控墒功能 利用埋设在该湿地本体内的地井道,水气道良好的透气、透水性配以地井、水气道阀门和供、排水设施构成地下管网控墒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湿地植被的实际需要及时用水泵从地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