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丘陵经济林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68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节水灌溉配套技术是适合于山区丘陵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组合配套方法。依据山区丘陵地带特有的立地条件和水资源分布状况,按不同经济林分需水强度、灌溉规律、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优化配置,在不同地段设计罐式渗灌、穴式渗灌、条带式渗灌三种山区丘陵地带适宜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该灌溉装置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省工省料,适应性强等特点,以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价值,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山区丘陵干旱瘠薄地带经济林区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区丘陵经济林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方法(一)
本灌溉配套方法是适合于山区丘陵干旱缺水地区经济林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二)技术背景节水灌溉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山区丘陵地带土壤干旱瘠薄,水分缺乏,如利用传统的滴灌、喷灌、微灌等方式,不但成本较高,水资源不能很好满足其设计要求,而且山区丘陵地带耕作地分布很不均匀,地快面积小,不适合埋设输送管道,在这些地区不能很好发挥其利用价值。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近年来在山区丘陵不断扩大经济林的种植面积,传统的灌溉方式限制了干旱缺水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迫切需要根据山区丘陵地带特有的立地条件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因地制宜的设计适合干旱瘠薄山区的节水灌溉模式,以保证当地经济林的正常生长,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节水灌溉组合配套方法的目的就是依据山区丘陵地带特有的立地条件和水资源分布状况,按不同经济林分需水要求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省工省料,适应性强等特点,以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价值,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山区丘陵干旱瘠薄地带经济林区的推广应用。根据不同经济林品种的需水强度、灌溉规律等因素,本节水灌溉组合配套模式主要有三种灌溉方式罐式渗灌、穴式渗灌、条带式渗灌。蓄水兼肥料罐设计罐高为40cm,容量约为0.017m3(17升),形状为上口细,中间粗,底部细,上口敞开,底部封闭,罐体采用黄土烧制而成。在底面以上约2cm及其中间部位的罐壁周围均匀钻两排小孔,每排3孔,成等三角分布,小孔直径为1cm,小孔用渗水性较强的棉丝轻轻塞住,使水分沿棉线慢慢渗出。穴式渗灌蓄水穴呈长方形,尺寸长×宽×深=60cm×30cm×45cm。穴底铺设农用地膜,地膜上面(即穴内)填埋秸杆或杂草,以保持水分和避免水分向底部集中渗漏。条带式渗灌条带设计呈长方形,结构尺寸一般宽约为60cm,深约为45cm,条带长度根据树行长度而定,布置于两行树之间,条带底部铺塑料薄膜防渗,坑内填秸秆或杂草保持水分。本节水灌溉组合配套模式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1.成本低廉,投资较少。灌式渗灌的渗罐用黄土烧制而成,塑料薄膜容易购买,秸秆或杂草可就地取材。2.布设方便,施工简单。只需以当地的立地条件,在经济林地内布设适宜的渗灌方式即可。3.操作方便,易于掌握。该组合配套模式只要确定出经济林分适宜的灌水定额和经济林分各个生长时期的需水量,即可方便实施。4.高效节水,持续利用。本节水灌溉组合配套模式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各种灌溉方式装置可重复利用。5.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组合配套使用该节水灌溉方式,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控制地表径流,增加水分入渗,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穴式渗灌、罐式渗灌、条带式渗灌3种灌水形式的对比试验以及葡萄、苹果、板栗等不同品种果树的需水量大小试验,成功地确立了山丘区不同果树品种的灌溉制度以及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适用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渗灌罐侧视1中1为渗灌罐,2为渗灌罐顶部及封口塑料膜,3为渗灌孔。图2为罐式渗灌田间布设示意2中1为渗灌罐,4为经济林株。图3为穴式渗灌剖面3中5为蓄水穴,6为蓄水穴底部铺设的塑料中膜,7为穴内填埋的秸秆或杂草。图4为穴式渗灌田间布设示意4中4为经济林株,5为蓄水穴。图5为条带式渗灌剖面5中6为条带式渗灌底部铺设的塑料中膜,7为条带式渗灌内填的秸秆或杂草,8为条带式渗灌蓄水带。图6为条带式渗灌田间布设示意6中4为经济林株,8为条带式蓄水渗灌带。(五)本节水灌溉组合配套方法具体实施方式蓄水兼肥料罐设计具体实施在每棵栗树周围埋设渗灌罐3个,位置在树冠2/3处同一圆周上,夹角120°。渗罐容水量每个15~20Kg。渗灌罐由传统工艺烧制,也可用塑料制做。在渗灌罐身打孔若干个,位置分别中部、底部偏上处。孔径为1cm,每个小孔用棉线轻轻塞住,埋设时罐口高于地面2-3cm,防止暴雨时地表径流进入罐内造成淤积,注满水后罐口用塑料薄膜盖住,以减少蒸发,可采用人工挑运方式注入水,条件较好也可管道灌水。该蓄水罐在雨季能蓄水,旱季能通过小孔渗水,起到较好的水分调节作用。该方法适用于丘陵地区水源缺乏无灌溉条件的果园,尤适于干杂果经济林。穴式渗灌具体实施每棵果树周围挖穴3个,沿树干周围等三角分布,位置在树冠2/3处,形状为长方体,长0.6m,宽0.3m,深0.45m,容积约为0.081m3。穴底铺设农用地膜,地膜上面覆盖秸杆或杂草(即穴内填满秸秆或杂草),以保持水分和避免水分纵向集中渗漏,每个树穴实际蓄水量约为50~55Kg。采用半固定穴式渗灌系统,每两行果树之间埋设支管一条,支管上按间距50m安装给水栓,灌水时采用φ50涂塑软管安装于给水栓上,向每棵果树周围的树穴内注水,灌水完成后将涂塑软管取下,下次灌水时重复使用,灌水定额为9m3/亩。以板栗林为例,经多次试验观测,在每亩灌水9立方的情况下,最大土壤湿润深度为0.65-0.73m,能满足果树生长要求。由于穴式渗灌为局部灌溉,其均匀度不如微喷灌及滴灌,但灌水定额相对较小,用水比较节约,适合缺水地区选用。条带式渗灌具体实施田间工程布置方法,以板栗林为例,在每两行板栗之间挖蓄水条带一条,条带设计呈长方形,宽0.6m,深0.45m,其长度按果树林行长为准,条带底部铺塑料中膜,坑内填秸秆或杂草保持水分。塑料中膜作用让灌溉水向四周扩渗,防止纵向集中下渗形成重力水,以影响灌水效果;麦桔或杂草作用一是防止土方坍塌,二是在一定时间内可变成有机肥料。水源在较高位置根据具体要求建蓄水池,集蓄天然降水,或建扬水站提水。灌水方法从池内用软管引水至每个蓄水条带,灌满水后用塑料薄膜封顶,防止集中蒸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区丘陵经济林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经济林的立地条件和栽植方式,在树下设置渗灌罐、渗灌穴和渗灌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丘陵经济林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经济林的立地条件和栽植方式,在树下设置渗灌罐、渗灌穴和渗灌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丘陵经济林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渗灌罐中下部罐壁上加工有若干渗水小孔,渗水孔内塞有渗水棉线,渗灌罐三角等距埋置树下,罐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吉华夏江宝罗汉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