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强化结构的卷绕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3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强化结构的卷绕电池,该卷绕电池包含依序堆叠的一第一极金属箔材、一第一隔离膜、一第二极金属箔材与一第二隔离膜,其中该第一极金属箔材具有一电池芯卷绕段,该电池芯卷绕段相连一结构加强卷绕段,该第一极金属箔材的电池芯卷绕段、该第一隔离膜、该第二极金属箔材与该第二隔离膜为一起卷绕形成一电池芯,且该结构加强卷绕段包覆该电池芯且继续卷绕一指定圈数;据此即可通过该结构加强卷绕段卷绕该电池芯来增强该电池芯的结构强度,其无须改变现有的工序即可完成,其制造容易而成本低廉,且无须占用太多空间即可增加结构强度,满足电池轻薄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强化结构的卷绕电池
本技术涉及卷绕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卷绕电池的结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为目前随身设备最常使用的二次电池,为了增加携带时的便利与满足各式各样的造型需求,锂离子电池除了要满足轻、薄、短、小等的需求之外,更常被要求制成各种外型。习知锂离子电池,依目前主流封装形式制成的电池,一般称之为卷绕电池,卷绕电池的主要结构包含依序堆叠的一正极金属箔材、一隔离膜、一负极金属箔材与一隔离膜,并一起卷绕即形成卷绕电池的一电池芯。卷绕电池具有制造容易、对位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为一般不指定外型的优先选择。而为了符合精致小巧的使用需求,所搭配的电池往往需设计成极为窄小或细长来符合空间要求。这种细长型的卷绕电池,因长度/直径比值大,形成细长形态,导致电池的抗折强度不佳,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电池本体损坏。因此为了提升电池的本体强度,一般会以外加金属管的方式来提升结构强度,或者可在中心空间内置放金属管,通过金属管的存在可以让结构强度满足使用上的需求。然而以额外设置金属管的方式来增强卷绕电池的结构强度,不但会增加制造工序,且需要另外备料金属管,因而会提高制造与库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揭露一种制造简单、成本低廉且可增强结构强度的卷绕电池。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强化结构的卷绕电池,包括有一第一极金属箔材、一第一隔离膜、一第二极金属箔材、一第二隔离膜与一结构加强卷绕段。其中该第一极金属箔材具有一电池芯卷绕段,该第一隔离膜堆叠于该第一极金属箔材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该第二极金属箔材堆叠于该第一隔离膜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该第二隔离膜堆叠于该第二极金属箔材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该结构加强卷绕段相连该电池芯卷绕段。该第一极金属箔材的电池芯卷绕段、该第一隔离膜、该第二极金属箔材与该第二隔离膜为一起卷绕形成一电池芯,而该结构加强卷绕段包覆该电池芯且继续卷绕一指定圈数。如上所示,可通过该结构加强卷绕段卷绕该电池芯来增强该电池芯的结构强度。相较于习知技术,本技术优点至少包含:1.其无须改变现有的工序即可完成,其制造容易而成本低廉。2.无须占用太多空间即可增加结构强度,满足电池轻薄化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芯卷绕前的堆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池芯卷绕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成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成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测试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测试结果的曲线图。其中,附图标记:卷绕电池A、B第一极金属箔材10电池芯卷绕段101第一导电柄11第一活性物质12第一隔离膜20第二极金属箔材30第二导电柄31第二活性物质32第二隔离膜40结构加强卷绕段50、50A黏胶层51电池芯60胶带70、71平台80负重F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与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卷绕电池A,包括有一第一极金属箔材10、一第一隔离膜20、一第二极金属箔材30、一第二隔离膜40与一结构加强卷绕段50。其中该第一极金属箔材10具有一电池芯卷绕段101,该第一隔离膜20堆叠于该第一极金属箔材10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101之处,该第二极金属箔材30堆叠于该第一隔离膜20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101之处,该第二隔离膜40堆叠于该第二极金属箔材30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101之处,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相连该电池芯卷绕段101。且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与该电池芯卷绕段101可以为一体连接而让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为该第一极金属箔材10的一部份。该第一极金属箔材10与该第二极金属箔材30为具有相反的极性,举例来说,当该第一极金属箔材10为正极时,该第二极金属箔材30则为负极。且该第一极金属箔材10还连接有对应极性的一第一导电柄11并具有对应极性的第一活性物质12;而该第二极金属箔材30亦连接有对应极性的一第二导电柄31并具有对应极性的第二活性物质32。请再搭配参阅图2与图3所示,该第一极金属箔材10的电池芯卷绕段101、该第一隔离膜20、该第二极金属箔材30与该第二隔离膜40为一起卷绕形成一电池芯60(如图2)。且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包覆该电池芯60且继续卷绕一指定圈数,并黏贴一胶带71固定之,即完成卷绕电池A的成品(如图3)。又该指定圈数较佳的数量为介于1~200圈之间,依据使用上的需求而决定,当指定圈数越多时,可以提供越高的结构强度。而如图3所示的成品,该第一导电柄11与该第二导电柄31为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侧,形成为圆形的卷绕电池A。另请再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亦可改变该第二导电柄31于该第二极金属箔材30的设置方向,让该第一导电柄11与该第二导电柄31设置于同一侧,借以形成方形的卷绕电池B。请再参阅图5所示,其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加强卷绕段50A,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A亦可通过一胶带70黏贴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A与该电池芯卷绕段101,而让该电池芯卷绕段101与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A相连在一起,而方便选用不同长度与不同材质的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A,以满足需要不同结构强度的使用需求。且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A上可以设置一黏胶层51,该黏胶层51可以辅助固定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A,并进一步加强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A的结构强度。请再参阅图6所示,为测试结构示意图,测试为以该卷绕电池A为例说明。测试时为让该卷绕电池A横跨放置于两平台80上,并对该卷绕电池A的中心处施加一负重F。并记录不同长度(0、40、200、400mm)的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在不同的该负重F(4.9、10、12.07kg)下所产生的一凹陷深度。测试为以投影的方式量测该凹陷深度的最深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再参阅图7所示,为上述测试结果的曲线图,其中X轴为结构加强卷绕段的长度,Y轴为凹陷深度。由上表与图7可以发现,当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的长度愈长时,在不同的负重F下,该凹陷深度皆愈少。显然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确实可以加强该卷绕电池A的结构强度,且愈长的该结构加强卷绕段50加强的效果愈好。综上所述,本技术优点至少包含:1.按照现有工序即可加强结构,其无须改变工序即可完成,其制造容易而成本低廉。2.无须占用太多空间即可增加结构强度,满足电池轻薄化的使用需求。3.可依据需求自由调配卷绕圈数,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4.结构加强卷绕段的卷绕内层可以设置该黏胶层,帮助固定且可增强结构强度。5.该结构加强卷绕段可为该第一极金属箔材的一部份,减少工序与备料而降低成本。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强化结构的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一第一极金属箔材,该第一极金属箔材具有一电池芯卷绕段;/n一第一隔离膜,该第一隔离膜堆叠于该第一极金属箔材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n一第二极金属箔材,该第二极金属箔材堆叠于该第一隔离膜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以及/n一第二隔离膜,该第二隔离膜堆叠于该第二极金属箔材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以及/n一相连该电池芯卷绕段的结构加强卷绕段,该第一极金属箔材的电池芯卷绕段、该第一隔离膜、该第二极金属箔材与该第二隔离膜为一起卷绕形成一电池芯,且该结构加强卷绕段包覆该电池芯且继续卷绕一指定圈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强化结构的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极金属箔材,该第一极金属箔材具有一电池芯卷绕段;
一第一隔离膜,该第一隔离膜堆叠于该第一极金属箔材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
一第二极金属箔材,该第二极金属箔材堆叠于该第一隔离膜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以及
一第二隔离膜,该第二隔离膜堆叠于该第二极金属箔材上且位于对应该电池芯卷绕段之处;以及
一相连该电池芯卷绕段的结构加强卷绕段,该第一极金属箔材的电池芯卷绕段、该第一隔离膜、该第二极金属箔材与该第二隔离膜为一起卷绕形成一电池芯,且该结构加强卷绕段包覆该电池芯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鸿赖秀菱施凯胜陈福禄
申请(专利权)人:兴能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