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外连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2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连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外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复合镍层、第一304不锈钢层、铜层、第二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第一复合镍层、第一304不锈钢层、铜层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第一复合镍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第一304不锈钢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第二304不锈钢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第二复合镍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5%~6%、15%~24%、15%~24%、5%~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外连接片,在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强度的同时具有作为电池连接片所需的优良的导电性能,该连接片可充分发挥电池的使用效率,同时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外连接片
本技术涉及电池连接的
,尤其是一种电池外连接片。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工具应用越来越广,电动工具需要有足够电量的电池来提供能量,实现电动工具的应用。为保证电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电量供应不足、断路、发热等现象,需要将电动工具内的多个电池进行稳定的连接,目前焊接效果好且广泛使用是的材料为NB109铜合金的连接片,NB109铜合金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优秀的焊接性能,抗震性强,是一款综合性能较好的连接材料;但同时铜合金作为电池连接材料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一、铜合金焊接性能好,但导电性能有待提升,不能满足高导性产品的需求;二、铜合金随温度变化和时间推移,会逐渐出现锈蚀现象,会影响焊接的强度与导电的性能,内阻会增加,严重时会出现安全隐患。随着市场的需求,需要电动工具具有更大的电量及使用效率,对电池连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强度的同时提升连接材料的导电性能,充分发挥电池的使用效率。现有的铜合金无法满足该要求,在新的铜合金或其它产品开发出来替代现有铜合金使用在外连接前,研发出一种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高的强度,同时还具备高的导电率,符合目前电池对外连接PACK材料的需求的连接片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外连接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同时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及焊接性能的电池外连接片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外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复合镍层、第一304不锈钢层、铜层、第二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所述第一复合镍层、第一304不锈钢层、铜层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复合镍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304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304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复合镍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5%~6%、15%~24%、15%~24%、5%~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合镍层与所述第二复合镍层的厚度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304不锈钢层和第二304不锈钢层的厚度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的厚度范围为0.045-0.072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合镍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的硬度范围为80-100HV0.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的硬度范围为140-160HV0.2。进一步地,所述铜层的硬度范围为70-80HV0.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外连接片,在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强度的同时具有作为电池连接片所需的优良的导电性能,该连接片可充分发挥电池的使用效率,同时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外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较佳实施例。一种电池外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复合镍层1、第一304不锈钢层2、铜层3、第二304不锈钢层4以及第二复合镍层5;第一复合镍层1、第一304不锈钢层2、铜层3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4以及第二复合镍层5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第一复合镍层1与连接片的厚度比、第一304不锈钢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第二304不锈钢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第二复合镍层5与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5%~6%、15%~24%、15%~24%、5%~6%。第一复合镍层1、第一304不锈钢层2、铜层3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4以及第二复合镍层5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此处的面复合是指充分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与金属间的原子扩散原理,通过一定的机械咬合将不同的材料层结合为一体,这一工艺技术为常规工艺,通常由压力复合机来实现面复合。上述提供的电池外连接片,在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强度的同时具有作为电池连接片所需的优良的导电性能,该连接片可充分发挥电池的使用效率,同时性能稳定。优选地,第一复合镍层1与第二复合镍层5的厚度一致。优选地,第一304不锈钢层2和第二304不锈钢层4的厚度一致。优选地,第一304不锈钢层2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4的厚度范围为0.045-0.072mm。优选地,第一复合镍层1以及第二复合镍层5的硬度范围为80-100HV0.2。优选地,第一304不锈钢层2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4的硬度范围为140-160HV0.2。优选地,铜层3的硬度范围为70-80HV0.2。实施例1一种电池外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复合镍层1、第一304不锈钢层2、铜层3、第二304不锈钢层4以及第二复合镍层5;第一复合镍层1、第一304不锈钢层2、铜层3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4以及第二复合镍层5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第一复合镍层1与连接片的厚度比、第一304不锈钢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第二304不锈钢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第二复合镍层5与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6%、24%、24%、6%。具体制备流程如下:S1、原材料选取:选取厚度为0.6mm的纯镍带,选取厚度为2.4mm的不锈钢带,选取厚度为1.0mm的纯铜带;纯镍带、不锈钢带和纯铜带的状态均为软态,纯镍带的硬度90HV0.2,不锈钢带的硬度在150HV0.2,纯铜带的硬度在75HV0.2。S2、第一次复合:将纯镍带、不锈钢带、纯铜带依序层叠布置,纯镍带在上层,不锈钢带在中层,纯铜带在下层;给纯镍带、不锈钢带、纯铜带提供一定的热能,使纯镍带的温度控制在500℃,不锈钢带温度控制在750℃,纯铜带温度控制在350℃,再通过压力复合机对依序层叠布置好的纯镍带、不锈钢带、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得到复合带材。具体地,在第一次复合的步骤中,以复合带材90°来回折断后端面不分离作为第一次复合的合格标准。再者,在第一次复合的步骤中,压力复合机中通入有惰性气体(N2)或者氨分解气体(N2、H2),以保证纯镍带、不锈钢带、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时的还原环境;这样,可以防止纯镍带、不锈钢带、纯铜带之间出现杂物/氧化物,保证材料间的洁净度,不产生塑性差的物质从而影响材料结合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外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复合镍层、第一304不锈钢层、铜层、第二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所述第一复合镍层、第一304不锈钢层、铜层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复合镍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304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304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复合镍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5%~6%、15%~24%、15%~24%、5%~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外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复合镍层、第一304不锈钢层、铜层、第二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所述第一复合镍层、第一304不锈钢层、铜层以及第二304不锈钢层以及第二复合镍层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复合镍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304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304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复合镍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5%~6%、15%~24%、15%~24%、5%~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外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镍层与所述第二复合镍层的厚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外连接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楠覃超向齐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