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25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a.它由接收天线(1)的输出端连接到放大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IN,放大电路(2)的输出端OUT分成两路,一路与单片机9的HIS.1相连,另一路连接到A/D转换器(4)的模拟量输入端AIN,A/D转换器(4)的数据口D0~D9连接到数据存储器(5)和数据缓冲器(8)的数据口D0~D9,A/D转换器(4)的OE和STBY口与单片机(9)的HSO.3口相连,数据存储器(5)的A0~A14口与地址发生器(6)的A0~A14相连,数据缓冲器(8)的AD0~AD7口与单片机(9)的P3.0~P3.7相连,单片机(9)的RXD口与串行接口芯片(14)的RO口及远程通讯接口芯片(15)的RXD口相连,单片机(9)的TXD口与串行接口芯片(14)的TI口及远程通讯接口芯片(15)的TXD口相连。 b.单片机(9)的并行口P3.0~P3.7与地址锁存器(16)的AD0~AD7相连,同时与程序存储器(10)和数据存储器(11)的数据口D0~D7相连,地址锁存器(16)的输出口Q0~Q7与程序存储器(10)和数据存储器(11)的地址口A0~A7相连,地址锁存器(16)的输出口Q0、Q1与显示器(13)的RS、RW口相连,同时单片机的P4.0~P4.7口与程序存储器(10)和数据存储器(11)的A8~A14口相连,单片机(9)的P1.4~P1.7与数据存储器(11)的A15~A18相连。 c.单片机(9)的P0.1~0.2、P1.0~1.3口与键盘(12)的2根行线、4根列线相连,P3.0~P3.7与显示器(13)的DB0~DB7口相连。 d.地址发生器(6)的Q3、MR口与单片机(9)的HIS.0、HIS.2口相连,CLK口与分频器(7)的CLKON口相连,同时与A/D转换器(4)的CLK口相连,分频器(7)的CLKOUT口与单片机(9)的CLKOUT口相连。(*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装置,尤其适用于矿井冲击矿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实时监测,加上配套仪器也可用于预测预报矿山冲击地压危险、顶板垮落、大型岩石混凝土建筑失稳等其它煤岩灾害动力的监测。公知的煤岩动力灾害的监测,主要采用打钻来测量,不但操作复杂,而且可靠性差,既影响工作速度,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不占用工作时间和不需要打钻施工的非接触式预测方法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其一是采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其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1、声发射信号很弱,甚至没有信号;2、声发射技术及装备要求传感器与煤岩混凝土进行很好的耦合,这在实际现场中是非常困难的,无法实现便携式监测;3、声发射监测系统受外界及监测环境中其它工作过程的影响较大,排除外界干扰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工作场所中。其二是利用环境监测系统连续监测工作面的瓦斯涌出变化特征,分析涌出与突出的关系,从而间接预测突出。它比较片面,可靠性较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进行准确有效监测预报的装置,实现对煤岩不接触的,且定向、区域性、连续动态的监测并预报煤岩动力灾害现象,对煤岩实现连续监测或人为设定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a.它由接收天线(1)的输出端连接到放大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IN,放 大电路(2)的输出端OUT分成两路,一路与单片机9的HIS.1相连,另一路连 接到A/D转换器(4)的模拟量输入端AIN,A/D转换器(4)的数据口D0~D9 连接到数据存储器(5)和数据缓冲器(8)的数据口D0~D9,A/D转换器(4) 的OE和STBY口与单片机(9)的HSO.3口相连,数据存储器(5)的A0~A14 口与地址发生器(6)的A0~A14相连,数据缓冲器(8)的AD0~AD7口与单片 机(9)的P3.0~P3.7相连,单片机(9)的RXD口与串行接口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秋王恩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