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888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单元、反硝化单元、硝化单元和能源回收单元,所述能源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单元和所述硝化单元连接,进行热交换。所述硝化单元的有机物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硝化单元输出部分硝化液与厌氧单元输出的部分厌氧发酵液于换热器内进行液液热交换,升温后的厌氧发酵液与新鲜垃圾渗滤液混合后循环回厌氧单元;降温后的硝化液循环回硝化单元内,维持硝化罐内微生物的活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提供的系统不仅能够减少冷却水的使用,同时无需外源加热,利用硝化反应的放热加热厌氧发酵液,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城市垃圾的量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为2.64亿吨,预计2030年将达到4.09亿吨。垃圾中所含的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在降水的淋溶和冲刷等作用下会产生大量难降解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变化极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简单节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法、物化法和两者的综合法。然而生物处理法因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随着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总结,生物处理多采用“厌氧+反硝化+硝化”,即厌氧+两段生化工艺。传统的厌氧工艺分为中温厌氧和高温厌氧,工程上一般采用蒸汽或者热水等外来热源。然而,工程上硝化罐内有机物反应过程中却放出大量的热,为了维持硝化菌的活性,常采用硝化液和冷却塔换热的方式降低塔内温度。这不仅仅造成了热源的损失,同时引用大量新鲜水作为冷却水。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不仅无需外加热源,还节省了大量冷却水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传统“厌氧+反硝化+硝化”,即厌氧+两段生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产生热源损失以及使用大量新鲜水作为冷却水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不仅无需外加热源,还节省了大量冷却水的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单元、反硝化单元、硝化单元和能源回收单元,所述能源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单元和所述硝化单元连接,用于对硝化液和厌氧发酵液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厌氧发酵液是指用于热交换的厌氧单元出水,所述硝化液是指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硝化单元出水。在本技术中,所述硝化单元的有机物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硝化单元输出部分硝化液与厌氧单元输出的部分厌氧发酵液于换热器内进行液液热交换,升温后的厌氧发酵液与新鲜垃圾渗滤液混合后循环回厌氧单元;降温后的硝化液循环回硝化单元内,维持硝化罐内微生物的活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厌氧单元与所述反硝化单元之间设置有厌氧出水沉淀单元。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单元、厌氧出水沉淀单元、反硝化单元和硝化单元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其中,所述厌氧单元的出水进入所述厌氧出水沉淀单元,经处理后再依次进入所述反硝化单元和所述硝化单元。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硝化单元包括反硝化罐,在所述反硝化罐内设置有搅拌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硝化单元包括硝化罐,在所述硝化罐内设置有射流器。其中,气体进入射流器顶端,经换热降温后的硝化液进入射流器底部,经射流器汽水混合后经喷嘴进入硝化罐持续反应。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硝化罐的侧壁上设置有硝化液主出水口、硝化液循环进水口和硝化液循环出水口,优选三者自上而下设置。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硝化液循环流动方向,所述硝化液循环出水口、换热器和硝化液循环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硝化液的热交换路径。其中,通过管道将部分硝化液自硝化液循环出水口输出至所述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再通过管道自换热器循环至硝化液循环进水口,最终循环回所述硝化单元。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单元包括厌氧反应罐,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循环水出口、第二循环水出口和多个循环水入口。其中,所述第一循环水出口和第二循环水出口用于自所述厌氧反应罐输出部分厌氧发酵液。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循环水出口、第二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汇合后再通过管道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用于将厌氧发酵液输出至换热器。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循环水入口通过管道汇合后再通过管道与所述换热器连接,形成厌氧发酵液的热交换路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循环水入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新鲜垃圾渗滤液入口。其中,经过换热器升温后的厌氧发酵液与新鲜垃圾渗滤液混合后进入厌氧单元。所述新鲜垃圾渗滤液是指没有经过处理的新的垃圾渗滤液。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自多个循环水入口向所述厌氧反应罐内延伸设置有多个循环水布水管。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循环水布水管延伸至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中心处,其它循环水布水管的末端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一圆周上均匀分布。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所述循环水布水管上设置有开关阀门,如此,每个循环水布水管都能被单独控制。其中,多个循环水布水管的末端沿厌氧反应罐的周向均匀分布,从而使循环水入口能围绕厌氧反应罐分布,进而使得垃圾渗滤液均匀分布于整个反应罐内。其中,所述多个循环水布水管离所述厌氧反应罐的顶部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技术采用了不同半径不同位置的循环布水管道,布水均匀,具有较强的搅拌强度,使得整个反应罐内无死角区域。采用了不同长度的管道式布水,而不是传统布水器,解决了布水器的结垢以及堵塞问题;具有耐负荷冲击性强的特点,能够适应来水水量及水质的波动;运行稳定,有机物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侧壁上、所述多个循环水入口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污泥出口。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自所述多个污泥出口向所述厌氧反应罐内延伸设置有多个污泥排放管,优选所述多个污泥排放管彼此连通。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污泥排放管延伸至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中心处,其它污泥排放管的末端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一圆周上均匀分布。其中,所述多个污泥排放管与所述厌氧反应罐底部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不同,因为这样可以用于排放厌氧反应罐内不同泥龄的污泥。污泥从各个剩余污泥排放管排出,保证反应罐内没有污泥沉积,产生死区,汇合后的污泥进入污泥储存池。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三相分离器。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相分离器由上下两层三角形导流板组成。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循环水出口和第二循环水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循环反应罐内不同深度的渗滤液出水,以保证整个反应罐内液体的均匀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方设置有集气管。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侧壁上、三相分离器上方设置有厌氧主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出水沉淀单元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侧壁上、沿其轴向方向还设置有多个取样口。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顶部设置有甲烷报警仪、H2S报警仪、安全水封和出气水封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单元、反硝化单元、硝化单元和能源回收单元,所述厌氧单元包括厌氧反应罐,所述能源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单元和所述硝化单元连接,进行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单元、反硝化单元、硝化单元和能源回收单元,所述厌氧单元包括厌氧反应罐,所述能源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单元和所述硝化单元连接,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单元与所述反硝化单元之间设置有厌氧出水沉淀单元,所述厌氧单元、厌氧出水沉淀单元、反硝化单元和硝化单元通过管道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硝化单元包括反硝化罐,在所述反硝化罐内设置有搅拌器;和/或
所述硝化单元包括硝化罐,在所述硝化罐的侧壁上设置有硝化液主出水口、硝化液循环进水口和硝化液循环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硝化液循环流动方向,所述硝化液循环出水口、换热器和硝化液循环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硝化液的热交换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反应罐的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循环水出口、第二循环水出口和多个循环水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能源自给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循环水出口、第二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汇合后再通过管道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用于将厌氧发酵液输出至换热器;和/或
所述多个循环水入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伟艾丽丽曹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