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78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包括吊钩,所述吊钩设置于吊装板的底部,所述吊装板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对所述吊钩,每对所述吊钩相对设置,每个吊钩的靠近所述吊钩的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朝向所述吊钩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高度低于所述吊钩的高度;还包括至少两根吊绳,所述吊绳吊挂至所述吊装板顶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用途是,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吊运一组模板,且能够保持模板的竖直状态,放置于钢筋笼两侧后能够直接进行模板的组装而无需临时固定,简化安装程序,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
本技术涉及路桥施工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公路防撞墙一般直接在道路旁浇筑而成,需要将将撞墙模板利用吊车或者模板安装车吊装至相应位置的钢筋笼处进行安装。无论是模板安装车还是吊车吊装,均通过绳索将单块模板捆绑后,再用钩子勾起吊运至相应位置,简单固定后,吊运另一侧的模板至相应位置,将相对应的两块模板进行连接组装,该种方式较为麻烦,效率较低,且对于高架桥或桥梁处的公路防撞墙模板安装时,若外侧模板的临时固定没做好而掉落或翻倒,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若相对应的两块模板连接好再吊装,由于连接处的连接杆较为纤细,容易变形,且由于钢筋笼的布置无法直接安装至钢筋笼两侧。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能够同时吊装两块模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的防撞墙模板搬运时无法同时吊装一组模板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包括吊钩,所述吊钩设置于吊装板的底部,所述吊装板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对所述吊钩,每对所述吊钩相对设置,每个吊钩的靠近所述吊钩的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朝向所述吊钩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高度低于所述吊钩的高度;还包括至少两根吊绳,所述吊绳吊挂至所述吊装板顶部。通过本方案,同一对吊钩分别吊同一组模板中的两块模板,多对吊钩的设置使每块模板均有多个吊钩进行吊运,保证模板起吊时的稳定性,避免倾斜;吊钩吊挂至模板的外侧,为防止模板底部向内侧倾斜而无法放置,因此设置挡板档至模板的内侧,使模板保持竖直状态,以便放置于钢筋笼的两侧;挡板的设置还能够避免模板之间相互碰撞造成模板损坏;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吊运一组模板,且能够保持模板的竖直状态,放置于钢筋笼两侧后能够直接进行模板的组装而无需临时固定,简化安装程序,提高施工效率。优选地,所述挡板顶部贯穿所述吊装板并与所述吊装板铰接,所述挡板能够围绕铰接轴转动使所述防滑垫靠近所述吊钩;每对所述挡板顶部连接至同一根所述吊绳上。通过本方案,起重设备固定至吊绳中间起吊本装置时,挡板会在吊绳的作用下沿铰接轴旋转,使挡板底部朝向吊钩运动,从而夹紧模板,提高吊装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挡板包括杆体与板体,所述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杆体以及所述吊钩的宽度,所述防滑垫满铺至所述板体上,所述杆体与所述吊装板铰接。通过本方案,进一步提高挡板夹紧时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杆体顶部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设置于所述杆体之间的相对的一面。通过本方案,吊环设置于侧面,有助于起吊时挡板的旋转。优选地,所述吊钩转动连接至所述吊装板上。通过本方案,将吊钩旋转至一侧,使吊钩与模板平行,便于吊钩钩至相应位置。优选地,所述吊装板包括座板以及安装板,所述座板上设置有滑动孔,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至所述滑动孔中;相对的所述吊钩以及相对的所述挡板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所述安装板上,使所述安装板能够带动所述吊钩之间以及所述挡板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本方案,使两块模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宽度的防撞墙的模板安装。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座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与同一对的所述吊钩排布方向一致。通过本方案,对安装板进行调节并固定,避免起吊过程中因晃动造成间距的变化。优选地,吊挂同一防撞墙模板的所述吊钩及所述挡板设置于同一块所述安装板上。通过本方案,仅旋转一根螺栓即可调整一侧的吊钩与挡板,简化调节程序,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使用本装置进行防撞墙模板的吊装,能够同时起吊一组模板,并保持模板的竖直状态放置于钢筋笼的两侧,无需对单块模板的临时固定,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中挡板与吊装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包括吊钩1210,所述吊钩1210设置于吊装板1100的底部,所述吊装板1100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对所述吊钩1210,每对所述吊钩1210相对设置,每个吊钩1210的靠近所述吊钩1210的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挡板1220,所述挡板1220的朝向所述吊钩1210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垫(图中未示出);所述防滑垫的高度低于所述吊钩1210的高度;还包括至少两根吊绳1300,所述吊绳1300吊挂至所述吊装板1100顶部。通过本实施例该方案,同一对吊钩1210分别吊同一组模板2000中的两块模板,多对吊钩1210的设置使每块模板2000均有多个吊钩1210进行吊运,保证模板2000起吊时的稳定性,避免倾斜滑落;吊钩1210吊挂至模板2000的外侧,为防止模板2000底部向内侧倾斜(即两块模板的底部相互靠近)而无法放置于钢筋笼两侧,因此设置挡板1220档至模板2000的内侧,使模板2000保持竖直状态,以便放置于钢筋笼的两侧;挡板1220的设置还能够避免模板2000之间相互碰撞造成模板2000损坏;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吊运一组模板2000,且能够保持模板2000的竖直状态,放置于钢筋笼两侧后能够直接进行模板2000的组装而无需临时固定,简化安装程序,提高施工效率。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220顶部贯穿所述吊装板1100并与所述吊装板1100铰接,所述挡板1220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包括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设置于吊装板的底部,所述吊装板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对所述吊钩,每对所述吊钩相对设置,每个吊钩的靠近所述吊钩的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朝向所述吊钩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高度低于所述吊钩的高度;还包括至少两根吊绳,所述吊绳吊挂至所述吊装板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包括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设置于吊装板的底部,所述吊装板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对所述吊钩,每对所述吊钩相对设置,每个吊钩的靠近所述吊钩的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朝向所述吊钩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高度低于所述吊钩的高度;还包括至少两根吊绳,所述吊绳吊挂至所述吊装板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顶部贯穿所述吊装板并与所述吊装板铰接,所述挡板能够围绕铰接轴转动使所述防滑垫靠近所述吊钩;每对所述挡板顶部连接至同一根所述吊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杆体与板体,所述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杆体以及所述吊钩的宽度,所述防滑垫满铺至所述板体上,所述杆体与所述吊装板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墙模板搬运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涛刘书麟芦福赵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