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42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管,四个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均设置有定位杆,且定位杆与支撑管的内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减震弹簧。该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通过GPS接收模块与通信异步串口通讯,由于通信异步串口的中断级别比较低,容易被其他系统或外设中断,为了处理简单并提高中断级别并保证实时性,利用串口收发芯片进行中断接收,同时将其中断信号接于通信异步串口上,无线电接收模块接于串行接口上,将串行接口与通信异步串口连接,使得信号快速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但是无人机在工作时,因机械故障、飞行控制器失控等原因,容易出现在未知场地着陆。现有公开号为CN209299261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包括信号源模块和信号接收处理模块,信号源模块固定在无人机上,它为实现对持续对迫降无人进行定位,帮助搜救无人机或操作人员快速定位迫降在复杂场地的无人机提供硬件基础,但是该装置在接收定位信息和无线电信息时,由于硬件过于复杂,导致定位信息和无线电信息难以及时处理,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管,四个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均设置有定位杆,且定位杆与支撑管的内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与支撑管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无人机的内部设置有GPS接收模块、串口收发芯片、通信异步串口、导航CPU、串行接口和无线电接收模块,所述GPS接收模块与串口收发芯片电信连接,所述串口收发芯片分别与通信异步串口和串行接口电信连接,所述串行接口与无线电接收模块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由固定杆和限位杆组成,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支撑管的外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承重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承重杆为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无人机的内部还设置有寄存器,所述通信异步串口与寄存器电信连接。优选的,所述GPS接收模块采用ASCII码接收。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通过GPS接收模块与通信异步串口通讯,由于通信异步串口的中断级别比较低,容易被其他系统或外设中断,为了处理简单并提高中断级别并保证实时性,利用串口收发芯片进行中断接收,同时将其中断信号接于通信异步串口上,无线电接收模块接于串行接口上,将串行接口与通信异步串口连接,使得信号快速传递,GPS接收模块通常只接不发,故采用单工方式即可完成,为减少通讯压力故采用双单工方式通讯方式,在通信异步串口中接收,在导航CPU上定时发送,从而及时进行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框图。图中:1、无人机;2、支撑管;3、定位杆;4、减震弹簧;5、限位组件;51、固定杆;52、限位杆;6、GPS接收模块;7、串口收发芯片;8、通信异步串口;9、导航CPU;10、串行接口;11、无线电接收模块;12、承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请参阅图1-2,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无人机1,无人机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管2,四个支撑管2的底部均设置有定位杆3,且定位杆3与支撑管2的内侧滑动连接,两个定位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杆12,定位杆3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的顶部与支撑管2的底部连接,支撑管2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5,当无人机1降落时,承重杆12会与地面接触,因此支撑管2会在定位杆3上滑动,并通过减震弹簧4减缓支撑管2的下降的作用力,从而减少无人机1降落造成的震动,并对无人机1进行保护。限位组件5由固定杆51和限位杆52组成,固定杆51固定安装在支撑管2的外侧,限位杆5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杆5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限位杆52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承重杆12转动连接,利用限位组件5对承重杆12进行支撑,并对承重杆12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保护承重杆12。承重杆12为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的承重杆12与地面接触后,会发生形变,从而减少地面接触造成的冲击力。无人机1的内部设置有GPS接收模块6、串口收发芯片7、通信异步串口8、导航CPU9、串行接口10和无线电接收模块11,GPS接收模块6与串口收发芯片7电信连接,串口收发芯片7分别与通信异步串口8和串行接口10电信连接,串行接口10与无线电接收模块11电性连接,无人机1的内部还设置有寄存器,通信异步串口8与寄存器电信连接,串口收发芯片7的型号为TL16C752,导航CPU9的型号为MT6575A9,GPS接收模块的型号为GN200B,无线电接收模块11的型号为H34C,通过GPS接收模块6与通信异步串口8通讯,由于通信异步串口8的中断级别比较低,容易被其他系统或外设中断,为了处理简单并提高中断级别并保证实时性,利用串口收发芯片7进行中断接收,同时将其中断信号接于通信异步串口8上,无线电接收模块11接于串行接口10上,且串行接口10与通信异步串口8连接,将S422串口与F2812串口相连,使得信号快速传递,GPS接收模块6通常只接不发,故采用单工方式即可完成,为减少通讯压力故采用双单工方式通讯方式,在通信异步串口8中接收,在导航CPU上定时发送,从而及时进行定位。GPS接收模块6采用ASCII码接收,由于无线电通讯速率高,通讯量大,为了减少单字中断接收引起的高频中断,减小系统中断负担,利用通信异步串口8自带的16字节FIFO进行中断接收,同时为防止高优先级中断打断而造成接收溢出,设置FIFO为8字节中断接收,剩余的8个字节的中断作为缓冲使用,如此方便数据传递。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无人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管(2),四个所述支撑管(2)的底部均设置有定位杆(3),且定位杆(3)与支撑管(2)的内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杆(12),所述定位杆(3)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减震弹簧(4),所述减震弹簧(4)的顶部与支撑管(2)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管(2)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5);/n所述无人机(1)的内部设置有GPS接收模块(6)、串口收发芯片(7)、通信异步串口(8)、导航CPU(9)、串行接口(10)和无线电接收模块(11),所述GPS接收模块(6)与串口收发芯片(7)电信连接,所述串口收发芯片(7)分别与通信异步串口(8)和串行接口(10)电信连接,所述串行接口(10)与无线电接收模块(11)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迫降无人机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无人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管(2),四个所述支撑管(2)的底部均设置有定位杆(3),且定位杆(3)与支撑管(2)的内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杆(12),所述定位杆(3)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减震弹簧(4),所述减震弹簧(4)的顶部与支撑管(2)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管(2)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5);
所述无人机(1)的内部设置有GPS接收模块(6)、串口收发芯片(7)、通信异步串口(8)、导航CPU(9)、串行接口(10)和无线电接收模块(11),所述GPS接收模块(6)与串口收发芯片(7)电信连接,所述串口收发芯片(7)分别与通信异步串口(8)和串行接口(10)电信连接,所述串行接口(10)与无线电接收模块(11)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爱冬昌越房杰高志祥张鹏飞仇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晓庄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