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39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包括驾驶舱钢制框架和安全气囊传感器,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两侧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上设置有钢化玻璃窗,所述舱门内部设置有加固钢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驾驶舱钢制框架、螺纹安装脚、以及拆卸底座板,可快速实现驾驶舱的拆卸和安装,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气囊一、气囊二、气囊三以及安全气囊传感器,可在驾驶舱发生较强冲撞损坏时,对驾驶员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减小了人员的损伤程度,通过设置波纹状降噪垫,通过降噪垫的吸引结构,吸收驾驶舱外部的噪音,较大程度的减小了引擎发出的噪音,保障施工人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工程一项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即以提高人类的利益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将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现有机械工程中使用到的大型机械设备的驾驶舱大多都是一侧较薄的金属结构,在遇到紧急事故时,内部缺少防护结构对驾驶员造成危害,其次,驾驶舱与设备大多为一体式结构,不便于拆卸和安装,最后,驾驶舱的防噪音效果较差,对施工驾驶人员增加工作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包括驾驶舱钢制框架和安全气囊传感器,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两侧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上设置有钢化玻璃窗,所述舱门内部设置有加固钢条,所述舱门内壁上设置有缓冲软垫,所述缓冲软垫内部设置有气囊仓三,所述气囊仓三内设置有气囊三,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顶部设置有活动封顶,所述活动封顶顶部设置有抬杆,所述活动封顶底部设置有气囊仓一,所述气囊仓一内设置有气囊一,所述气囊仓一外围在所述活动封顶内设置有钢板内衬,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底部四角处设置有螺纹安装脚,所述螺纹安装脚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底部设置有拆卸底座板板,所述拆卸底座板板上设置有螺杆,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箱板,所述防护箱板一侧壁上设置有波纹状降噪垫,所述防护箱板四周壁上设置有透气槽道,所述防护箱板内部设置有缓冲减震柱,所述缓冲减震柱一侧设置有气囊仓二,所述气囊仓二内设置有气囊二,所述气囊仓一、所述气囊仓二以及所述气囊仓三内部一角处均设置有所述安全气囊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舱门与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通过合页连接,所述钢化玻璃窗内嵌在所述舱门上,所述加固钢条卡压在所述舱门内。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软垫与所述舱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仓三与所述舱门通过卡槽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三与所述气囊仓三通过卡压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封顶与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抬杆与所述活动封顶焊接。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仓一与所述活动封顶通过卡槽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一与所述气囊仓一通过卡压的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钢板内衬内嵌在所述活动封顶中,所述螺纹安装脚与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焊接,所述套筒嵌套在所述螺纹安装脚上。进一步的,所述拆卸底座板板与所述套筒焊接,所述螺杆与所述拆卸底座板插接,所述防护箱板与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波纹状降噪垫与所述防护箱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透气槽道拆卸于所述防护箱板上,所述缓冲减震柱内嵌在所述防护箱板内。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仓二与所述防护箱板通过卡槽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二与所述气囊仓二通过卡压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安全气囊传感器与所述气囊仓一、所述气囊仓二以及所述气囊仓三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所述拆卸底座板安装在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上的驾驶位处,然后将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通过所述螺纹安装脚插入到所述套筒内,进行固定连接,此设计的出现,便于驾驶舱出现较大变形或事故损坏,可进行便捷快速更换,提高了维护的效率,接着将所述安全气囊传感器与设备上的控制端接通电源,即可正常使用,在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遇到较强的冲撞或者其他紧急突发事故时,所述安全气囊传感器内触发设定强度警戒值,通知所述气囊一、所述气囊二以及所述气囊三内的组件进行点火,驱动气囊将驾驶员包围起来,避免身体受到损伤,同时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所述活动封顶内的钢板内衬、所述防护箱板内的所述缓冲减震柱以及所述舱门的加固钢条均提高了驾驶舱的刚性,能够减小驾驶舱的损坏变形程度,进一步保护了驾驶员的安全,最后,所述波纹状降噪垫能够较小设备驾驶舱尾部引擎处的噪音,减小对驾驶舱内传递的噪音,保障施工人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设置驾驶舱钢制框架、螺纹安装脚、以及拆卸底座板,可快速实现驾驶舱的拆卸和安装,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置气囊一、气囊二、气囊三以及安全气囊传感器,可在驾驶舱发生较强冲撞损坏时,对驾驶员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减小了人员的损伤程度;3、本技术通过设置波纹状降噪垫,通过降噪垫的吸引结构,吸收驾驶舱外部的噪音,较大程度的减小了引擎发出的噪音,保障施工人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中驾驶舱钢制框架的打开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中防护箱板的俯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中活动封顶的正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中舱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中舱门与缓冲软垫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中缓冲软垫的正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驾驶舱钢制框架;2、螺纹安装脚;3、套筒;4、拆卸底座板;5、防护箱板;6、透气槽道;7、活动封顶;8、抬杆;9、加固钢条;10、气囊仓一;11、缓冲减震柱;12、波纹降噪垫;13、气囊二;14、钢板内衬;15、气囊仓二;16、气囊一;17、安全气囊传感器;18、舱门;19、钢化玻璃窗;20、缓冲软垫;21、气囊仓三;22、气囊三;23、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7所示,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包括驾驶舱钢制框架1和安全气囊传感器17,驾驶舱钢制框架1两侧设置有舱门18,舱门18上设置有钢化玻璃窗19,舱门18内部设置有加固钢条9,舱门18内壁上设置有缓冲软垫20,缓冲软垫20内部设置有气囊仓三21,气囊仓三21内设置有气囊三22,驾驶舱钢制框架1顶部设置有活动封顶7,活动封顶7顶部设置有抬杆8,活动封顶7底部设置有气囊仓一10,气囊仓一10内设置有气囊一16,气囊仓一10外围在活动封顶7内设置有钢板内衬14,驾驶舱钢制框架1底部四角处设置有螺纹安装脚2,螺纹安装脚2上设置有套筒3,套筒3底部设置有拆卸底座板4板,拆卸底座板4板上设置有螺杆23,驾驶舱钢制框架1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箱板5,防护箱板5一侧壁上设置有波纹状降噪垫12,防护箱板5四周壁上设置有透气槽道6,防护箱板5内部设置有缓冲减震柱11,缓冲减震柱11一侧设置有气囊仓二15,气囊仓二15内设置有气囊二13,气囊仓一10、气囊仓二15以及气囊仓三21内部一角处均设置有安全气囊传感器17。本实施例中,舱门18与驾驶舱钢制框架1通过合页连接,钢化玻璃窗19内嵌在舱门18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舱钢制框架(1)和安全气囊传感器(17),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两侧设置有舱门(18),所述舱门(18)上设置有钢化玻璃窗(19),所述舱门(18)内部设置有加固钢条(9),所述舱门(18)内壁上设置有缓冲软垫(20),所述缓冲软垫(20)内部设置有气囊仓三(21),所述气囊仓三(21)内设置有气囊三(22),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顶部设置有活动封顶(7),所述活动封顶(7)顶部设置有抬杆(8),所述活动封顶(7)底部设置有气囊仓一(10),所述气囊仓一(10)内设置有气囊一(16),所述气囊仓一(10)外围在所述活动封顶(7)内设置有钢板内衬(14),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底部四角处设置有螺纹安装脚(2),所述螺纹安装脚(2)上设置有套筒(3),所述套筒(3)底部设置有拆卸底座板(4)板,所述拆卸底座板(4)板上设置有螺杆(23),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箱板(5),所述防护箱板(5)一侧壁上设置有波纹状降噪垫(12),所述防护箱板(5)四周壁上设置有透气槽道(6),所述防护箱板(5)内部设置有缓冲减震柱(11),所述缓冲减震柱(11)一侧设置有气囊仓二(15),所述气囊仓二(15)内设置有气囊二(13),所述气囊仓一(10)、所述气囊仓二(15)以及所述气囊仓三(21)内部一角处均设置有所述安全气囊传感器(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舱钢制框架(1)和安全气囊传感器(17),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两侧设置有舱门(18),所述舱门(18)上设置有钢化玻璃窗(19),所述舱门(18)内部设置有加固钢条(9),所述舱门(18)内壁上设置有缓冲软垫(20),所述缓冲软垫(20)内部设置有气囊仓三(21),所述气囊仓三(21)内设置有气囊三(22),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顶部设置有活动封顶(7),所述活动封顶(7)顶部设置有抬杆(8),所述活动封顶(7)底部设置有气囊仓一(10),所述气囊仓一(10)内设置有气囊一(16),所述气囊仓一(10)外围在所述活动封顶(7)内设置有钢板内衬(14),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底部四角处设置有螺纹安装脚(2),所述螺纹安装脚(2)上设置有套筒(3),所述套筒(3)底部设置有拆卸底座板(4)板,所述拆卸底座板(4)板上设置有螺杆(23),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箱板(5),所述防护箱板(5)一侧壁上设置有波纹状降噪垫(12),所述防护箱板(5)四周壁上设置有透气槽道(6),所述防护箱板(5)内部设置有缓冲减震柱(11),所述缓冲减震柱(11)一侧设置有气囊仓二(15),所述气囊仓二(15)内设置有气囊二(13),所述气囊仓一(10)、所述气囊仓二(15)以及所述气囊仓三(21)内部一角处均设置有所述安全气囊传感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18)与所述驾驶舱钢制框架(1)通过合页连接,所述钢化玻璃窗(19)内嵌在所述舱门(18)上,所述加固钢条(9)卡压在所述舱门(1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工程驾驶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软垫(20)与所述舱门(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洁刘逢雪崔岩陈伟崔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