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小车及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22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喷墨打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印小车上连接线走线混乱,不利于安装和检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打印小车及打印机。该打印小车包括第一喷墨打印区、第二喷墨打印区、第一主控制单元和第二主控制单元,第一主控制单元与第一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与第一喷墨打印区的所有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二主控制单元与第二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并与第二喷墨打印区的所有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各喷墨打印区中的喷头与距离较近的主控制单元连接,从而避免主控制单元与喷头连接线走线混乱的问题,便于各喷墨打印区中喷头的布线和检修,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本技术属于喷墨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技术介绍
现有打印机设备上的打印小车上设置有喷头模组,喷头模组的数量不一定,每个喷头模组中均设置有多个喷头控制板和多个喷头,每个喷头控制板对应连接一个喷头,而多个喷头控制板又与一个主板进行连接,但每个主板能够连接的喷头控制板的数量是有限的,在实际应用中,主板的数量会随着喷头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主板增多导致打印小车上连接线走线混乱,不利于安装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印小车及打印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印小车上连接线走线混乱,不利于安装和检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印小车,所述打印小车包括:第一喷墨打印区,包括若干喷头模组;第一主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二喷墨打印区,包括若干喷头模组;第二主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打印小车还包括:第一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电连接;第二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电连接。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一供电单元设于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主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供电单元设于第二安装架上。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背离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背离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的一侧。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的上方,所述第二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的上方。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在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在第一方向的一侧。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与第一供电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五预设距离,所述第二主控制单元与第二供电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六预设距离。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喷嘴位于第一曲面上,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喷嘴位于第一曲面上。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打印小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打印小车及打印中设置了第一喷墨打印区、第二喷墨打印区、第一主控制单元和第二主控制单元,第一主控制单元与第一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使第一主控制单元与第一喷墨打印区的所有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二主控制单元与第二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并使第二主控制单元与第二喷墨打印区的所有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从而使得各喷墨打印区中的喷头与距离较近的主控制单元连接,从而避免主控制单元与喷头连接线走线混乱的问题,便于各喷墨打印区中的喷头的布线和检修,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印机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印机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隐藏第一喷墨机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C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印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印小车的主视图;图8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印小车位于打印平台上方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隐藏第三支撑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印小车位于清洗装置上方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图11中清洗装置设有集墨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打印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打印小车装配的截面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喷头模组的剖视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副墨盒及墨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副墨盒增设第一保温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7中副墨盒增设第二保温罩、第三保温罩、第四保温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打印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打印小车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7中打印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8中打印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10、打印小车;11、第一支撑机构;111、第一支撑部件;112、第二支撑部件;12、第一喷墨机构;121、第一喷头模组;122、第二喷头模组;123、第三喷头模组;124、第四喷头模组;125、第五喷头模组;126、第六喷头模组;127、第七喷头模组;128、第八喷头模组;129、第九喷头模组;1201、壳体;1202、喷头控制板;1203、副墨盒;12031、第一加热带;12032、第二加热带;12033、第三加热带;12034、第一保温罩;12035、第二保温罩;12036、第三保温罩;12037、第四保温罩;1204、墨盒支架;1205、喷头;13、第一导向机构;131、第一导轨;132、第一滑块;14、第一驱动机构;141、第一丝杆;142、第一电机;151、加热灯;152、第一预固化灯;153、第二预固化灯;154、第三预固化灯;155、终固化灯;161、第二喷墨机构;162、第三喷墨机构;163、第四支撑机构;164、第五支撑机构;165、第三导向机构;166、第四导向机构;167、第三驱动机构;168、第四驱动机构;171、第一喷墨打印区;172、第二喷墨打印区;173、第一主板;174、第一电源座;175、第一安装架;176、第二安装架;177、第二主板;20、打印平台;21、第二支撑机构;211、第三支撑部件;212、第四支撑部件;22、喷印台;30、清洗装置;31、第三支撑机构;311、第五支撑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小车包括:/n第一喷墨打印区,包括若干喷头模组;/n第一主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n第二喷墨打印区,包括若干喷头模组;/n第二主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小车包括:
第一喷墨打印区,包括若干喷头模组;
第一主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
第二喷墨打印区,包括若干喷头模组;
第二主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控制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小车还包括:
第一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电连接;
第二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距离,并与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的所有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墨打印区、所述第二喷墨打印区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一供电单元设于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主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供电单元设于第二安装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勇李海平周应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