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19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上表面设有耐磨涂层,所述面料基层下方设有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下方设有抗菌层,所述第一粘合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料基层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抗菌层的上表面粘合,所述抗菌层下方设有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下方设有透气层,所述第二粘合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抗菌层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粘合,所述透气层由蜂窝纤维透气孔与蜂窝纤维吸附棉组成,所述蜂窝纤维吸附棉内分布有活性炭,所述透气层下方设有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三粘合层下方设有纤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菌、抑菌效果理想,且透气性、耐磨、抗皱抗起球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属于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适合做沙发,服装等纺织品,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面料之一,复合面料是一种采用超细纤维在特定的纺织加工和独特的染色整理,然后再经“复合”设备加工而成,国际上流行的6种复合工艺,即热溶胶粉点涂层复合工艺、热溶胶浆点复合工艺、热溶胶撒粉复合工艺、热溶胶双点复合工艺、聚氨酯喷涂复合工艺、聚氨酯滚涂复合工艺复合的面料,是较新型被市场所开发的一种面料,简而言之,就是两种面料复合在一起的面料。随着面料逐渐向轻薄化、健康化、多功能化发展,常见的复合面料的抗菌、抑菌效果不理想,且透气性、耐磨、抗皱抗起球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抗菌、抑菌效果理想,且透气性、耐磨、抗皱抗起球性较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上表面设有耐磨涂层,所述面料基层下方设有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下方设有抗菌层,所述第一粘合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料基层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抗菌层的上表面粘合,所述抗菌层下方设有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下方设有透气层,所述第二粘合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抗菌层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粘合,所述透气层由蜂窝纤维透气孔与蜂窝纤维吸附棉组成,所述蜂窝纤维吸附棉内分布有活性炭,所述透气层下方设有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三粘合层下方设有纤维层,所述第三粘合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透气层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纤维层的上表面粘合,所述纤维层为竹炭纤维作为纬纱、蚕丝纤维作为经纱按照每根经纱经过一根纬纱,再压一根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料基层是由棉涤混纺纱作为纬纱、高收缩涤纶纤维纱作为经纱循环浮沉编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涂层成分为75-85wt%的聚四氟乙烯和15-25wt%的石墨构成,且所述复合耐磨涂层的厚度为0.5-1.2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层的成分为多根银锌复合物纳米抗菌丝。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层由多根银锌复合物纳米抗菌丝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按照每根经纱经过一根纬纱,再压一根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蜂窝纤维透气孔与所述蜂窝纤维吸附棉的形状均为直线分布,且以1:1的比例排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面料基层能够为面料提供抗皱抗起球的能力,通过设置耐磨涂层能够提高面料的耐磨能力,棉涤混纺纱坚牢、弹性好,是所有纤维中抗皱最好的,耐热耐光,并有较好的一次定型性能,高收缩涤纶纤维纱具有良好的可染性和抗起球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抗菌层能够为面料提供良好的抗菌、抑菌的能力,避免面料上的细菌滋生,减少对人体的危害,银锌复合物纳米抗菌丝具有优异的抗菌、抑菌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优良的耐洗涤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透气层能够为面料提供良好的透气能力,蜂窝纤维透气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透气性,蜂窝纤维吸附棉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蜂窝纤维透气孔与蜂窝纤维吸附棉为1:1直线排列,能够使结构更加稳定。4、本技术通过设置纤维层能够为面料提供良好的吸湿透湿能力,竹炭纤维可以为面料提供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能力,蚕丝纤维可以为面料提供更好的透气、透湿性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面料基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面料基层;2、耐磨涂层;3、第一粘合层;4、抗菌层;5、第二粘合层;6、透气层;7、蜂窝纤维透气孔;8、蜂窝纤维吸附棉;9、第三粘合层;10、纤维层;11、棉涤混纺纱;12、高收缩涤纶纤维纱;13、银锌复合物纳米抗菌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1,面料基层1能够为面料提供抗皱抗起球的能力,面料基层1的上表面设有耐磨涂层2,面料基层1下方设有第一粘合层3,第一粘合层3下方设有抗菌层4,第一粘合层3的上表面与面料基层1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抗菌层4的上表面粘合,抗菌层4下方设有第二粘合层5,第二粘合层5下方设有透气层6,第二粘合层5的上表面与抗菌层4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透气层6的上表面粘合,透气层6由蜂窝纤维透气孔7与蜂窝纤维吸附棉8组成,蜂窝纤维吸附棉8内分布有活性炭,透气层6下方设有第三粘合层9,第三粘合层9下方设有纤维层10,第三粘合层9的上表面与透气层6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纤维层10的上表面粘合,纤维层10为竹炭纤维作为纬纱、蚕丝纤维作为经纱按照每根经纱经过一根纬纱,再压一根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面料基层1是由棉涤混纺纱11作为纬纱、高收缩涤纶纤维纱12作为经纱循环浮沉编织而成,棉涤混纺纱11坚牢、弹性好,是所有纤维中抗皱最好的,耐热耐光,并有较好的一次定型性能,高收缩涤纶纤维纱12具有良好的可染性和抗起球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耐磨涂层2成分为75-85wt%的聚四氟乙烯和15-25wt%的石墨构成,且复合耐磨涂层2的厚度为0.5-1.2mm,耐磨涂层2能够提高面料的耐磨能力。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抗菌层4的成分为多根银锌复合物纳米抗菌丝1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抗菌层4由多根银锌复合物纳米抗菌丝13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按照每根经纱经过一根纬纱,再压一根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银锌复合物纳米抗菌丝13具有优异的抗菌、抑菌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优良的耐洗涤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蜂窝纤维透气孔7与蜂窝纤维吸附棉8的形状均为直线分布,且以1:1的比例排列,能够使结构更加稳定。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通过设置面料基层1能够为面料提供抗皱抗起球的能力,通过设置耐磨涂层2能够提高面料的耐磨能力,棉涤混纺纱11坚牢、弹性好,是所有纤维中抗皱最好的,耐热耐光,并有较好的一次定型性能,高收缩涤纶纤维纱12具有良好的可染性和抗起球性,通过设置抗菌层4能够为面料提供良好的抗菌、抑菌的能力,避免面料上的细菌滋生,减少对人体的危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1)的上表面设有耐磨涂层(2),所述面料基层(1)下方设有第一粘合层(3),所述第一粘合层(3)下方设有抗菌层(4),所述第一粘合层(3)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料基层(1)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抗菌层(4)的上表面粘合,所述抗菌层(4)下方设有第二粘合层(5),所述第二粘合层(5)下方设有透气层(6),所述第二粘合层(5)的上表面与所述抗菌层(4)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透气层(6)的上表面粘合,所述透气层(6)由蜂窝纤维透气孔(7)与蜂窝纤维吸附棉(8)组成,所述蜂窝纤维吸附棉(8)内分布有活性炭,所述透气层(6)下方设有第三粘合层(9),所述第三粘合层(9)下方设有纤维层(10),所述第三粘合层(9)的上表面与所述透气层(6)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纤维层(10)的上表面粘合,所述纤维层(10)为竹炭纤维作为纬纱、蚕丝纤维作为经纱按照每根经纱经过一根纬纱,再压一根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和蜂窝结构纤维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1)的上表面设有耐磨涂层(2),所述面料基层(1)下方设有第一粘合层(3),所述第一粘合层(3)下方设有抗菌层(4),所述第一粘合层(3)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料基层(1)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抗菌层(4)的上表面粘合,所述抗菌层(4)下方设有第二粘合层(5),所述第二粘合层(5)下方设有透气层(6),所述第二粘合层(5)的上表面与所述抗菌层(4)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透气层(6)的上表面粘合,所述透气层(6)由蜂窝纤维透气孔(7)与蜂窝纤维吸附棉(8)组成,所述蜂窝纤维吸附棉(8)内分布有活性炭,所述透气层(6)下方设有第三粘合层(9),所述第三粘合层(9)下方设有纤维层(10),所述第三粘合层(9)的上表面与所述透气层(6)的下表面粘合,下表面与所述纤维层(10)的上表面粘合,所述纤维层(10)为竹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珺禧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