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32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包括涤纶线本体层,所述涤纶线本体层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涤纶线本体层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外壁粘合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外壁粘合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外壁吸附连接有聚氨酯薄膜层,所述涤纶线本体层内壁粘合连接有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三粘合层内壁粘合连接有涤纶线中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复合型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与高耐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抗撕裂抗拉能力上也有所提升,并且具有抗菌层,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保护人体健康,涤纶线中心层内的竹炭纤维层能够快速吸汗,提高了人体穿着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属于涤纶线

技术介绍
涤纶纤维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合成纤维,用以制得的缝线强力高,在各类缝线中仅次于尼龙线,居第二位,而且湿态时不会降低强度,它的缩水率很小,经过适当定型后收缩小于1%,因此缝制的线迹能始终保持平挺美观,无皱缩,耐磨性仅次于锦纶,回潮率低,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耐光性和耐水性,所以,涤纶线是使用极为广泛的品种,在不少场合,取代了棉缝纫线,涤纶线用途广泛,可用于棉织物、化纤织物与混纺织物的服装缝制,也可用于缝针织外衣,特制的涤纶线还是鞋帽皮革行业的优良用线。目前市面上的涤纶线多数功能较为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穿着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仅追求舒适度,还要求服装具有功能性,传统的涤纶线缝制的服装不具有耐磨性,抗静电性与抗菌性,防水透气效果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效果,耐磨性也有所提高,同时具有抗菌性与抗静电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包括涤纶线本体层,所述涤纶线本体层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涤纶线本体层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外壁粘合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外壁粘合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外壁吸附连接有聚氨酯薄膜层,所述涤纶线本体层内壁粘合连接有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三粘合层内壁粘合连接有涤纶线中心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涤纶线中心层包括竹炭纤维层、抗撕裂层、金属丝中心线,所述竹炭纤维层外壁与第三粘合层粘合连接,所述竹炭纤维层内壁与抗撕裂层吸附连接,所述抗撕裂层与金属丝中心线包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层包括第一纳米抗菌层、抗菌本体层、第二纳米抗菌层,所述抗菌本体层外壁与第一纳米抗菌层吸附连接,所述抗菌本体层内壁与第二纳米抗菌层吸附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菌本体层内设有凹坑,所述凹坑内装填有抗菌颗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内设有耐磨凸点,所述耐磨凸点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耐磨凸点相对于耐磨层内壁呈环绕式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涤纶线本体层内设有抗静电纤维丝,所述抗静电纤维丝是由银纤维和碳纤维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聚氨酯薄膜层使涤纶线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效果,通过设置耐磨层使涤纶线的耐磨性有所提高,通过设置耐磨凸点使涤纶线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能对涤纶线内部进行保护,同时耐磨凸点使涤纶线的平整度与柔软度有所提升。2、本技术通过在涤纶线本体层内设置抗静电纤维丝使涤纶线具有抗静电效果,通过设置抗菌层使涤纶线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保护人体健康,抗菌层内的抗菌颗粒与第一纳米抗菌层、第二纳米抗菌层配合使用延长了抗菌层的使用寿命,使抗菌效果有所延长。3、本技术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可快速吸汗,提高人体穿着舒适度,通过设置抗撕裂层,提高了涤纶线的强度,使涤纶线具有抗撕裂性,通过设置金属丝中心线进一步提高了涤纶线的抗拉能力与平整度,便于编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横截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抗菌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涤纶线中心层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涤纶线本体层横截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涤纶线本体层;2、第二粘合层;3、抗菌层;4、第一粘合层;5、耐磨层;6、聚氨酯薄膜层;7、第三粘合层;8、涤纶线中心层;9、竹炭纤维层;10、抗撕裂层;11、金属丝中心线;12、第一纳米抗菌层;13、抗菌本体层;14、第二纳米抗菌层;15、凹坑;16、耐磨凸点;17、抗静电纤维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包括涤纶线本体层1,涤纶线本体层1横截面呈圆形,涤纶线本体层1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二粘合层2,第二粘合层2外壁粘合连接有抗菌层3,抗菌层3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一粘合层4,第一粘合层4外壁粘合连接有耐磨层5,耐磨层5外壁吸附连接有聚氨酯薄膜层6,涤纶线本体层1内壁粘合连接有第三粘合层7,第三粘合层7内壁粘合连接有涤纶线中心层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涤纶线中心层8包括竹炭纤维层9、抗撕裂层10、金属丝中心线11,竹炭纤维层9外壁与第三粘合层7粘合连接,竹炭纤维层9内壁与抗撕裂层10吸附连接,抗撕裂层10与金属丝中心线11包覆连接,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9可快速吸汗,提高人体穿着舒适度,通过设置抗撕裂层10,提高了涤纶线的强度,使涤纶线具有抗撕裂性,通过设置金属丝中心线11进一步提高了涤纶线的抗拉能力与平整度,便于编织。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抗菌层3包括第一纳米抗菌层12、抗菌本体层13、第二纳米抗菌层14,抗菌本体层13外壁与第一纳米抗菌层12吸附连接,抗菌本体层13内壁与第二纳米抗菌层14吸附连接,通过设置抗菌层3使涤纶线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保护人体健康。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抗菌本体层13内设有凹坑15,凹坑15内装填有抗菌颗粒,耐磨层5内设有耐磨凸点16,耐磨凸点16的数量为若干个,耐磨凸点16相对于耐磨层5内壁呈环绕式分布,通过设置耐磨凸点16使涤纶线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能对涤纶线内部进行保护,同时耐磨凸点16使涤纶线的平整度与柔软度有所提升。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涤纶线本体层1内设有抗静电纤维丝17,抗静电纤维丝17是由银纤维和碳纤维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通过在涤纶线本体层1内设置抗静电纤维丝17使涤纶线具有抗静电效果。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设置聚氨酯薄膜层6使涤纶线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效果,通过设置耐磨层5使涤纶线的耐磨性有所提高,通过设置耐磨凸点16使涤纶线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能对涤纶线内部进行保护,同时耐磨凸点16使涤纶线的平整度与柔软度有所提升,通过在涤纶线本体层1内设置抗静电纤维丝17使涤纶线具有抗静电效果,通过设置抗菌层3使涤纶线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保护人体健康,抗菌层3内的抗菌颗粒与第一纳米抗菌层12、第二纳米抗菌层14配合使用延长了抗菌层3的使用寿命,使抗菌效果有所延长,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9可快速吸汗,提高人体穿着舒适度,通过设置抗撕裂层10,提高了涤纶线的强度,使涤纶线具有抗撕裂性,通过设置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包括涤纶线本体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线本体层(1)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涤纶线本体层(1)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二粘合层(2),所述第二粘合层(2)外壁粘合连接有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一粘合层(4),所述第一粘合层(4)外壁粘合连接有耐磨层(5),所述耐磨层(5)外壁吸附连接有聚氨酯薄膜层(6),所述涤纶线本体层(1)内壁粘合连接有第三粘合层(7),所述第三粘合层(7)内壁粘合连接有涤纶线中心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包括涤纶线本体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线本体层(1)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涤纶线本体层(1)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二粘合层(2),所述第二粘合层(2)外壁粘合连接有抗菌层(3),所述抗菌层(3)外壁粘合连接有第一粘合层(4),所述第一粘合层(4)外壁粘合连接有耐磨层(5),所述耐磨层(5)外壁吸附连接有聚氨酯薄膜层(6),所述涤纶线本体层(1)内壁粘合连接有第三粘合层(7),所述第三粘合层(7)内壁粘合连接有涤纶线中心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抑菌功能的涤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线中心层(8)包括竹炭纤维层(9)、抗撕裂层(10)、金属丝中心线(11),所述竹炭纤维层(9)外壁与第三粘合层(7)粘合连接,所述竹炭纤维层(9)内壁与抗撕裂层(10)吸附连接,所述抗撕裂层(10)与金属丝中心线(11)包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珺禧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