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包括混合加热桶、混合轴和导料管;所述混合加热桶安装在支撑底座顶部,且混合加热桶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料口,混合加热桶底部开设有一处出料口;所述紧固螺栓共有两处,且两处紧固螺栓均转动安装在混合加热桶顶部外侧,并且紧固螺栓与密封盖相连;所述加压气泵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左右两处混合轴外侧混料叶片交错运行,对混合加热桶内部所存储的熔融塑料进行混合搅拌,提升熔融塑料混合效率,并在混合加热桶内部排料时,通过加压气泵将外界空气输送至混合加热桶内部,使混合加热桶内部熔融塑料受压强的影响,更加快速的从混合加热桶内部排出,提升熔融塑料排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
本技术属于塑料加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
技术介绍
高速混合机主要用于:聚氯乙烯树脂的混合、着色,聚乙烯、聚丙烯颗粒的着色、干燥,ABS聚碳酸脂等吸湿性树脂成型加工前的干燥、酚醛树脂的混合等工序,它是塑料加工厂必备的设备之一,在橡胶、制药、染物等行业中也有广泛的用途;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可以参考CN209699626U号专利,其主要包括支架、混合筒和旋转电机,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混合筒的两侧,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混合筒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混合筒内部设有若干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桨与所述旋转轴垂直;所述混合筒上端铰接有筒盖,所述筒盖上端插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混合筒外侧设有夹套;所述混合筒下端设有排料单元,所述混合筒内部侧面固定连接有鼓风机;现有类似的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在生产使用时,多采用单轴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效率较低,不够快捷化,并且对熔融塑料加压疏导效果较弱,由于熔融塑料粘性较大的特点,在熔融塑料排料时流速缓慢,需要消耗较多时间,容易影响熔融塑料排料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以解决现有类似的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在生产使用时,多采用单轴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效率较低,不够快捷化,并且对熔融塑料加压疏导效果较弱,由于熔融塑料粘性较大的特点,在熔融塑料排料时流速缓慢,需要消耗较多时间,容易影响熔融塑料排料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包括混合加热桶、紧固螺栓、加压气泵、加压管、混合轴、驱动电机和排料管;所述混合加热桶安装在支撑底座顶部,且混合加热桶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料口,混合加热桶底部开设有一处出料口;所述紧固螺栓共有两处,且两处紧固螺栓均转动安装在混合加热桶顶部外侧,并且紧固螺栓与密封盖相连;所述加压气泵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且加压气泵位于混合加热桶顶部;所述加压管安装在混合加热桶顶部,且加压管与混合加热桶内部相连通;所述混合轴位于混合加热桶内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混合加热桶底部端面上,且驱动电机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所述排料管位于混合加热桶底部,且排料管通过出料阀与导料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轴共有两处,分别转动连接于混合加热桶左右两端内部,且混合轴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并且混合轴外侧分别设有多处混料叶片,两处混合轴外侧所设有的混料叶片呈相互交错状。进一步的,所述加压气泵安装在混合加热桶顶部端面上,且加压气泵出气端与加压管相连通,并且加压气泵通过加压管与混合加热桶内部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转动扣合在混合加热桶顶部进料口处,进料口顶部呈环绕状设有一处密封圈,密封盖底部压合在密封圈顶部,并且混合加热桶顶部通过紧固螺栓与密封盖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排料管进口端与混合加热桶底部所开设的进料口相连通,排料管出口端与出料阀相连通,且导料管进口端与出料阀相连,导料管内部设有四处螺旋混合叶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混合轴和混料叶片的设置,有利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混合加热桶内部左右两处混合轴同步转动,使左右两处混合轴外侧混料叶片呈交错运行,对混合加热桶内部所存储的熔融塑料进行混合搅拌,提升熔融塑料混合效率;并且配合排料管的使用,可在混合加热桶内部混合后的熔融塑料通过排料管进入导料管时,通过导料管内部所设有的螺旋混合叶片,对导料管内部流通的熔融塑料进行二次混合,进一步提升熔融塑料混合效果。2.加压气泵的设置,有利于在混合加热桶内部熔融塑料混合完毕开始排料时,通过加压气泵将外界空气输送至混合加热桶内部,使混合加热桶内部熔融塑料受压强的影响,更加快速的从混合加热桶内部排出,避免熔融塑料黏稠度过高,导致混合加热桶内部排料缓慢,影响熔融塑料排料效率;并且配合密封盖和紧固螺栓的使用,可在加压气泵对混合加热桶内部加压促进排料时,将密封盖固定扣合在混合加热桶顶部进料口,通过紧固螺栓将混合加热桶顶部密封盖固定,对混合加热桶内部进行密封,保障混合加热桶内部密封加压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前侧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侧轴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混合加热桶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混合加热桶轴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混合轴与驱动电机传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导料管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支撑底座;2、混合加热桶;201、进料口;202、出料口;3、密封圈;4、密封盖;5、紧固螺栓;6、加压气泵;7、加压管;8、混合轴;801、混料叶片;9、驱动电机;10、排料管;11、出料阀;12、导料管;1201、螺旋混合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包括混合加热桶2、紧固螺栓5、加压气泵6、加压管7、混合轴8、驱动电机9和排料管10;混合加热桶2安装在支撑底座1顶部,且混合加热桶2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料口201,混合加热桶2底部开设有一处出料口202;紧固螺栓5共有两处,且两处紧固螺栓5均转动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顶部外侧,并且紧固螺栓5与密封盖4相连;密封盖4转动扣合在混合加热桶2顶部进料口201处,进料口201顶部呈环绕状设有一处密封圈3,密封盖4底部压合在密封圈3顶部,并且混合加热桶2顶部通过紧固螺栓5与密封盖4固定连接,可在加压气泵6对混合加热桶2内部加压促进排料时,将密封盖4固定扣合在混合加热桶2顶部进料口201,通过紧固螺栓5将混合加热桶2顶部密封盖4固定,对混合加热桶2内部进行密封,保障混合加热桶2内部密封加压效果;加压气泵6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且加压气泵6位于混合加热桶2顶部;加压管7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顶部,且加压管7与混合加热桶2内部相连通;混合轴8位于混合加热桶2内部;驱动电机9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底部端面上,且驱动电机9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排料管10位于混合加热桶2底部,且排料管10通过出料阀11与导料管12相连通。其中,混合轴8共有两处,分别转动连接于混合加热桶2左右两端内部,且混合轴8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9传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加热桶(2)、紧固螺栓(5)、加压气泵(6)、加压管(7)、混合轴(8)、驱动电机(9)和排料管(10);所述混合加热桶(2)安装在支撑底座(1)顶部,且混合加热桶(2)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料口(201),混合加热桶(2)底部开设有一处出料口(202);所述紧固螺栓(5)共有两处,且两处紧固螺栓(5)均转动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顶部外侧,并且紧固螺栓(5)与密封盖(4)相连;所述加压气泵(6)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且加压气泵(6)位于混合加热桶(2)顶部;所述加压管(7)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顶部,且加压管(7)与混合加热桶(2)内部相连通;所述混合轴(8)位于混合加热桶(2)内部;所述驱动电机(9)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底部端面上,且驱动电机(9)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所述排料管(10)位于混合加热桶(2)底部,且排料管(10)通过出料阀(11)与导料管(1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加热桶(2)、紧固螺栓(5)、加压气泵(6)、加压管(7)、混合轴(8)、驱动电机(9)和排料管(10);所述混合加热桶(2)安装在支撑底座(1)顶部,且混合加热桶(2)顶部开设有一处进料口(201),混合加热桶(2)底部开设有一处出料口(202);所述紧固螺栓(5)共有两处,且两处紧固螺栓(5)均转动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顶部外侧,并且紧固螺栓(5)与密封盖(4)相连;所述加压气泵(6)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且加压气泵(6)位于混合加热桶(2)顶部;所述加压管(7)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顶部,且加压管(7)与混合加热桶(2)内部相连通;所述混合轴(8)位于混合加热桶(2)内部;所述驱动电机(9)安装在混合加热桶(2)底部端面上,且驱动电机(9)与外部控制线路相连;所述排料管(10)位于混合加热桶(2)底部,且排料管(10)通过出料阀(11)与导料管(12)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塑料加工的高速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轴(8)共有两处,分别转动连接于混合加热桶(2)左右两端内部,且混合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临安杨氏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