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763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和第二副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副流道,且主流道的侧面固定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内部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副流道的侧面,所述第一副流道的内侧开设有流液孔,且第一副流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副流道,所述第二副流道的内侧和底面均匀开设有流液孔,且流液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所述主流道的下方固定有模具,且模具的内部设置有型腔。该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可以将主流道放入模具的内部,然后第一副流道在弹簧杆和伸缩杆的拉动下发生转动,从而将压铸液注入模具中,根据不同的模具可以通过改变固定栓的位置来调整压铸液流出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通过压铸生产出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压铸件的形状、大小和样式都非常齐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而在生产铸造件时,需要对铸造模具进行压铸液的注入才可以进行铸造件的铸造,对铸造模具进行注入铸造液时需要使用到流道结构,而一般的铸造模具的流道结构有一些问题,比如:其一,一般的铸造模具的流道结构在对铸造模具在注入压铸液时,容易造成铸造模具内部有空气,在铸造件成形时,部分位置会没有铸造到,造成形状有缺陷;其二,一般的铸造模具的流道结构在对铸造模具在注入压铸液时,由于压铸较快和没有对型腔进行对应的压铸,造成型腔位置的底部有空气,型腔的形状和大小就会产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铸造件的内部产生空气和型腔的底部有空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和第二副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副流道,且主流道的侧面固定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内部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副流道的侧面,所述第一副流道的内侧开设有流液孔,且第一副流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副流道,所述第二副流道的内侧和底面均匀开设有流液孔,且流液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所述主流道的下方固定有铸造件,且铸造件的内部设置有型腔。优选的,所述第一副流道关于主流道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二者构成转动角度,并且二者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优选的,所述第一副流道和第二副流道为滑动连接,且二者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副流道和第二副流道的内侧面均匀分布有流液孔,且第二副流道的底面均匀分布有流液孔。优选的,所述弹簧杆和伸缩杆构成伸缩结构,且二者均关于主流道的纵向中心线镜像设置有2个。优选的,所述流液孔和固定栓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流液孔的下方设置有型腔,并且流液孔和型腔的位置相互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1.一般的铸造模具的流道结构在对铸造模具进行压铸时,由于压铸组件固定在铸造模具的开口处,在对铸造模具进行压铸时,铸造模具内部的空气出不去,就会造成铸造件内部含有气孔,而该装置的主流道和模具不是固定在一起的,就防止了压铸组件将铸造件的出口堵住,造成铸造件内部的空气不能流出的问题;2.一般的铸造模具的流道结构在对铸造模具进行压铸时,因为型腔的位置在铸造模具的底部,在对铸造模具进行浇灌是,由于压铸的很快,当其它位置的压铸层比型腔位置的浇筑层高,然后对型腔进行覆盖,就会使型腔底部位置的空气不能排出去,而该装置在进行压铸时,可以通过螺栓将其他位置的流液孔进行堵塞,这样压铸液体从流液孔内流出后,就会直接流到型腔内,从而防止了型腔底部留存有空气的问题;3.该装置的第一副流道和第二副流道为伸缩结构,从而通过改变第二副流道伸出的长度,来对不同的压铸件进行压铸,在对不同的铸造模具进行压铸时,可以根据铸造模具的形状来改变第二副流道的长度,从而更好的对铸造模具进行压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副流道和主流道正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副流道和第二副流道内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副流道和第二副流道仰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流液孔和型腔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流道;2、第一副流道;3、弹簧杆;4、伸缩杆;5、流液孔;6、固定栓;7、铸造件;8、第二副流道;9、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1、第一副流道2、弹簧杆3、伸缩杆4、流液孔5、固定栓6、铸造件7、第二副流道8和型腔9,主流道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副流道2,且主流道1的侧面固定有弹簧杆3,弹簧杆3的内部连接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副流道2的侧面,第一副流道2的内侧开设有流液孔5,且第一副流道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副流道8,第二副流道8的内侧和底面均匀开设有流液孔5,且流液孔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6,主流道1的下方固定有铸造件7,且铸造件7的内部设置有型腔9。第一副流道2关于主流道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个,且二者构成转动角度,并且二者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将第一副流道2转动呈竖直状,便于将第一副流道2放入铸造件7内部,防止铸造件7的浇注口过小,造成呈水平状的第一副流道2不能进入铸造件7的内部。第一副流道2和第二副流道8为滑动连接,且二者构成伸缩结构,当对不同的铸造件7进行压铸时,铸造件7的长度和铸造件7内部的型腔9位置都不相同,所以可以根据铸造件7的长度调整第二副流道8在第一副流道2内部伸出的长度,从而在当第一副流道2在铸造件7的内部转动后,第二副流道8的长度和铸造件7的长度更相近,在灌注压铸液时,减少铸造件7内部产生的空气。第一副流道2和第二副流道8的内侧面均匀分布有流液孔5,且第二副流道8的底面均匀分布有流液孔5,压铸液通过主流道1进入第一副流道2和第二副流道8中,然后通过流液孔5流入铸造件7的内部,减慢了压铸液进入铸造件7的速度,从而防止了压铸液过快进入铸造件7后,压铸液的内部产生气泡,造成成品的不良。弹簧杆3和伸缩杆4构成伸缩结构,且二者均关于主流道1的纵向中心线镜像设置有个,当第一副流道2和第二副流道8进入到铸造件7的内部后,弹簧杆3拉动伸缩杆4进行收缩,伸缩杆4带动第一副流道2转动,从而使第一副流道2和第二副流道8呈水平状水平,便于对铸造件7的内部灌注压铸液流液孔5和固定栓6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流液孔5的下方设置有型腔9,并且流液孔5和型腔9的位置相互对应,将除型腔9上方对应位置以外的流液孔5使用固定栓6进行堵塞,同时将第二副流道8固定,然后将第一副流道2和第二副流道8放入铸造件7的内部注入压铸液,在压铸液流入第一副流道2和第二副流道8后,就会通过型腔9上方的流液孔5流入到铸造件7中,从而压铸液会先填满铸造件7底部的型腔9,在向其它地方流动,从而防止了压铸液将型腔9整体进行覆盖,造成型腔9底部留存有空气,成品工件就会产生缺陷。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时,首先根据铸造件7的形状来调整第二副流道8伸出的长度,然后在将对应铸造件7中铸造件7上方的流液孔5打开,其它位置的流液孔5使用固定栓6进行堵塞,同时对第二副流道8进行固定;将第一副流道2和第二副流道8放入铸造件7的内部,弹簧杆3拉动伸缩杆4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1)和第二副流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副流道(2),且主流道(1)的侧面固定有弹簧杆(3),所述弹簧杆(3)的内部连接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副流道(2)的侧面,所述第一副流道(2)的内侧开设有流液孔(5),且第一副流道(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副流道(8),所述第二副流道(8)的内侧和底面均匀开设有流液孔(5),且流液孔(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6),所述主流道(1)的下方固定有铸造件(7),且铸造件(7)的内部设置有型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1)和第二副流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副流道(2),且主流道(1)的侧面固定有弹簧杆(3),所述弹簧杆(3)的内部连接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副流道(2)的侧面,所述第一副流道(2)的内侧开设有流液孔(5),且第一副流道(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副流道(8),所述第二副流道(8)的内侧和底面均匀开设有流液孔(5),且流液孔(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6),所述主流道(1)的下方固定有铸造件(7),且铸造件(7)的内部设置有型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流道(2)关于主流道(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二者构成转动角度,并且二者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博凯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