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698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具有第一抛光面的半导体单晶晶片;获取具有第二抛光面的异质衬底;在半导体单晶晶片的第一抛光面上沉积一层缓冲层后构成第一复合结构;向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阻挡层离子后形成阻挡层;退火处理;沿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沟道向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H离子,H离子的原子序数小于阻挡层离子的原子序数、注入能量大于阻挡层离子的注入能量;去除缓冲层;将半导体单晶晶片与异质衬底进行键合,得到第二复合结构;退火处理,得到异质半导体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注入阻挡层离子在半导体单晶晶片内形成阻挡层以俘获H离子,如此,减少了离子剥离所造成的损伤,从而大大提高了H离子的利用率和薄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离子剥离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该技术主要用来生产绝缘体上硅,目前通过该技术可以延展到各种半导体。但是,基于离子剥离技术制备的半导体薄膜往往缺陷比较多,剥离离子的利用率不高,制备成本较高。此外,由于该技术所需的注入剂量和能量下限易引起热失配问题,从而导致碎片风险。综上:一方面,基于离子剥离技术制备半导体薄膜的过程中,半导体与其他衬底的热失配比较严重,退火过程中易发生碎片现象;另一方面,剥离半导体所需的离子利用率不高,多余离子会加剧对材料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注入阻挡层离子在晶片内形成阻挡层以俘获H离子,尽可能最大化提高剥离所需H离子利用率的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具有第一抛光面的半导体单晶晶片;获取具有第二抛光面的异质衬底;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所述第一抛光面上沉积一层缓冲层,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和所述缓冲层共同构成第一复合结构;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阻挡层离子,所述阻挡层离子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内形成阻挡层;对形成所述阻挡层后的所述第一复合结构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300摄氏度至1000摄氏度、退火时间为30分钟~24小时、退火氛围为氮气氛围;沿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沟道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H离子,H离子的原子序数小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原子序数,H离子的注入能量大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注入能量;去除所述缓冲层;将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所述第一抛光面与所述异质衬底的所述第二抛光面进行键合,得到第二复合结构;对所述第二复合结构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异质半导体薄膜。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为非故意掺杂的半导体单晶晶片;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尺寸为2英寸-6英寸;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厚度为200微米-500微米;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所述第一抛光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1纳米。进一步地,所述异质衬底为金刚石、类金刚石、碳化硅、蓝宝石、石英、氧化锌、氮化铝或硅;所述异质衬底的所述第二抛光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1纳米;所述异质衬底的尺寸为2英寸至8英寸,厚度为100微米至600微米。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氧化钽层、二氧化钛层、钛酸钡层、二氧化锆层、二氧化铪层或氧化铝层;沉积所述缓冲层的方法为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法、激光沉积法,分子束外延法或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进一步地,所述阻挡层离子为He离子、B离子、O离子、Ne离子或Ar离子;所述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阻挡层离子的步骤中:所述阻挡层离子的注入所述第一复合结构中的深度为:距离所述缓冲层外侧表面20纳米至200纳米,注入能量为35Kev至200Kev,注入剂量2×1013ions/cm2至5×1017ions/cm2,所述阻挡层离子的注入温度为30℃至200℃。进一步地,所述沿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沟道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H离子步骤中:H离子的注入能量为500Kev至5Mev,注入剂量5×1015ions/cm2至5×1017ions/cm2,注入温度为30℃至200℃。进一步地,所述去除所述缓冲层的方法为湿法腐蚀法。进一步地,所述键合的方法为亲水性键合法、热键合法、SAB键合法或间接键合法;所述键合的条件为:真空度为1E-7帕至5E-7帕、压力为10兆帕至20兆帕以及温度为室温。进一步地,所述退火处理的条件为:退火温度为100℃至1000℃、退火时间为1分钟至240小时以及退火气体氛围为真空氛围、氮气氛围或氧气氛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所述异质半导体薄膜采用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异质半导体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向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能够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内形成阻挡层的阻挡层离子,随后沿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沟道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H离子(H离子的原子序数小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原子序数,H离子的注入能量大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注入能量);由于H离子的原子序数小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原子序数,H离子被捕获于所述阻挡层内。如此,减少了离子剥离所需H离子的剂量,从而大大提高了H离子的利用率,一方面降低了退火过程中碎片裂片的风险,另一方面降低了H离子注入剂量,同时由于离子的高斯分布效应,在预剥离的薄膜中的H离子浓度变小,减小了H对材料的损伤,进而有效提高了半导体薄膜的质量,使得半导体薄膜能够充分发挥其优良材料特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成型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半导体单晶晶片、11-第一抛光面、2-异质衬底、21-第二抛光面、3-缓冲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具有第一抛光面11的半导体单晶晶片1;S2、获取具有第二抛光面21(图1中底面不可见)的异质衬底2;S3、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1的所述第一抛光面11上沉积一层缓冲层3,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1和所述缓冲层3共同构成第一复合结构;S4、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1注入阻挡层离子,所述阻挡层离子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1内形成阻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具有第一抛光面的半导体单晶晶片;/n获取具有第二抛光面的异质衬底;/n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所述第一抛光面上沉积一层缓冲层,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和所述缓冲层共同构成第一复合结构;/n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阻挡层离子,所述阻挡层离子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内形成阻挡层;/n对形成所述阻挡层后的所述第一复合结构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300摄氏度至1000摄氏度、退火时间为30分钟~24小时、退火氛围为氮气氛围;/n沿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沟道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H离子,H离子的原子序数小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原子序数,H离子的注入能量大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注入能量;/n去除所述缓冲层;/n将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所述第一抛光面与所述异质衬底的所述第二抛光面进行键合,得到第二复合结构;/n对所述第二复合结构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异质半导体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具有第一抛光面的半导体单晶晶片;
获取具有第二抛光面的异质衬底;
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所述第一抛光面上沉积一层缓冲层,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和所述缓冲层共同构成第一复合结构;
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阻挡层离子,所述阻挡层离子在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内形成阻挡层;
对形成所述阻挡层后的所述第一复合结构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300摄氏度至1000摄氏度、退火时间为30分钟~24小时、退火氛围为氮气氛围;
沿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沟道向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注入H离子,H离子的原子序数小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原子序数,H离子的注入能量大于所述阻挡层离子的注入能量;
去除所述缓冲层;
将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所述第一抛光面与所述异质衬底的所述第二抛光面进行键合,得到第二复合结构;
对所述第二复合结构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异质半导体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为非故意掺杂的半导体单晶晶片;
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尺寸为2英寸-6英寸;
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厚度为200微米-500微米;
所述半导体单晶晶片的所述第一抛光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1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质衬底为金刚石、类金刚石、碳化硅、蓝宝石、石英、氧化锌、氮化铝或硅;
所述异质衬底的所述第二抛光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1纳米;
所述异质衬底的尺寸为2英寸至8英寸,厚度为100微米至60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为氧化钽层、二氧化钛层、钛酸钡层、二氧化锆层、二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欣徐文慧游天桂沈正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