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91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深水钻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其能够有效降低对起吊设备的要求,使人员指挥操作更加方便,避免造成事故风险,降低使用局限性;包括中心桩体和多组辅助桩腿,中心桩体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多组辅助桩腿,并且辅助桩腿无数量限制,中心桩体的顶端设置有通气阀和中心井口,多组辅助桩腿的顶端均设置有辅助井口,多组辅助桩腿的顶端均连通设置有吸水口,中心桩体的内部连通设置有中心内筒,多组辅助桩腿的内部均设置有辅助内筒,并且中心内筒与中心井口连通,多组辅助内筒分别与多组辅助井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水钻井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
技术介绍
在深水钻井工程中,井口的稳定性是保证成功建井的基础条件,目前最常用的提高井口稳定性的技术包括导管喷射技术和深水吸力锚井口技术,导管喷射的局限性在于导管入泥深度要求高,对于埋藏浅的矿藏不适用,而深水吸力锚井口技术则是解决了导管喷射的局限性,非常适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目前的深水吸力锚井口技术,为了提高钻井数量,主要采用单桩多口吸力锚进行钻井作业,达到一次下锚钻多口井的目的,代替了单个深水井口吸力锚的建井工作,但是这种单桩多口吸力锚,由于井口多内部空间较大,整体重量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对起吊设备要求高,人员指挥操作不方便,容易造成事故风险,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对起吊设备的要求,使人员指挥操作更加方便,避免造成事故风险,降低使用局限性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包括中心桩体和多组辅助桩腿,中心桩体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多组辅助桩腿,并且辅助桩腿无数量限制,中心桩体的顶端设置有中心井口,多组辅助桩腿的顶端均设置有辅助井口,多组辅助桩腿的顶端均连通设置有吸水口,中心桩体的内部连通设置有中心内筒,多组辅助桩腿的内部均设置有辅助内筒,并且中心内筒与中心井口连通,多组辅助内筒分别与多组辅助井口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还包括通气阀,通气阀固定安装在中心桩体的顶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所述中心内筒和多组辅助内筒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上扶正器和下扶正器,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设置或取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所述中心内筒和辅助内筒均可具有垂直内筒和预弯内筒两种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所述中心桩体和辅助桩腿均采用硬质合金钢材质制作,并且表面经过防腐防锈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装置负压下入时,通过辅助桩腿顶端设置的吸水口接通深水吸力泵,中心桩体内部设置的中心内筒和辅助桩腿内部设置的辅助内筒均为钻井和下管柱的通道,通过利用在辅助桩腿上设置辅助内筒,实现了下一次吸力锚就能完成钻多口井的功能,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辅助桩腿的数量和中心井口的设置进行调整,实现最符合实际应用的结构设计,与单桩多井口吸力锚相比,在井口数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在重量和结构整体直径上存在明显优势,从而能够降低对起吊设备的要求,使得人员指挥操作更加方便,避免造成事故风险,降低使用局限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三桩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三桩的上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三桩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三桩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三桩预弯内筒的A-A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三桩预弯内筒的B-B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无中心井口的三桩轴测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多桩的轴测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中心桩体;2、辅助桩腿;3、中心井口;4、辅助井口;5、吸水口;6、中心内筒;7、辅助内筒;8、通气阀;9、上扶正器;10、下扶正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包括中心桩体1和多组辅助桩腿2,中心桩体1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多组辅助桩腿2,并且辅助桩腿2无数量限制,中心桩体1的顶端设置有中心井口3,多组辅助桩腿2的顶端均设置有辅助井口4,多组辅助桩腿2的顶端均连通设置有吸水口5,中心桩体1的内部连通设置有中心内筒6,多组辅助桩腿2的内部均设置有辅助内筒7,并且中心内筒6与中心井口3连通,多组辅助内筒7分别与多组辅助井口4连通;在装置负压下入时,通过辅助桩腿2顶端设置的吸水口5接通深水吸力泵,中心桩体1内部设置的中心内筒6和辅助桩腿2内部设置的辅助内筒7均为钻井和下管柱的通道,通过利用在辅助桩腿2上设置辅助内筒7,实现了下一次吸力锚就能完成钻多口井的功能,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辅助桩腿2的数量和中心井口3的设置进行调整,实现最符合实际应用的结构设计,与单桩多井口吸力锚相比,在井口数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在重量和结构整体直径上存在明显优势,从而能够降低对起吊设备的要求,使得人员指挥操作更加方便,避免造成事故风险,降低使用局限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还包括通气阀8,通气阀8固定安装在中心桩体1的顶端;通过设置通气阀8,在进行海底安装时,能够将封闭空间与海水连通,减少下入阻力,便于吸力锚快速安装到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或取消,降低使用局限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所述中心内筒6和多组辅助内筒7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上扶正器9和下扶正器10;通过设置上扶正器9和下扶正器10,能够有效使内管柱居中,减少应力集中点,避免内管柱挤毁,降低使用局限性,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设置或取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所述中心内筒6和辅助内筒7均可具有垂直内筒和预弯内筒两种结构;通过采用预弯井筒,能够有效降低造斜点,有利于深水浅层水平井的实施,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降低使用局限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所述中心桩体1和辅助桩腿2均采用硬质合金钢材质制作,并且表面经过防腐防锈处理;通过采用硬质合金钢材质,能够增强中心桩体1和辅助桩腿2的硬度和强度,防止生锈和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其在工作时,首先在装置负压下入时,通过辅助桩腿2顶端设置的吸水口5接通深水吸力泵,中心桩体1内部设置的中心内筒6和辅助桩腿2内部设置的辅助内筒7均为钻井和下管柱的通道,并通过上扶正器9和下扶正器10对管柱进行扶正,实现下一次吸力锚就能完成钻多口井的功能,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辅助桩腿2的数量和中心井口3的设置进行调整,实现最符合实际应用的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的通气阀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桩体(1)和多组辅助桩腿(2),中心桩体(1)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多组辅助桩腿(2),并且辅助桩腿(2)无数量限制,中心桩体(1)的顶端设置有中心井口(3),多组辅助桩腿(2)的顶端均设置有辅助井口(4),多组辅助桩腿(2)的顶端均连通设置有吸水口(5),中心桩体(1)的内部连通设置有中心内筒(6),多组辅助桩腿(2)的内部均设置有辅助内筒(7),并且中心内筒(6)与中心井口(3)连通,多组辅助内筒(7)分别与多组辅助井口(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桩体(1)和多组辅助桩腿(2),中心桩体(1)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多组辅助桩腿(2),并且辅助桩腿(2)无数量限制,中心桩体(1)的顶端设置有中心井口(3),多组辅助桩腿(2)的顶端均设置有辅助井口(4),多组辅助桩腿(2)的顶端均连通设置有吸水口(5),中心桩体(1)的内部连通设置有中心内筒(6),多组辅助桩腿(2)的内部均设置有辅助内筒(7),并且中心内筒(6)与中心井口(3)连通,多组辅助内筒(7)分别与多组辅助井口(4)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群桩多井口大型深水吸力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寇贝贝秦绪文谢文卫于彦江黄芳飞欧芬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